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辅导

时间:2022-09-29 04:53:36

一例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辅导

摘要:作者通过对一例高一女生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不愿上学的案例分析,运用认知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对来访者进行了辅导,最终纠正了其不合理认知,恢复了正常的社会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人际交往障碍;合理情绪疗法

一、个人基本情况

1.一般资料

王倩(化名),女,17岁,重点高中高一的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家族无精神病史。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全家人都很宠爱她,学习上又对她要求很严。性格内向敏感,不爱主动与人交往,自尊心很强,学习很好,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是老师父母的骄傲,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在她的生活中,事事都一帆风顺,人人都喜欢她。她也认为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

升入高中后,她在第一次月考和参加竞赛中受挫,从而产生“我是一个失败者”,“我糟糕透了”,“老师同学都不喜欢我了”,“我这一生没希望了”等不合理认知,影响她的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甚至躯体状况。近段时间已请假在家。痛苦情绪已持续了近四个月。主动前来求助。

2.个人主诉

高中老师、同学都没有初的中好。这些都是次要的,我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没想到第一次月考只考了班级第16名,同学们也因嫌弃我而不理睬我,还经常在背后议论我。最近的数学竞赛也没自己的份儿,上课老师也不提问我,看不起我,不喜欢我。我真失败透了,我这一生完了。现在我一踏入校门就别扭,看见老师同学就烦,吃不香睡不好,上课脑子很乱,感觉周围的邻居也没以前喜欢我了。我不想出家门。先请假一段时间,不行就休学。但又不甘心,内心很痛苦。

3.咨询师的观察

她腼腆乖巧,衣着整齐,思维敏捷,逻辑性、条理性都很好,只是说话一直低着头,声音低沉,目光焦躁游移。

4.心理测试结果

SCL-90:总分170分,人际关系3.1分,焦虑2.5分,抑郁2.5分,敌对2.5分,其余因子均小于2分。

二、评估与诊断

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人际交往障碍。

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王倩的主观反映是由现实刺激所诱发,知情意协调一致,症状反映与其个性特征一致。有自知力,且主动求医。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疾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王倩的临床症状从严重程度上看,反映强度不太大,不影响其社会功能,可以排除神经症。

3.王倩有焦虑、抑郁情绪,但只是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和抑郁性神经症。

三、 制订咨询目标

依据咨询目标有效性的七个要素,与求助者本人协商,制订如下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改变不合理认知;改善与师生的关系;重返校园,提高学习成绩。

长期目标:改变认知思维模式,悦纳自我,增强社会适应性,达到人格完善。

四、 咨询方案的制订

1.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2.咨询原理:艾里斯的情绪理论认为,人的一切情绪与行为,都是由人对事物的认知造成的,而人的主观认知,有时会和客观事物不一致,会发生曲解和失真。因此用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认知,才能纠正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这就是合理情绪疗法的内涵。

来访者年轻、领悟力强、智力文化水平高,这些都决定对她采取合理情绪疗法会更有效。

五、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段。

第一次咨询:2005年1月14日

目标与过程:

1.填写登记表,了解基本情况。

2.建立良好咨询关系:通过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来访者很信任我,为咨询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3.明确其不合理信念的表现方面:交谈与观察发现,她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有:“我必须每次考试成功”,“一次失败意味着永远失败”,“这次考试失败我这一生都完了”,“人人必须喜欢我”。

4.询问求助者意向:本人提出“能重返校园,提高学习成绩”。

5.布置家庭作业:列举知道考试结果时自己内心的想法;比较不如自己的同学的感受;询问数学老师及同学对她评价。

第二次咨询: 2005年1月21日

目标与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找出了与别的同学认知上的差异;消除了与数学老师的误会。及时表扬她的领悟力,开发她自身的潜力。进一步巩固咨访关系。

2.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的原理,分析她的问题中的A、B、C。A是诱发事件,即考试第16名,没参加数学竞赛;B是不合理认知,“我是一个失败者”,“我考试必须成功”,“人人都应该喜欢我”。C是不良情绪和行为,即痛苦情绪和不愿上学。

3.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法,改变“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必须考试成功”,“这次考试糟糕透了”等不合理认知。(以下节选部分咨询对话内容)

咨(咨询师):期中考试排榜后,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求(求助者):我以为会考得很好,没想到这么糟糕,真是太失败!太没面子了!

咨:我能理解你的心情,因为以前你总是考第一,而这次只考了第16名。

求:别提了,糟糕透了,真丢人。照这样下去,我这一生就完了。

咨:照你的思维模式,排在你后面的同学都没希望了?他们也和你一样不开心吗?

求:那倒不是。他们或许以前成绩没我好。他们好像都照样开心。

咨:这样看来,别人可以有失败的记录,惟独你不能有吗?

求:因为我以前从没有失败过,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却考这么坏,一切都完了,太没面子了。

咨:你是说你从来没有失败过,但能代表以后总是成功吗?你能保证以后每做一件事都如愿吗?

