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29 02:10:47

瓶装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摘要:金针菇又名毛柄金线菌、构菌、朴菌、冬菇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含有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和维生素C)外,还含有蛋白质和赖氨酸等。在日本把金针菇称为“智力菇”,因为它对儿童有促进智力发育和明显增加身高和体重的作用,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

关键词:形态牲征;生活条件;栽培与管理;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03-1

我国野生金针菇分布很广,南自云南,北至吉林、黑龙江,适应性很强。金针菇的人工栽培原料广,技术简便,既可大面积专业栽培,又能小面积家庭生产,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菌类栽培新品种。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牲征

子实体丛生,菌盖肉质,呈球形至半球形,直径2-7cm。初期淡黄色,中部淡褐黄色;老后边缘上卷,中部凹;湿润时粘滑,干燥时具光泽,有条纹。菌肉薄呈白色或淡黄色,柔软,有较浓的菌香味。菌柄圆柱形,长6-12cm或更长,直径0.2-1cm,脆骨质,有绒毛,上部黄色至灰黄色,下部色较深,有时中间空,具短的假根。菌褶白色至淡黄色,较稀,长短不一,较宽,与菌柄呈离生。孢子长方形至椭圆形,无色,光滑,7-8×3-4微米。菌丝纤细,绒毛状,白色至灰白色,有横隔,气生菌丝旺盛。

1.2 生活条件

1.2.1 养分 金针菇和其他木腐菌一样,不能利用阳光合成养料,而是腐生在木材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分泌出多种胞外酶,分解吸收基物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氮、无机盐、生长素等,作为本身的营养源。在进行代料栽培时,氮源要求高,碳氮比以25:1为好。人工栽培时宜选用阔叶树木屑,而且木屑需经堆积发酵或陈旧的。

1.2.2 温度 金针菇属低温型菌类,主要指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而言。孢子在5℃-35℃范围内都能萌发,24℃-26℃萌发最快,低于5℃或超过35℃不易萌发。

1.2.3 湿度 菌丝生长发育要求培养基中含水量65%-75%,低于60%菌丝生长缓慢而纤细,高于75%生长受到抑制。一般以70%-75%最适,湿度过高容易污染杂菌,过低对菌丝生长不利,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发育要求培养其含水量在65%-75%,以70%最佳。

1.2.4 空气 金针菇是需氧的食用菌,对二氧化碳较敏感,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必须供给充足的新鲜空气,当大量栽培时,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累积量超过0.6%时,子实体的形成和菌盖的发育会受到抑制,因此子实体的形成期应经常通风换气。

1.2.5 光线 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的生长发育均不需要光,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发育需要弱光。在黑暗的条件下虽能形成子实体,但不健壮,多产生畸形菇,产量低,而光照过强子实体瘢色深,菌柄短,不符合商品要求。

1.2.6 酸碱度 金针菇菌丝在pH值3-8.4内均能生长。但最适宜生长值在4-7。子实体形成期PH值在4-7,但最适pH值在5-6。

2 栽培与管理

我国人工栽培金针菇已有百年历史,老的栽培方法是段木栽培,目前山区和林区仍采用此法,一年栽培可采收数次,但这种方式生产的菇质量较差,一般不能形成长柄的子实体。现在日本、中国几乎全都采用锯末等代料瓶栽,现将瓶装方法介绍如下:

2.1 栽培料配方

木屑77.5%、麦麸20%、食糖1%、石膏粉1%、过磷酸钙0.5%,加水1.4倍,含水量以60%-65%为宜, pH值6.5-7;另外,用棉籽壳效果也很好,配方:棉籽壳88%、米糠(麦麸)20%、食糖1%、石膏粉1%,水适量。

2.2 装瓶灭菌

培养容器可选择500毫升的罐头瓶,料装至瓶肩,料装的松紧度要适宜。此时,压平瓶内培养料表面,再用特特制的锥形木棒细端在培养料的中心扎一个上粗下细的洞穴,然后把瓶口和瓶壁清洗干净,瓶口包上牛皮纸,并用线绳或橡皮筋扎紧(也可用两层报纸一层塑料薄膜包瓶口)。一般0.5千克干料装5瓶,装瓶后不能过夜,要立即灭菌,如用土蒸锅灭菌温度100℃维持6-8小时,待温度下降后趁热将瓶移入接种室。

2.3 接种

料温下降到30℃以下接种。接种室或无菌箱用高锰酸钾、甲醛混合熏蒸1小时。接种人员的双手及所用工具要用75%的酒精消毒,可同时打开30瓦紫外线灯杀菌半小时。待料温降至15℃-20℃时,关闭紫外线灯,进行接种。接种时,用无菌铲将已培养好的原种或栽培种,在火焰附近接入栽培瓶的洞穴中,接种量可稍大,接种操作要熟练,可两人配合进行,动作要迅速,以防杂菌污染。接种后,瓶口再次包扎好,放入培养室。

2.4 菌丝培养

室温温度应保持在20℃-25℃,培养后期瓶温常比室温高2-4℃,因此室温宜控制在18℃-20℃。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在此期间,培养架上的瓶子上下里外要调换一次,并适当通风换气。25天左右,菌丝长满各营养料,要及时移到低温(10℃)和微光条件下。数天后,瓶内开始吐黄褐色水珠,相继形成子实体原基。

2.5 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满全瓶后,应去除瓶口包扎进行催菇。措施是:送风降温,使培养料温度降至7℃以下,促使形成菇蕾。不具备调温和送风设备时可将培养室的门窗打开3-5天,使室内空气对流,利用自然条件达到送风降温的目地。空气相对湿度要提高到85%-90%,除向空中、四壁、地面喷水外,瓶口覆盖的报纸也要经常保持湿润。当菇体超出瓶口时,为了防止子实体的菌柄弯曲倒伏,提高产品质量,可在瓶口套一个10-13cm上粗下细的纸筒,纸筒上穿几个小洞作透气用。出菇期除了需要提高湿度、降低温度外,还要注意定时加强通风换气和获得必要的散射光。

2.6 采收

当子实体柄向上伸长,达到13-14㎝时(大约在接种后50-60天),即可采摘。一个500毫升的罐头瓶大致可出50-100个子实体。一瓶可收两潮菇,但第二潮菇小而量少,质量也较差。

作者简介:于亚颉(1974-),女,就职于洮南市农业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东部半山区色素万寿菊栽培技术要点 下一篇:吉林省绿豆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