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铁扇公主》的双重符号化与动画事业的文化互动

时间:2022-09-29 04:18:06

谈《铁扇公主》的双重符号化与动画事业的文化互动

摘要:1941年上映的《铁扇公主》是我国自主创作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当时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这部动画不仅对我国的动画事业影响深远,本文以传播学的角度,试图对《铁扇公主》进行重新解读,并探讨两个主要问题:《铁扇公主》的双重符号化、动画事业的文化互动现象。

关键词:铁扇公主;符号化;文化互动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6-0061-02

一、万氏兄弟的动画作品背景

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们把“动画”这个概念引入中国,开创了中国的动画事业,因此,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被认为是中国动画事业的开山鼻祖。早在19世纪20年代他们就开始尝试探索和创作国人自己的动画片。1926年,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和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5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由万氏兄弟创造的这三个第一,是中国动画发展的三座里程碑,是三次质的飞跃,每一次创造都把中国的动画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①

二、《铁扇公主》的产生与时代意义

1935年,美国迪斯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制作完成,之后风靡美国,创造了票房奇迹。1939年,《白雪公主》在中国上映,引起巨大轰动。《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时,也盛况空前,票房价值很高。上海一些资本家和影片商纷纷创办影业公司或卡通部。新华联合影业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成立卡通部,并聘用万古蟾为部主任,决定投拍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为了拍成影片,万氏兄弟先后组织了100多人参加绘画,绘制了近2万张画稿,中间还克服了很多困难。《铁扇公主》终于在1941年完成公映。该片成为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这部电影全长九千余尺,可放映80分钟。②

《铁扇公主》产生在上海的“孤岛”时期,自然《铁扇公主》也带有明显的“孤岛”电影的印记。“孤岛”初期电影推崇古装片,喜欢“以古喻今”,在古装题材的包装下,表达当时电影人对于国难当头的思考,呼唤国人奋起反抗,比如当时有名的《木兰从军》。《铁扇公主》取材于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章节。然而《铁扇公主》并不简单的只是一部动画片,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万氏兄弟给这个部动画片注入了反抗侵略的精神,已经超越了一般动画片的界限。影片把原著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情节改为由沙僧、孙悟空、猪八戒三人分别独自行动,结果都没有借出芭蕉扇,最终是靠着大家团结一致,打败牛魔王,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由此暗示人民群众只要团结合作奋起反抗,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念。

《铁扇公主》的出现,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使得抗日意识得到一次淋漓尽致的宣传,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铁扇公主》更是给予人们一种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慰藉。当时的上海,甚至是当时的中国,被日本人讥笑为“东亚病夫”,中国人的尊严早已被沉重的社会打击得消失殆尽。《铁扇公主》的出现,代表了中国动画技术已经达到国际水准,这一点甚至是超过了日本的动画技术,这让国人从内心的深处都能深深受到鼓舞,民族自豪感得到满足,也使得国人能慢慢恢复自信。

三、《铁扇公主》中的双重符号化过程

任何传播都必须借助符号来进行。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也作为一种传播手段,自然也离不开符号的支持。电影的传播过程实质就是借助符号系统进行思想的传播。

在《铁扇公主》中,万氏兄弟也充分发挥了符号的作用。万氏兄弟将影片中的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双重符号化。在传播学中,符号化的概念,指的是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③通过符号的传递,使受众接受信息,进行符号解读。一个符号,一定要在特定的意义体系内才有其意义可言。一般来说,符号的形成,包括两个基本元素:所指(物质载体)和能指(精神的产物)。所谓的所指就是指符号的物质载体,而能指所表示的就是符号的精神产物。④比如“和平鸽”这一符号中,鸽子就是所指,而“和平”则是能指。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结合体。

