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学中浅谈生态问题思考

时间:2022-09-29 06:39:53

经济贸易学中浅谈生态问题思考

一、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人类生存的环境正在迅速的恶化。面对工业化产生的种种矛盾,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行为,认识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研究工作迫在眉睫。然而,经济贸易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也具有了其一定的特点和方式。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传统贸易模式。传统的贸易观主要强调贸易活动中所取得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

(一)传统经济贸易的发展使生态环境受到忽视

在原始捕猎时期,人类生存的状态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环境资源而非主动的改造环境。所以当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口的自然增长问题和由于滥砍滥用所造成的生活资源缺乏。到了农牧时期,随着人类对环境改造的程度越来越明显,也产生了相关的环境问题,例如大量砍伐森林和破坏植被等等。这些时期环境的基本问题,主要是对生态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而自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以后,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大幅提高,欧洲两次出现的科技革命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使人类规模性的生产改变了环境结构,科学技术改变了环境系统,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接踵不断。大卫•格里芬就明确指出:“从短时期看,它导致了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毫无意义的活动,从长远看,它正把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边缘。”随着各个国家对贸易利益的追求日益强烈,对市场份额的占有量有明显的重视,贸易中出现了“绿色壁垒”并有强化趋势。国际社会中,由环境引起的贸易争端越来越频繁,这既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各国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并希望通过向国际组织进行呼吁,以取消关税壁垒的束缚,进行公平竞争下的自由贸易;另一方面,人们又对自由贸易颇有微词,认为自由贸易是破坏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常因为一味追求贸易中的利益而破坏环境。由于贸易准则和环境保护关注的目标不一致,致使贸易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纠纷日益复杂。一方面,贸易的自由化能为环境的保护提供资源和技术,而环境质量的提高会增加贸易量;另一方面,不顾及环境问题的自由贸易会导致资源的破坏、水土的流失以及环境的污染,同时不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也会使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如何调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世界各国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传统经济贸易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人的发展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人们对财富积累的热衷度非常高。贸易理论发展的早期有许多理论仅以经济数字做贸易的衡量标准,例如重商主义、对利益理论、比较利益理论主要以对外贸易额、国际贸易额、国际贸易量等。这种方式片面地追求贸易额而忽视贸易发展的长期性,以至于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等也产生巨大的危害。而人文贸易中所关注的不仅是贸易的总量,还有贸易的质量。尤其是贸易发展以后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文贸易的核心。从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这一假设开始,许多经济学家就把它作为探索经济问题和市场问题的出发点。尤其是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核心假设,也是经济学研究工作的核心。而经济人假设是以利己为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同样,也就是把功利主义、人本主义看做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把人看成理性自利和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人的本质。因此,随着这种理论的盛行,国际贸易活动成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活动,并引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国家问矛盾的频发。由于人文贸易可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对人的精神及生理上都给予支持,因此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同,迅速发展起来。

二、人文贸易的内涵

(一)人文主义思想

15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系统化的人文主义开始形成,其特征主要有:“肯定世俗人生的意义,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推崇人的价值与个性解放;留意人的精神潜能;重视人的感性经验与理性思维,主张运用人的知识来造福人生;建造一个人类幸福的理想家园。”传统的人文主义把人作为衡量事物的价值原点,认为人是一切事物的重心。现代人文主义注重实现人的自身的价值和地位,关心人的生存环境,思考人的存在的意义等,具有理性的态度。它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对价值的要求表现为“美好、真理、自由、民主、公正、仁爱、宽容、和谐等”。现代贸易理论人文化主要关注可持续性、绿色贸易、WTO下一系列标准等理论及制度。

(二)马克思的人文关怀思想

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应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思想,到列宁关于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考,人文关怀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念的基本原则之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德法年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中,也都不乏对自由、平等的呼吁,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幸福、权利与义务的关注。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强调关心和重视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满足,要求一切社会历史活动,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在根本上满足人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首先,强调自然界与人、经济发展的统一性。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一方面人要依赖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可以主动地改造自然界。自然界的改造和经济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并且经济的发展要依赖于自然条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能否合理地支配自然界关系到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其次,强调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马克思认为,在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中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矛盾,物质财富是人们生活的手段,而不是人们生活的目的;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是劳动者,而不是物质财富;物质财富是人的劳动作用于物质的结果,生产力是人的生产力,并非物本身的力。物质财富的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和能力的大小,以及作用于物质所必需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生产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前提,人的发展包含着多方面需要的发展。需要的发展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最后,谋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人文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充分发展的统一。自由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发展的前提;人的全面发展也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三)经济贸易人文化的内涵