求:那倒不能。

咨:也就是说,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有,考试也是如此,这次考试不理想,但并不等于你就永远失败。

求:可是真的不理想啊!

咨:重点高中这么多优秀的同学,都想考前几名现实吗?何况名次通过努力是可以提高的。

求:可我一看到我的名次,想到排在我前面那些人,我就心烦,脑子很乱……与其将来考不上,不如现在回家算了,免得到时更没脸见人……

咨:你凭什么说三年后的你就一定是个失败者?按你的推理,你班56人,16名后面的40个人更没希望,也回家算了。是这样吗?

求:(沉默,思考2分钟)

4.家庭作业: 调查高一的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完成符合自己情况的三栏目技术表格,重点对失真的认知进行分析。

第三次咨询:2005年1月28日

目标与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并强调把三栏目技术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2.运用合理情绪想像技术,改变“人人都必须喜欢我”等不合理认知。(节选部分对话内容)

咨:闭上眼睛想像:在校园里成绩排榜前,有很多老师同学都在观看,前10名同学特提出表扬。自己在第16 名,周围的同学在指点、议论你,说你是个差生;老师在公布数学竞赛名单,最后也没有你的名字,你看到老师对你鄙视的目光;课堂上老师没有提问你,甚至连往自己座位也不看一眼;下课了,男女生聚在一起好像在议论你……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指点你,评价你,不喜欢你……尽可能生动地想像这些情景……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求:我头痛,我快受不了了,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们也不喜欢我,他们都不喜欢我……我想妈妈,我要回家……

咨:坚持一会儿,继续想像……你现在体验到了什么?

求:我感到很害怕,很伤心,很焦虑,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想哭。

咨:现在努力把这种情绪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失望和遗憾,能做到吗?

求:我在努力做……但是,很困难。

咨:全班56人,你没进前10名,没参加数学竞赛,只是有点失望和遗憾,即使老师同学因此而不喜欢你,那又怎么样?你照样坐在教室听课,照样好好的活着,你只是有些失望和遗憾罢了。老师没提问你,有什么理由必须让老师提问你呢?你有什么特殊吗?课间同学们在议论你,即使他们真的不喜欢你,那又怎样呢?你有什么理由让他们每个人都必须喜欢你?你只是对他们感到失望和遗憾而已,你还照样活得好好的……感觉怎样了?

求:好一些了……我只是有点失望。我在告诉自己,他们不喜欢我,我照样能活下去。我也没有理由要求别人必须喜欢我,我也不是喜欢他们每个人。

咨:好极了!停止想像。告诉我你是怎样转变想法的?你已经学着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想法了。

3.家庭作业:照此方法,回家后一天温习两遍;列举生活中其他的不合理认知,用“合理情绪想像”技术来矫正。

第四次:2005年2月5日

目标与过程:

1.回顾复习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巩固目前咨询效果。

2.强化重新建立的新的认知模式,并迁移到生活中。

3.表扬鼓励她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发现自己的潜力优势,悦纳自己。

4.家庭疗法:与父母交谈,教育孩子要宽严适度合理,自己承担她该有的挫折和责任。锻炼她开朗乐观的个性,完善人格。

六、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评:这学期已经返校了;心情很舒畅,看到老师和同学也顺眼了;人际关系融洽了;期中考试考了第11名,老师表扬我有进步。

2.家长评估:性格开朗多了,经常说起学校里的事;喜欢学校了,有时双休日也不回家;在家能主动承担家务;会主动跟人打招呼了。

3.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她面带微笑,脚步轻快,自信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学会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现实,人格更加完善。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回访和跟踪,我发现王倩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自信勇敢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学会悦纳自我,悦纳他人,悦纳现实,人格更加完善。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本次咨询目标明确合理,循序渐进;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通过四次咨询,达到较好的咨询效果。

点 评

优秀生是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为学习的优秀而掩盖了性格和认知的缺陷。尤其在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后,由于群英荟萃,他们的心理落差较大,出现了入学不适。他们需要老师、家长的关注和呵护。本案例给我们敲了警钟。

本案例咨询成功在于:1.评估―诊断科学:把心理测量和临床症状结合起来,把脉准确。2.病因分析到位:从客观环境到主观意向,从家庭背景到社会功能,从家族遗传到个性心理分析,表明王倩问题的出现绝非一日之功。3.咨询目标合理:符合咨询目标七要素,把具体目标纳入终极目标之中,促进了求助者人格本质发生了变化。4.咨询方法得当: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法”和“合理情绪想像技术”分别解决“我是一个失败者”和“别人都应该喜欢我”,步骤合理、清晰、完整。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青少年认识偏差和人际交往不良有积极的意义。

点评人:李清富,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作者单位:河南省偃师市教师进修学校。电邮:)

终校/于 洪

上一篇: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儿童情绪障碍技能训练式干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