在影片中,孙悟空就是作为一个典型的符号出现的。他的形象设计是大脑袋,细胳膊细腿,像极了当时营养不良的中国人。同时,孙悟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代表着一种反叛的精神。将反叛的孙悟空形象与营养不良的中国人形象相结合,万氏兄弟在影片中进行了一次双重符号化过程:中国人=孙悟空=反叛,影片中的孙悟空就是国人。其中传递着作者的思考:中国人只要能站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即使瘦弱,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取得胜利。《铁扇公主》在当时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孙武空这个深入人心的抗争形象无疑很恰当地传达了作者反抗侵略的意图。

本片通过双重符号化的过程所引起的传播效果非常明显的,从史料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即便《铁扇公主》在最后上映时被当时伪政权的电检机关强行剪去了“人民大众起来争取最后胜利”这句鼓舞民众的话,但它所起到的宣传抗日的效果依然巨大。当时,日本的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在看过本片后即指出:“一看就能清楚地知道这是一部体现了反抗精神的作品,粗暴地蹂躏中国的日本军遭到了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痛击,这部影片的意图是一清二楚的。”⑤

四、动画事业的文化互动

(一)《白雪公主》所代表的美国迪斯尼动画文化

迪斯尼一直是世界动画片的代表,在1928年和1932年分别推出了世界第一部有声卡通片盒彩色卡通片后,拥有更大的梦想:拍摄一部完全是动画的电影。为了成功推出《白雪公主》,迪斯尼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甚至把片场都抵押给银行贷款。此举甚至被当时的美国媒体称为“迪斯尼的傻劲”。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白雪公主》获得了观众的青睐,不仅票房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在艺术领域,它还获得了奥斯卡特别成就奖的肯定,它改变了电影史。也就是在这样的巨大成功面前,迪斯尼将《白雪公主》进行了全球推广,迪斯尼文化也从《白雪公主》开始,传递到世界各地。

(二)铁扇公主中的迪斯尼色彩

《铁扇公主》的创作也受到了迪斯尼的影响。从孙悟空的设定可以看出来,大脑袋细胳膊细腿,也非常像早期的米老鼠,还有孙悟空变成小虫子的桥段,也和迪斯尼电影早期出现的昆虫差不多。这片子中动物类角色,比如猴子、老猪、老牛,的动作场面也非常迪斯尼话,配合着音乐经常有一个把另一个打扁,然后吹气还原。这些场面和早期的迪斯尼动画甚至晚一点的猫和老鼠之类滑稽的动作场面非常相似。再加上全片几乎不断的配合动作的音乐音效,使得这些场面都有一股浓重的迪斯尼色彩。

(三)《铁扇公主》对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影响

手冢治虫被称为日本“漫画之神”,在他笔下创造了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形象“阿童木”。1943年,《铁扇公主》在日本上映。手冢治虫看了《铁扇公主》后,受到很大的震撼,自此决定放弃从事医生的职业,一心投入漫画事业。1952年,手冢治虫在秋天书店旗下杂志《漫画王》上开始连载《我的孙悟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手冢几乎是直接地吸收了《铁扇公主》的精华:“《我的孙悟空》也受到这套《铁扇公主》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火焰山和牛魔王那一段,我本来想把它删除的,但是那动画的影象却不断浮现在我心里,结果我几乎完全抄袭了那段动画。现在回想起来,《我的孙悟空》似是那套动画的翻版,实在令人惭愧。”(秋田书店《我的孙悟空》后记,手冢治虫)

就如麦克卢所说“媒介即讯息”,传播的最重要的内容并不是每个时代的各种传播工具所传播的具体内容,而是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在为社会的发展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从《白雪公主》到《铁扇公主》再到手冢治虫和《我的孙悟空》,这里呈现着,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明显的国际传播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动画长片这一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一种“媒介讯息”,推动着世界各国的文化进行互动和发展。

注释:

①胡莹.始终不变的孙悟空情结――万氏兄弟动画设计思想初探[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7(04).第101-103页.

②⑤李一鸣.中国首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J].大众电影.2005.第21页,第55页.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④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0页.

上一篇:江西客家文化数字化博物馆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程G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