近年来,国际贸易在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贸易人文化这一价值取向逐步形成。国际贸易人文化是指在与国际贸易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中,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尊重人的生命及其价值,以保障人的幸福和尊严为目的,协调效率与公平、技术与人性、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使人类活动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贸易发展观。④强调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要关注人的身心健康;保持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及人类社会整体的协调发展。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对传统贸易观缺陷的矫正。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无论是重商主义理论,还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H一0原理都只是重视贸易的总量,很少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传统人文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GATI''''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宗旨之一是“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过分地强调人的“主体性”,一方面导致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使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从根源上改变了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错误价值导向。以1995年建立的WTO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前言,这是对GATr宗旨的重大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防止由于追求短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这是对今后全球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人文贸易中的生态环境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基础,人在自然界中生活生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自然,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他强调人要与自然协调统一,认识自然界对与人们的重要性。“人文贸易是指使人类的活动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的贸易发展观。”人文贸易中的生态环境就是在马克思人文贸易的指导下,在经济贸易的活动中,使人与自然相互统一协调发展的可持续贸易观。希望采取制定有力的法律法规和出台相关政府条例以及企业的全力配合下,进行的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重视。以做到经济贸易和环境保护互相协调发展的目的。

三、生态环境在贸易学中的具体表现

随着工业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不公平的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自由贸易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日益突出。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世界性问题亟待解决,并刻不容缓,人文贸易成为关注的主要问题,世界贸易进入环保时代。GA''''Iq''''于1971年11月设立了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工作小组,负责处理由于污染控制措施和贸易政策之间可能产生的具体问题,但从未采取过行动。1994年4月15日的马拉喀什部长会议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来协调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并在其序言中明确指出要采取措施“保护并维护环境”。同时,对动物的相关福利问题也有所涉及,认为应当尽量保证近人的动物的最基本的权利。

(一)环境保护问题

伴随着工业化革命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一些动植物濒临灭绝等情况,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威胁,使贸易与环境问题逐步呈现出多边化的趋势。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增强了人们的环境安全意识,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报告中都对环境保护的问题有所涉及。(1)环境关税环境关税是指对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课征进口附加税。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借口保护环境,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进行环境倾销调查,对一些污染或影响生态环境的产品征收附加税,有时甚至实施贸易制裁。即国内国际产品要求标准不同。这种制裁措施是与WTO精神相违背的,我们应该鼓励保护环境,但这种对本国和外国实行不公平待遇的做法是得不到国际贸易法律支持的。(2)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EnvironmentLabe1)又称生态标志(Eco—labe1)绿色标志(GreenLabe1),经国际标准组织(ISO)统一称为“环境标志”。它是一种经权威机构认定、贴在产品上的图形,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环境标准,而且其生产、使用、消费、回收的过程也符合环保要求。(3)环境技术标准④WTO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Agreementon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是在原GATF(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对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做了特殊规定。《技术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在序言和第2条第2款规定,“为保护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安全和保护环境,各成员国在其认为适当的限度以内,从技术标准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其根本安全利益,其采取的措施可作为合法目的的使用的技术规定而豁免。”绿色技术标准是进口国制定的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口。(4)绿色补贴制度⑧《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简称SCM)第5条第2款(C)项规定,成员方为促进现有设施适应法律或法规规定的新的环境要求而向公司提供的补贴,只要这种补贴符合一定条件,应属于不可申诉补贴。这实际上是允许成员在一定条件下实行绿色补贴制度。第8条第2款第C项规定不可申诉补贴包括改造现有设施使之适应由法律和/或法规所提出的新的环境要求而提供的资助。但这类不可申诉补贴是“一次性的临时措施”且不得超过“适应所需费用20%”。如果有助于消除严重的环境压力,且采取最合适的环境手段,可以考虑接受环境补贴,如果这些补贴符合不可申诉补贴的标准,即可不受争端解决行为的约束。(5)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制度要求进口商品包装节约资源、使用后易于回收、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和消费者健康。如丹麦要求所有进口的啤酒、矿泉水和软性饮料一律使用可以再装的容器,否则禁止进口。(6)卫生检疫制度《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的协议》(简称SPS)中规定,不应阻止各成员方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的健康而采取或实施的以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环境卫生或植物卫生措施。目前,发达国家所实施的各种检验检疫措施极为严格,他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十分敏感。(7)知识产权制度中的相关规定第27条第1款规定“对所有领域的技术,无论是产品还是方法,都应授予专利”,但其第2款和第3款规定:“各成员国可以出于以下3个基本目的而不授予某项发明以专利保护:(1)为保护公共秩序或道德;(2)为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3)为保护环境免遭严重破坏。”同时在第3条列出了一系列不能获得专利的条款。其中(b)项规定“除微生物外的植物和动物,以及除非生物和微生物外的生产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生物方法不可获得专利,但成员方应以专利方式或一种有效的特殊制度或这两者的结合来保护植物新品种。”@这一规定排除了动植物的专利性及生产动植物的生物方法的专利性,保障了动植物的多样性,从而保护了环境。因此,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重要关系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我们应当加强相关内容的研究,寻找相应对策及解决办法。

