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报道要把实质性新闻点“突”出来

时间:2022-09-29 04:42:38

会议报道要把实质性新闻点“突”出来

会议新闻属于动态消息,有很强的时效性,但新闻讲究时效,并不意味着随意就把重大事件匆匆忙忙地报道出来。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抢发出一条精良的会议新闻,事实上记者的功夫不在会场内,而在会场外;不是在会议后,而要做在会议前。记者要善于从会议文件、发言、交谈、活动中,发现、挖掘出受众关心的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或新闻线索。

会议是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新闻源,同一切新闻一样,报道要注意怎样做精、做细、做活、做好,以达到领导满意、群众乐意、社会欢迎之目的。要做到这几点,笔者认为必须做到精心准备,关注并搜寻各种信息,找寻新闻写作的切入点。

1 会议新闻要找寻写作的切入点

会议新闻要求的是跳出既有框架,认真搜寻资讯,精心建构个性化框架,独辟蹊径的切入,艺术化的营构,最终,写出可读性十足地会议新闻。会议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蕴藏新闻的“富矿”,只有懂得挖掘,才能从中获取可贵的新闻线索。有的记者参加会议报道拿了材料就走,不但有违“坚守岗位”这四个字,由于采访活动有始无终,细心收集会上的各种信息也就无从谈起。

信息可能是相近的,但解读却有不同,这是会议报道中应该切实注意的问题。大体说来,会议报道切入的角度可以由热点问题切入;由疑思切入;由典型经验和成就切入;由资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纵向比较切入等等。例如,《丹东日报》1986年11月21日发刊的《搬会场》,就是由因为讲发展商品经济生产问题而引起参加会议的人数太多,最终不得不由原先确定的村级会议室搬到小学操场,记者找到了难得的角度,终于引出了一条轰动一时的新闻。

选好会议报道的角度与切入点,对提高宣传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会议的采访报道时,怎样才能有效地选好角度、选好切入点呢?首先需要认真钻研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性;其次是经常深入生活、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树立群众观念;再者是要不断“充电”,善于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和技巧,真正提高会议报道的。

2 会议新闻要提炼实质性主题

按照会议新闻的定义和规律,只有鲜活的,为人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事实,才能够成为新闻。例如,每一时期、每一阶段,人们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话题,如果把这些社会焦点转移到分析社会现实的会议报道上,就会使会议落脚点的含金量体现出来。这样处理,既能突出会议的主体,又能及时表达政府的观点。如涉及千家万户的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社会治安等问题,报道时,既要结合当前当地干部群众对此的反应,又要把会议报道放在深化干部群众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以达到行动统一的目的,使会议报道更加充实、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报道会议像报道其他新闻事件一样,最重要的是把会议的实质性新闻点“突”出来。会议的新闻点可能是会议本身,可能是会上某人的发言,也可能是公报、宣言。有时会议内容很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提炼实质性主题的话,就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把最具价值的新闻淹没在其他没有太大价值的新闻之中。

要有现场感,用直接引语。没有直接引语的会议报道往往会受到质疑,因此要尽可能地引用直接引语。它可以使稿件更真实可信,并且读起来显得不那么死板。直接引语用得恰当确实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报道会议。

在报道会议新闻时,要突出报道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会议新闻最忌空洞、枯燥、无味。听众听来听去,只知道今天在开会,明天在开会,什么信息也获取不到。要千方百计将会议新闻写得具有可听性,要言之有物,多写故事性强的新闻。

3 会议新闻写作要注意创新

会议新闻写作要注意创新,要把握好会议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把握好解决和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些法定的会议权威性很高、指导性很强,既是党和人民政策生活中的大事,又为今后或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工作作了安排,这些会议不仅要全面报道,而且要有战役报道或后续报道。

许多会议是为研究解决工作而召开的,记者不仅要人入会,而且要心入会。要将会议解决的问题抓在手上,有待解决的问题放在心上,除报道会议外,还要有序追踪。只有这样才能把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大事、要事和热点难点问题报道好、引导好。

创新会议新闻写作,要善于总结写作经验,要有好的写作思路,创新协作技巧。根据不同的会议采写成“特色会议新闻”、“观点会议新闻”、“解读会议新闻”、“组合会议新闻”、“对话会议新闻”、“纵深会议新闻”、“专题会议新闻”、“背景会议新闻”等等,使会议报道更具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新闻写作中,要多用群众语言,尽量口语化,不要写成官样文章。这样既避免了就会议写会议,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学会解读会议,跳出会议抓新闻,先抓住会议的“眼睛”,再寻找新闻的角度,集中加以凸现有新闻价值的东西,把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的东西推上报端。

记者肩负着正确引导舆论,主持正义,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因此,记者应该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言人,为群众利益鼓与呼。要多报道与群众利益相关的政策,多报道基层干部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多报道群众中的典型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健康有益的新闻信息。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德育教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