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的研究

时间:2022-09-29 06:50:29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近十年来社会十分重视的问题。体育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是个体生存的需要,学校体育正是青少年接受体育运动熏陶和锻炼的主要阵地。基于体育的特殊性,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较校园其他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要高。了解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分类,找出相应对策进行预防及处理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应该重视的环节。特别是引入国外先进理念,从保险理赔方面入手,使之成为未来规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伤害事故 预防处理 保险理赔

查阅相关资料报告,我国每年发生上千万起学生意外事件,而其中与体育相关的伤害事故所占的比例很大。任何一起伤害事故对学校、家庭、教师、伤者来说都是一件十分痛心和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和教师既不能因噎废食减少开展体育运动,也不能麻痹大意,应防范于未然,做好一切预防措施,并制定一系列处理措施及时有效的解决伤害事故后续问题。学校体育的开展如果没有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体育教师将不敢大胆进行正常教学,学校将不愿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学生将不愿参与体育活动和竞赛,进而严重影响学校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一、学校体育活动的概念

学校体育活动范围很广,一切以学校为组织单位或参加单位的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校内或校际间的体育竞赛都属于学校体育活动。

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分类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按伤害程度来分可分为三类,如图一:

表一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分类

一般伤害事故 致残事故 死亡事故

人身没有造成残疾、死亡的较轻微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给学生的人身造成残疾的较为严重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造成学生死亡的严重事故

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

(一)体育设施、器材存在的安全隐患

学校体育设施多缺乏系统管理、保养,大多数学校没有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人员。一般在学期初或学期末进行一次例行检查,设施出现明显问题后才进行维修或更换。器材使用上更是能用则用,不到必须更换,缝缝补补最大限度地使用。不少学校由于资金、管理层等问题,使得场地、设施、器械严重老化、陈旧。这种环境下进行学校体育活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教学安排不合理,超过学生正常承受能力

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强度的安排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有些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本质特点和身体心理状况来安排课程强度和进度,一味死板地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追求数量、难度,对学生要求过高。忽略了学生当时的身心状况,超过了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造成学生的身体伤害。

(三)业务水平有限,教学方法不规范

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影响着学生教学安全性。个别体育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有限,不能正确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做出错误示范动作。不能对学生的错误及时的进行纠正,对学生的练习有效的进行保护。教学方法单一、死板,不能因材施教。这每一个环节的不足都极易引起学生的意外伤害。

(四)学生自身纪律问题

现代学生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即使教师合理地安排了教学活动,有的学生仍表现出无组织、无纪律,随意进行课堂练习,互相追逐嬉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

(五)体育竞赛造成伤害的偶然性

学生参加各项体育竞赛,势必有强烈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体育竞赛的特点就是具有激烈性、对抗性。学生在参与各类体育竞赛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自身身体疲劳、对手的强烈对抗,甚至队友的身体接触,这一系列的必然造成了体育竞赛伤害事故的偶然。

(六)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

学生身体存在某种不适合体育锻炼的疾病或残疾,出于某些自身原因,强行或侥幸进行不符合身体要求的体育运动,结果导致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学生即使在很正常的体育教学中也可能发作,还有患有先天性骨骼方面疾病的学生本身就不适合上常规的体育课。

四、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常规预防处理措施

(一)设置专项管理人员,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安排专职人员定期检查体育活动场所和各种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从而降低危险系数。同时,加强学生爱惜设施、器材的教育,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

(二)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任何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都具备体育的特殊性,在进行主要内容之前,都必须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运动水平、基本内容、气候条件等。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学方法多样,且组织有序。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贴合现实,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要符合学生具体情况。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练习手段和方法。组织教学要注意严肃课堂纪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中易发生伤害事故的隐患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对于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教师要明确要求、有序组织,并密切观察课堂场面,控制好课堂节奏。总之,教学安排要合情合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得到学生信任。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热情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和获取学生的信任度。只有热爱工作的教师才能对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有准确的认识,能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从而适时安排适合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做到因材施教。

(五)师生安全意识的全面培养。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自我保护和救护能力。首先,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相关培训,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急救处理的能力。其次,采取各种有效方法,长期开展安全教育,如体育理论课、体育沙龙等,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中自我保护的方法,甚至学会受伤后的应急处理方法。使每一位师生具有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预防、保护和救护能力。

(六)了解相关制度,正确面对伤害事故的发生。体育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伤害事故防不胜防,为避免因伤害事故带来的经济负担,学校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鼓励学生参加意外伤残保险,一旦发生伤害事故可得到社会化的补偿,减轻经济负担。

五、通过保险理赔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一)尽管各学校针对学生有相应的医保政策,但覆盖范围有明确规定,且赔偿金额有限。很多时候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补偿可能只得到低额的补偿。保险理赔的方式能对医保的不足起到补充作用,使之一起承担学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性,更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学生除了参加体育课教学,还会参加很多体育社团活动、体育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的意外发生率和严重性并不低于体育课。所以,保险公司开发的一些相应业务能很好地补充这一区域的盲点。特别是针对不同风险性项目进行投保,保费规格采用多档,对学生参加各项运动竞赛、团体活动减少了后顾之忧。投保方式既灵活,又避免了保费过高的浪费。

六、结语

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我们需要谨慎而沉着。既不可因噎废食,也不可谈虎色变。充分的准备工作、严谨的工作态度决定了伤害事故概率的降低。当意外伤害不可避免时,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承担责任。保险制度的健全将进一步弥补学校安全制度的不足,了解和掌握相应保险条例将有助于保护学校、家庭、教师及学生的权益,将意外伤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余洪.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翁荣,彭勇.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35.

[3] 沈红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J].科技信息.2009.27:28.

上一篇:浅析选项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运用 下一篇:浅析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