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时间:2022-09-29 03:28:30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对临床7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通过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心理疏导,安慰鼓励病人,在做好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结论 熟练的技术和精心专业的护理给予患者强大的心理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护理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现将笔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支气管扩张患者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年龄24~80岁,平均52岁;住院天数10~25d,平均17.5d,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1.2 治疗 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处理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祛痰药及支气管舒张药具有稀释痰液、促进排痰作用。对痰多且黏稠者作用尤其重要。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若引流排痰效果不理想,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生理盐水冲洗痰液,也可局部注入抗生素。应根据症状、体征、痰液性状,必要时参考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急性感染或咯血时应卧床休息,大咯血病人需绝对卧床,取患侧卧位。病室内保持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保暖。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发热病人给予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冰冷、油腻、辛辣食物诱发咳嗽。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1500ml以上,以稀释痰液。指导病人在咳痰后及进食前后用清水或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2.2 病情重点观察 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是支气管扩张的主要临床表现。痰量在改变时,如起床时或就寝后最多每日可达100~400ml,痰液经放置数小时后可分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当伴有厌氧菌感染时,可有恶臭味。约50%~70%支气管扩张患者有咯血症状,其咯血量差异较大,可自血痰到大咯血(量>500 ml)。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是由于气道压力较高的支气管小动脉破裂所致。血液急骤喷出,可一次超过数百至数千毫升。出血后因血管压力降低而收缩,出血可自行停止。咯血量与支气管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支气管扩张并发肺部感染时多在同一病区反复发生且迁延不愈。

亦有痰量,虽不多但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精神不振、发热、全身疲乏无力等,提示引流不畅、感染严重,应及时通知医师并提高引流效果。采集标本送检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以便有效的应用抗生素。

2.3 咯血时的护理 嘱少量咯血病人卧床休息,大咯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平卧位,避免窒息。如发现病人有咯血征象,如胸闷、气急、紫绀、烦躁、神色紧张、面色苍白、冷汗、突然坐起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并让病人侧卧位,取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协助将血咯出。无效时可直接用鼻导管抽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以解除气道阻塞。发生大咯血时,安慰病人,嘱其保持安静,不能屏气,将血轻轻咯出。将抢救药品和物品准备齐全,如吸引器、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鼻导管、止血药、升压药、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及备血等。大量血咯出时要暂时禁食,咯血停止后或少量咯血可给流食或半流食。忌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如垂体后叶素、止血敏、止血芳酸、立止血、安络血等。给药后如发现病人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不适、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准确记录出入量和每小时尿量。

2.4 促进排痰 引流前准备:依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同时辅以拍背,以借重力作用使痰液流出。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引流宜在饭前进行,防止饭后引流致呕吐。必要时,对痰液黏稠者可先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或用祛痰药(溴己新、氯化铵等)以稀释痰液,提高引流效果。引流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咯血、呼吸困难、头晕、发绀、出汗、疲劳等情况及时停止。引流完毕,病人休息,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

2.5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陪伴床边,进行心理护理,劝告病人身心放松,防止声门痉挛和屏气。如果病人过度紧张,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安慰病人,对病人进行细致耐心地解释工作,使病人情绪稳定,安心治疗。向病人讲解发病原因和自护方面的知识,解除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为病人创造清新的环境和提供娱乐活动。指导病人应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地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鼓励病人随时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好各项检查前、治疗前的宣教工作,取得病人的合作。

3 讨论

反复咯血者与病人一起分析病情及治疗效果,帮助病人建立治疗信心,消除忧郁、疑虑心理、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配合治疗。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护理过程。指导患者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防治百日咳、麻疹、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呼吸系统感染;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戒烟,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避免烟雾和灰尘,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咳嗽而发生咯血;指导患者自我监测病情,一旦发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讲明加强营养对机体康复的作用,使患者能主动摄取必需的营养素,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鼓励无咯血和无急性感染的患者参加体育锻炼,但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现咯血,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以维护心、肺功能状态。

参 考 文 献

[1]李继昌.内科护理学.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66-69.

[2]朱延力.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9-122.

[3]姚景鹏.内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2-35.

上一篇:冠心病心脏舒张功能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左心... 下一篇:三查七对”制度在护理记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