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媒时代,学术图书如何突围

时间:2022-09-29 01:59:10

数媒时代,学术图书如何突围

综合类大型出版社具有优质的学术内容资源、丰富的作者资源、广泛的目标读者群和较强的营销能力,对于新出版技术的变化有敏锐的应变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些综合实力的优势决定了他们在数字出版环境下,针对学术图书出版的特点,通过制定学术类图书数字出版方面的战略和规划,在“五个建立”方面下足功夫,就可以在数字出版的浪潮下,为学术图书的出版增添新的活力。

一、建立优秀学术资源评价体系

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版,学术图书出版最终提供给读者的是学术资源,而优秀的学术资源可以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对于消费者来讲,学术数字产品和电视节目一样,如果没有内容和品质,就会毫无价值。因此,在大力发展学术图书的数字出版之前,要摒弃那些伪学术和重复选题,建立重质量而不是数量、重内容而不是形式的科学的学术资源评价体系,引导学者潜心做学问,引导读者多读有营养的学术出版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者拒绝学术泡沫,出版编辑守住职业道德、培养长远的眼光,才能使学术著作的文化精髓通过数字出版技术广为传播。

二、建立开放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

如今,人们对学术信息的获取逐步广泛化、多元化和数字化,学术图书出版强社可以建立开放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提供学术图书的选题方向、出版流程、图书销售等信息,以及实现学术图书信息的在线交流与投稿。用户可从中了解到出版社学术图书的出版方向及读者对哪些领域的学术图书更感兴趣等信息,使得出版社和作者双方都实时掌握学术图书的出版与需求动向,在策划及出版方面做到有据可依。

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为学术图书提供出版前的电子版试读,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参与到图书的编审校流程中,给学术图书的最终出版提出建议,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学术图书的出版质量,也可以在鼓励读者参与的情况下,提高其忠诚度。

三、建立学术资源库

以往出版社对内容资源进行加工后,只有纸质图书这种单一的产品形式销售,但数字出版时代,如果仍然坚持这样,显然会有被时代抛弃的危险。要想改变这一生产运营方式,国内出版业者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有特色的学术资源库。国外同行在这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很多欧美大型出版社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建立学术图书资源库和学术期刊资源库,并向各高校、科研单位等销售这种数字学术产品,取得非常好的效益。在国内,科学出版社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社在这方面先行先试,建立了成熟的数字学术资源库,获得了非常好的市场效益。

在学术资源库的市场开发进程中,出版方也应根据自身特色、数字出版市场的特点及读者使用习惯等因素,努力探寻合适的商业模式。其中,正确合理的定价策略是回收成本并赚取预期利润的保证,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制定各有特点的销售策略是迅速占领市场的重要保障。专家建议,从事学术出版的出版社可以尝试借鉴国外优秀出版商的经验,采用捆绑定价和差别定价策略来确定其数字学术图书的价格,先占据市场,然后再探索做深做细的方法。

四、建立数字出版及按需印刷模式

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图书印刷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图书的纸质出版方式逐渐被数字出版方式代替。但读者对学术图书的需求及其出版特点决定了学术图书的纸质图书并不会消亡,相反,借助数字出版技术,学术图书的出版可以在出版传统纸质图书的同时,将这些图书数字化后,在适当的渠道提供在线阅读和付费下载等服务,以扩展学术图书的传播途径,充分挖掘学术图书的潜力。

同时,对于那些不太适合大批印刷、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及市场需求的优秀学术图书,如果将它们束之高阁,就会浪费大量的优质学术资源。这部分图书可以以很小的成本数字化后供读者查阅和购买,也可以借助数字出版技术为需要纸质图书的读者提供按需印刷服务。使得这部分优秀图书重新焕发活力。

五、建立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学术图书的读者大都是各高校教师及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如果能针对这部分读者进行精准营销,就可以更有效地增加图书销量。出版社可借助开放的学术信息交流平台,为这部分读者精准提供学术图书信息,包括作者及图书信息浏览、章节试读等,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同时也可以借助这种互动,做好学术图书作者资源的建立。

数字出版为学术图书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要真正能够创造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版社需要制定完善的发展策略,切不可盲目投入。

(作者单位分别系电子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北京市X城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建设现... 下一篇:数码印刷业的百科全书《能·印》亮相新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