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导入十“匙”

时间:2022-09-29 05:57:17

小学语文新课导入十“匙”

新课的导入要把握课标、紧扣文本,要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高效地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笔者就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钥匙一:开门见山导入

在教学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入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小学语文第三册《青蛙看海》一文,教师一上讲台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这篇课文就是《青蛙看海》,它主要讲的是青蛙去看海的经历。同学们想知道青蛙为什么要去看海吗?它在途中遇到哪些动物呢?现在就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学习这篇课文吧。看看《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这样的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一下子就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很快就会探究学习,教学效果很好。

钥匙二:巧设悬念导入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如:教学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学习课文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底到底有多大呢?海底里面的世界又怎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抓住课文重点巧设悬念,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快乐的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喜悦。

钥匙三:插图音乐导入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既形象直观,又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小学语文第三册《美丽的丹顶鹤》一文,在开始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打开课本124页,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画上是美丽的丹顶鹤在水中嬉戏,学生看着图片,这时教师就说:“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想不想认识它们呢?”利用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采用音乐导入,可以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如在教学《草原》时,让学生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歌唱家那圆润的歌喉,那动听的歌声,那优美的歌词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

钥匙四:情感渲染导入

在学习感情强烈的文本时,可采用情感渲染导入,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深的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感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小学语文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教师可以先介绍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然后动情朗诵:18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敬爱的与世长辞了……全中国在哭泣,全世界在哭泣……1月11日,总理的遗体将要送往八宝山火化,首都亿万人民自发从四面八方云集在北京长安街两旁,不顾一月的严寒,不顾的迫害,在泪水和哀痛中向总理的灵车告别。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记叙当时那撕心裂肺的送别情景的……这样,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当年那种催人泪下的场景之中。

钥匙五:巧设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理解课文。如在教学《称象》一文,先准备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只玩具大象,一堆石子,一杆秤,一条玩具小船。在通读课文后,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当一回聪明的曹冲,动手做一做。《称象》涉及到物理原理,学生光凭想像难以理解,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理解了文本,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必然深刻,效果非同寻常。

钥匙六:猜谜语导入

猜谜语导入可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愉悦的进入文本的学习中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蜘蛛》时,班上有许多猜谜高手,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最能干。出示谜面“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等同学们猜出后,师说:“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小小蜘蛛的世界”。这样导入,学生兴趣十足,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钥匙七:故事引路导入

运用讲故事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乐学”境界。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木兰从军》一文,“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叫花木兰,她代父从军,在战场上立下了许多战功。那么同学们知道花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吗?在军中有没有人发现她是女扮男装的呢?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木兰从军》这篇课文。”

钥匙八:直接释题导入

题目是文本的眼睛,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理解了题目,就能理解到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学《丰碑》一课时,老师先让一生上黑板板书了课题“丰碑”,在指导碑字的写法后立即问:孩子们‘碑’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丰’又是什么意思。那么‘丰碑’的意思就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碑》这一课。看看本文中的丰碑是指什么?这种释题导入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题目的意思,同时对文本内容也有了一个大概的

轮廓。

钥匙九:电教媒体导入

电教媒体导入可以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文本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小学语文第七册《泉城》一文,在上新课之前,利用幻灯片或者电脑播放一些有关泉城各个泉的图片,同时放阿炳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再来就是用多媒体放一段有关济南泉城的宣传片。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着泉城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以及学习之趣,同时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大自然之美。

钥匙十:介绍背景导入

简介背景导入是让学生在了解背景的情况下,体会到文本所表现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师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再见了,亲人》一文,为什么说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听完老师的介绍就明白了。接着介绍课文背景。本文写的是在胜利后,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回国时,与朝鲜人民在车站告别时令人难忘的情景。这是一篇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话别口气写的,着重写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谊。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这样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抗美援朝的那一时代,一下子把学生带入那中朝人民分别的场景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极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新课的“钥匙”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探索设计出别致新颖、富于实效的新课导入“钥匙”。

上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下一篇:语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