(二)“动物福利”问题

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外部条件。动物福利是强调保证动物康乐的外部条件。为了满足动物的需求,使动物能够活得舒适,死得不痛苦,具体讲动物福利有五项主要内容。@第一,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保证提供动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水,以是满足动物的生命需要;第二,享有生活舒适的自由。提供适当的房舍或栖息场所,让动物能够得到舒适的休息和睡眠;第三,享有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保证动物不受额外的疼痛,预防疾病和对患病动物及时治疗;第四,享有生活无恐惧和悲伤的自由。保证避免动物遭受精神痛苦的各种条件和处置;第五,享有表达天性的自由。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应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国际性动物保护公约,对各缔约国具有相当大的约束力。如1976年通过的《保护农畜欧洲公约》,1979年制定的《保护屠宰用动物欧洲公约》等。各缔约国的法规必须与国际公约相配,这也对欧洲国家的动物福利立法有相当大的促进。1969年建立了最大的国际动物福利组织——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欧美等发达国家制定的动物福利标准,要求保证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生活舒适、避免肉体疼痛和精神恐惧以及享有表达天性等方面的自由。即使在贸易运输的过程当中,也要求每只动物与同类伙伴在一起,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笼舍清洁,饮食和空气充足、新鲜,屠宰这些动物时要单独进行,以免影响其他动物受到刺激和惊吓。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将动物福利作为进口农产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动物福利同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与其他与贸易相关的因素一样不仅会影响到贸易的发展,同样,也会影响到社会自身的发展。因此,重视动物福利及动物保护也是动物商品出口不容忽视的一环。

四、生态环境对贸易学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快,资源的消耗量的不断增加,大规模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废水废气等的排放,物种生存困难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自由贸易也客观的刺激了木材和动物制品的需求量和进出口量,造成了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野生动物被捕杀,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当然,在国际贸易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生态环境是经济贸易进行的前提

国际贸易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环境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源和能源,环境的差异会改变各国的贸易内容和结构,同时也会对国际分工产生限制。其次,环境的保护也对贸易产生影响。比如政府对环境进行绿色补贴等等,都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鼓励,而这些贸易保护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再次,有些环保的经济贸易政策会促进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环保时代的到来,也给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使其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出现了“绿色壁垒”、环境认证、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等新现象,有利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一种贸易资源与产业,可以促进环境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⑧

(二)生态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制约

环境问题对国家贸易具有促进作用的同时,还给国际贸易添加了新的阻碍。首先,各国在采取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也造成了新的国际贸易壁垒,例如绿色壁垒,就是作为一种市场准人的障碍,是指进口国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其次,被污染物贸易、废弃物贸易、污染型生产、污染型产业转移会造成对贸易的接受方、用户、消费者的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的破坏;最后,生态资源贸易会造成对贸易输出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环境壁垒的缺陷

