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层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时间:2022-09-29 02:07:37

深化基层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企业绩效管理日益成为业界公认的用于评价和执行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是驱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高组织绩效,激励员工的正确选择。文章主要针对地市层面电力企业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绩效沟通管控平台,通过相关绩效指标实施闭环管控,进一步优化原有的绩效指标管控模式。以期达到提高员工凝聚力、执行力,实现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的目标。

关键词:电力企业 绩效目标 闭环管控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71-02

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给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客观上要求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统一各级、各专业电力员工的工作目标和价值导向,不断改进和提升现有各项工作,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电力企业绩效管控工作概述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电力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绩效管理工具,能够充分增强电力员工的风险意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激发各级员工的工作潜能,促进公司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当前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在于:突破传统绩效考核工作局限于人资职能专业内部、事后评价的不足,从公司系统全局的视角,围绕着公司核心的业务链条与业务资源,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做好绩效的全过程管控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绩效管理工作真正成为提升公司各项业务有序协同开展、提升公司竞争力的有效抓手,助力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具体管控思路见附图1)。

二、对于当前市县两级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现状的基本认识

多年以来,市县两级电力企业员工吃苦奉献、善打硬仗,有力地保证了公司各项决策部署的执行到位、操作到位,取得了辉煌的经营业绩。但是从各单位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看,整体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与国际一流电力企业相比,在如下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评价指标数量过多、过分关注指标管控结果,而忽视了管理基础的提升。目前国网公司对于基层单位的指标考核主要存在“同业对标”、“关键绩效”、“资产全寿命指标”以及“运营监测指标”等多套不同侧重点的指标考核体系,累计各类指标512项,由于不同的指标体系往往突出对核心业务和重点工作的评价与考核,造成各级领导都有忽视基础基层管理的倾向。表现在对各项生产经营的基础性、决定性业务流程关注不多,对提升班组、一线员工履职能力关心不够,长此以往势必加剧企业安全经营风险。尤为不可取的是,少数部门和单位人为调节生产经营指标,追求业绩的“面子”,长此以往势必丢掉企业和个人的“里子”。

二是绩效考核体系设计还不够精准、科学。指标责任、管理压力在市县两级之间、部门与员工之间的传递还不到位,员工的积分制绩效考核与考勤、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之间关联程度有待提升。

三是涉及跨专业、跨部门协同类指标管控效果较差。主要体现为专业与专业之间、专业内指标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指标管控水平“三极分化”严重的情况,指标的背后反映出我们当前管理的系统性和全局性不强,发展的着力点和脉络不清晰,存在不少管理的短板(主要是跨专业、参与人员多、协同工作量大的指标,如:线损率、电能质量类指标)长期得不到解决,还有寄希望于沟通、突击的念头。

四是公司绩效沟通与改进提升机制不够科学顺畅。部门之间名义上互为客户,实行“全业务链双向协同作业”,实际上部门间协同多浮于表面,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工作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考核的闭环推进机制呈弱化态势,部门对难点工作“拖、躲、推”的现象较为突出,工作敷衍应付的心态有所显现。

三、实行绩效闭环管控,提升电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工作的闭环管控工作,其实质就是基于业绩和能力导向完善现有的绩效目标事前评价方案,通过构建“第三方”绩效协同管控平台、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绩效沟通评价机制等方式、做好绩效目标执行环节的事中纠偏,强化绩效目标执行成效的事后评价和跟踪改进,实现公司各项绩效管理目标同各项具体业务工作成效的PDCA有效闭环。

(一)以业绩和能力绩效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

一是在不断总结历年绩效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地区条件,人员组成,工作总量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相应的绩效调整系数,动态优化公司的绩效评价标准。以期充分发挥绩效方案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公司内部优质资源向艰苦地区、缺员地区以及艰苦专业倾斜,实现公司各项业务的均衡发展。

二是强化指标协同。对基层电力企业涉及的“同业对标”、“关键绩效”以及“运营监测类”指标体系涉及的相关业务指标按照具体业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聚类整理,通过指标层层向下分解和横向关联,及时定位影响因素,预判未来发展趋势,提前防范执行进度或偏差风险,提升经营效率效益,发挥事前引导、事中纠偏、事后评价的作用。

(二)依托“第三方”平台,提升经营指标跨专业协同管控能力

围绕公司在关键绩效、同业对标指标和重点工作管控中出现的短板和异动指标,建立指标管控部门与专业职能部门之间的跨专业协同机制。指标管控部门应立足于企业内部“第三方”的业务视角,综合应用指标分解下钻、关联分析、趋势预测等方法,开展异动指标数据的溯源分析,服务公司领导和专业部门科学决策。针对指标异动分析成果,建立异动问题分级、分类管控机制,根据严重程度等级,采用各层级协调督办会形式开展横向沟通,纵向协调,推动异动问题闭环处理,确保管理改进成效。通过加强指标管控,各项核心指标全面提升,对公司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三)完善绩效沟通机制,实现各项公司业务的良性开展

一是畅通线下绩效沟通的平台和渠道。通过每月对绩效排名落后的员工和指标管控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找出差距和原因。员工提出绩效申诉时,绩效申诉小组及时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化解员工的思想矛盾,使其心情舒畅,全身心投入工作。对有困难的员工,根据其情况,适当合理安排工作,帮助他们合理地拿到绩效分值。

二是基于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发展战略,以绩效管理一体化信息平台以业绩考核指标为主线,依托本部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相关信息系统的接口建设,将省公司本部与各基层单位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信息系统(ERP、财务管控、PMS、营销系统等)与绩效管理信息系统链结起来,实现绩效管理信息的横向交互纵向贯通,在保证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的同时,为公司各项工作实施PDCA(计划、执行、评价、提升)闭环管理提供全过程监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各级管理者围绕工作目标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工具。

(四)优化结果应用机制,提升绩效目标过程管控的效益和效果

一是通过进一步明确具体绩效考核的实施细则,将考核对象细化到每一位员工,实行公司经营层给业务职能部门打分考核,业务部门给各班组打分,班组给每一位员工打分的机制,将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表现与工作考核细则相比较,将难以量化的工作结果与设定的工作标准相比较,打分结果最后出来后,全体人员签字认可。

二是根据绩效考评工作实际,将公司各业务单位虚拟分类,通过工资总额分配、员工绩效工资分配等相关的绩效评价方案,每月按照绩效总额、基数、每个人的岗级、得分综合计算,确定员工的绩效数,使绩效考评及薪酬兑现更加清晰、合理,结果应用更为科学规范。

综上所述,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让全员参与、在于各项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闭环管理。本研究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以线上线下一体化绩效沟通管控平台为依托,实现了公司绩效的全过程管控,为公司绩效管理技能的提升指明了方向,使得绩效管理真正成为帮助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进步、发展和成功的平台,有效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发展的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金焱.如何构建全面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J].人力资源,2014(12)

[2] 高军娟,封蔚钢.浅谈电力企业绩效管理[J].经营者,2015(03)

[3] 柳全伟.电力公司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经营者,2015(04)

[4] 李昱,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探讨[J].经济师.2014(05)

(作者单位:1.国网三明供电公司 365000;2.中邮科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50000;3.国网福建永安供电有限公司 366000)(责编:若佳)

上一篇: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银行卡结算方式下的医院财务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