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个性化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29 05:58:47

充分发挥环境创设在个性化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定是能满足于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能激发起幼儿的探索欲望的开放的空间。那么,如何去评价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否符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呢?

关键词 环境创设 个性化教学

【中国分类法】:G4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积极、主动、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 在开展个性化教学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变化多样、互相尊重的环境?如何让环境与个性化教学紧密联系?从而使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多元化的环境里,发掘自身的学习需求,让幼儿都能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让幼儿的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定是能满足于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能激发起幼儿的探索欲望的开放的空间。那么,如何去评价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否符合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呢?现从幼儿在环境中具有主体性,环境具有启发性、能做到互动、体现尊重合作等方面作一些剖析。

一、 体现幼儿自主探索

环境是否体现以幼儿为中心,能够为一个主题的探究提供必要服务,我们

通常会从几个方面去评价和观察。

首先,环境是否由幼儿来共同完成的?我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分成主题墙、问题墙、新闻栏、作品展示栏等板块,在主题墙的布置中,我们充分鼓励中、大班幼儿参与到主题墙布置的设计中 ,张贴什么作品、如何进行装饰都是由孩子们自己说了算。在整个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是环境创设的主导者,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与老师们一起来完成环境的创设。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了”中,孩子们提出将书写区设计成一个小学学习室,桌椅摆放、文具摆放都按小学生的要求。他们设计了“梦想中的小学”的版块,自己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小学的样子。还用各种废旧物品搭建了一个立体的“小学”。这样一个幼儿完整参与的环境创设活动里,幼儿各尽所能,变得越发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了。

其次,环境是否能改变以往规则,有新的活动生成?幼儿要充分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游戏规则的建立中,要有自己的想法。从制定班级规则开始,到制定每个活动区的规则。幼儿有时会集体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幼儿在讨论后设计出值日生的胸牌,画出值日生的分工图。有时候也可以分组来讨论,如:你认为我们班的班规应该有哪些?幼儿边讨论边记录,最后集中来分享,教师选择比较突出问题,让幼儿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将班级规则呈现出来。

再次,环境是否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开展自主性的主体探究活动,就要为幼儿创设探索型的主题环境,环境材料是诱发幼儿无意的自发的拓展主题活动开展的导火线。我园的每个班的活动室内,都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区,幼儿在材料区中,随手能找到自己在创作时可能用得到的物品。让幼儿能在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

二、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环境创设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共同参与合作的过

程。”首先是要在环境中设置让幼儿合作完成的游戏,如数学活动区中的“记忆游戏”,要两人一组来玩此游戏,通过翻图片,来记忆对方的图片的内容,谁最先将对方所有的图片翻过来,谁就为胜者。在这样一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要学会合作,与人交往,并学会遵守游戏规则。第二,就是幼儿通过合作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我园大型环境的创设,基本是由幼儿合作完成的。在万圣节的主题环境创设中,由美术教师设计好万圣节狂欢城堡的外型,由大班幼儿负责制作不同种类的恐怖面具,张贴在魔法城堡的入口处,让中班幼儿负责用黑色的油漆刷出城堡的外墙,并把刷上颜色的墙搭建组合成一座城堡。在全园幼儿的参与中,一个具有主题性的大型环境布置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幼儿在当中感受到与人合作的乐趣。

三、 激发幼儿问题意识

《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一书中提到,如果课程是让幼儿真正去探究,就

必须围绕问题而设计。在环境中,我们是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好问的能力的。如:每个班级的新闻栏,就为幼儿提问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刺激。我园每班的环境创设中有一个固定板块――问题墙,问题墙上记录了幼儿在主题开展之前,根据自己的疑惑提出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尝试在环境中多留白,为幼儿保留可以想象和探索的空间,给予幼儿一些与日常经验不相符的信息,引发幼儿去思考、比较,从而迸发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以主体探究活动“影子”为例子,教师在活动室内准备了手电筒、暗箱,大块白布等物品,幼儿一开始可以在活动室寻找自己的影子,用手电筒制造影子,玩手影游戏等。接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想出新的玩法,在探索中幼儿发现:“快要吃中午饭的时候,影子就不长了。”还有的幼儿说:“你站在手电筒光的底下,影子就变得很小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孩子们又有了新发现。孩子们不仅仅探索了在主题初期提出的“什么是影子?哪里有影子?”这样的基本的问题,还能在环境的刺激下,萌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的环境,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认知的积极性,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新的问题。

四、 促进幼儿学会欣赏

一位教育专家说:“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欣赏他人。”

我们在环境中,会让幼儿感觉到一种被接纳感、被承认感。在室外作品栏中,教师为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个作品袋,在完成一幅作品后,幼儿自己将作品装入作品袋,然后每位幼儿发一颗小星星,幼儿可以把这颗星星贴在除自己作品外的任何一幅作品上,还可以告诉同伴为什么将星星送给他(她),让幼儿在精神上、行为上都感到自由,并形成一个表达个性化、作品个性化、想象个性化的氛围。而在欣赏别人和被别人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独特性。

在我园幼儿的物品柜上,幼儿能为自己的物品柜设计一个标签;区域进区卡,是孩子们的自画像剪下后用竹签固定完成的;班级评比栏,是四列小火车,幼儿分成四组,代表着一个个小团队在一起团结协作往一个个目标迈进。这些点滴的环境中,都让幼儿学会欣赏同伴的优点,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自己是班级内的不可缺少的一员。

幼儿的个性化学习,可以随着环境的个性化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主学习。我们要让环境体现尊重、平等、互动、创造,并根据幼儿的个性、兴趣,去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需要。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以幼儿为根本,真正的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提升幼儿的全面能力。

上一篇:浅谈《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 下一篇:自主探究,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