自《关贸总协定19941(即原来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7)中规定了关于环保的条例保障人民、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以来,陆续又出台了一些条款确保保障环境的安全的行为合法。例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农产品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做出的《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议》等。关于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协议越来越具体,其缺陷也愈来愈明显。首先,相关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对发展中国家不公。例如,发达国家利用严格的环境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其的出口;利用未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定自己的准人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对待等。其次,相关贸易与环境的规定使有些发达国家转移本国的污染严重的工业生产并向落后地区排放垃圾,给这些地区带来贸易环境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毁灭。最后,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大国影响力,任意的对国际标准进行改变,使落后国家被迫的使用其质量标准,打击其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其丧失进行国际贸易的机会。

五、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学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我们以此为契机,将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进行良好的梳理并使其协调发展。

(一)促进我国经济贸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

2010年2月22日消息:据外媒透露,在历时两年左右的原材料出口案中,世界贸易组织初步裁决判定中国没有对9种原材料实施出口限制的合法权利。业内人士指出,WTO的这份报告,无疑对中国原材料出口政策是个巨大的挑战。然而,让业内人士更加担心的是,这次的案件中虽然不涉及稀土产品,但是,这次欧美国家“投石问路”的举动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将下一个目标锁定稀土。在WTO面具的背后,实际上是欧美等国家对我裸的利益争夺。所谓的关心环保和公平贸易都是借口,核心还是利益。中国一方面应该警惕一些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平台,将不合规的利益合法化,另一方面,也应该更加熟悉和善用WTO规则,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20类似问题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已经屡见不鲜,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在国内方面,第一,提高环保意识,加深了解经济效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厄尔尼诺现象的加剧,人们应该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样,也应当了解国际贸易利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环境措施的实施加强政府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各类企业的配合。第二,完善环保立法工作,对相关产业严格控制。目前,有些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忽视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大规模的使用污染物,使环境受到损害的事实。同时又对国外淘汰的污染产业进行进口,在引进相对高科技型生产线,取得大量经济效益的同时把一些新的污染源带到国内。我国必须立法,禁止这些行为的发生。第三,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开发绿色产品。政府层面需要建立一个一环保为基础的出口商品结构,降低资源性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产品,有力引导企业发展方向,积极帮助企业改善生产环境等。企业方面,建立绿色理念,将绿色理念渗透到设计、制造、营销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并积极投入到ISO14000的认证工作中。国际方面,第一,时刻掌握国际环保动向。国际环保法案频出,我国需要与国际环境标准体系接轨,提高国际竞争力。相关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需要积极行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第二,增强国际间合作。我国应当积极参加有关国际贸易及环保组织的会议与活动,扩大我国在国际间的影响,联合其他发展中国家,为阻止滥用国贸协议和环保条款的行为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第三,合理利用国际标准。我们应当对双边贸易体制下环保问题的进行研究,其中重要的是,根据MEAs和GATF/WTO规则来完善我国环保贸易法律,并在其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各种卫生检疫标准及环境标准。以现有的《对外贸易法》为基础,为保护环境制定更加有操作性的法规,例如利用禁止进出口、环境关税调节、数量限制等。

(二)对经济贸易中生态环境的展望

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经济贸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又存在重大矛盾的。二者之间的矛盾的根源出发点就是他们的目标不一致,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以人为本,而环境主义则是以自然为本,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功利主义与环境主义的思想分歧。我们把人文贸易这个概念深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来,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和谐统一,互相依存。认清无论自由贸易还是保护环境都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只有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增加全球经济的繁荣等才是最终目的,将贸易与环境的关系简单化。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为之奋斗的重大课题和发展战略,也是协调贸易发展问题的基本原则。我们应当认识到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对国际贸易政策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明确不能用环境问题作为设置贸易壁垒的借口,取消部分阻碍贸易正常正规发展的条例,取得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两个体系的平衡。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问题。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危害着我们的环境和生存的空问,而环境保护者和支持环境保护的企业等还在这条路上要走很远的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模式是我们需要的,而国际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相冲突才真正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人文贸易作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方面,对协调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文贸易是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指导的,以现代生态环境和生态科学为基础,通过利用生态与环境科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交叉研究融合形成的。从各个角度生动具体的概括生态环境与经济贸易协调发展的形式,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系统的构建我国绿色贸易的战略和对策。

上一篇:区委治税考核工作规定 下一篇:全区项目评估制度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