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

时间:2022-09-29 01:52:02

浅析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木材消耗量逐年增多,这就导致林木数量逐年减少,这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以后,国家更加注重植树造林工作的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在森林生长的过程中起到更新和培育的作用。植树和造林在含义上存在着很大差别,所谓植树指的就是在日后不会形成大面积的森林环境,而造林则是指可以在日后形成大面积的森林环境。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植树造林;质量控制;综合措施

1 执法力度的加大

伴随着国家对植树造林的重视,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林业部门应该依法做好造林管理工作,特别是林业资源保护和生产方面。根据《森林法》中的规定,做好林业立法的配套工作,紧抓林地管理重点工作。对植树造林的总量进行控制,并且林业主管部门还应该对征地和用途管制的审核部门负责,对乱砍滥伐的现象坚决给予处罚。在林木的生产方面也需要注意,必须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在砍伐额度上要做好控制。

2 良种壮苗的培育

当下,在林业的工作当中,种苗工作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存在着较低的基地供种率,粗放的苗圃经营方式较为显著。诸多的苗圃、苗木在出圃的时候不检疫、不分级,导致较多的苗木带着不合格的状态进行上山造林,使得在造林的质量方面呈现较低的姿态。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将轻树苗、重造林;轻育苗、重买苗;轻采种、重买种的事态扭转。要尽量将容器育苗率、自育苗率、一级苗出圃率、良种使用率、种子合格率提升。下面就分析一下在种苗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1 苗圃建设

对于苗圃建设的加强措施,除了将苗圃转产合理制止之外,对苗圃的技术管理方面也要加强。要对优质的壮苗进行培育,缺失优质的圃地是不可以的。在林业工作当中,苗圃具备着较高的技术含量,有必要根据相应的技术规程仔细开展技术流程,让经营模式能够实现集约化。育苗的播种要根据常规开展播种、整地、催芽;播种量还需要按照栽培技术水平、水肥条件、育苗年限、土质以及种子质量进行确定。

2.2 良种使用率和基地供种率要合理提升

2.2.1 种子园的建立。种子园的建立需要利用优良的种子和穗条,让林木种子能够具备优良的遗传品质。所以,种子园能够让良种繁育有所树立,是良种的基本生产基地。利用良种造林、育苗,能够显著的体现增产效果。种子园若建立健全,在经营管理上一定要有所重视,要重视一般的防治病虫害、除草、松土。

2.2.2 母树林的建立。选取适当的种源区域对树木种子遗传品质较好的进行生产,并且要促进其结实性和管理经营模式。母树林的建立,能够将良种充分实现,在操作方面十分简便,能够展现出投资少、见效快的姿态。若将母树林大批量建立,但在经营管理方面却有所忽视的情况下,就不会将应该发挥的作用展现出来。

3 更新造林的质量要不断的提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林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管理方面更加科学,通过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增加了树种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在实际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把经济效益和植树造林质量放在首位,下面就分析一下具体措施。

3.1 措施的制定

提升真实性,对造林生产任务要保质保量。

3.2 绿化植树活动需要开展

给职工们建立起优质的生活环境。经验的不断总结,能够让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

3.3 思想的转变

领导方面要加强,造林工作要重新定位,跨越式发展要在林区间实现。

3.4 领导责任制要全面落实

需要将责任分清,奖惩分明。

4 造林规划要具备科学性

在进行植树造林之前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勘察,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佳的造林规划方案。在最初的设计阶段,要做好树种的搭配工作,选择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灌木树种、针叶树种以及阔叶树种,通过两两混合搭配,避免出现纯林的单一营林情况。此外,还应该做好适当集中的工作。所处的地域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营林任务和方向。为了避免出现生态恶性循环,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土地的潜能,提升土地的生产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出植树造林的最大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局面。

5 防护体系的建设要积极抓好

林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林业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防护林以及天然林一般都会在河流的上游,起到水文的作用,但是一旦被大量的砍伐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环境。所以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生态公益林,用来稳定陆地的生态系统平衡。

为了弥补大量砍伐树木导致生态失衡的现状,林业部门开始积极地进行植树造林,特别是针对河流沿岸不同区域进行生态系统重建,尽快地恢复已经破坏的生态系统。使森林总面积逐渐扩大,同时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来选择最适合的树种。通过分析当前防护林体系建设情况,针对体系中薄弱的部分要重点对待,建立起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6 加强森林抚育的质量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森林抚育的质量,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重视森林抚育的设计调查工作,一旦发现设计不合理必须提出并要求林业部门重新设计,在审批地块时要遵循着设计一块审批一块的原则,一旦地块审批不合格不允许二次上报,通过实时审批抚育性设计工作来保证森林抚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森林的整体经营模式应该从立体开发的角度出发,对森林中涉及到的每项技术都能够按照具体方案要求来进行,对森林病虫害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的作用,这样才能发挥出森林生态效益最大化,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7 混交林的合理营造

混交林是相对纯林而言的,纯林具有美观整洁的效果。有些地区虽然制定了混交林的规划但是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却变成了纯林模式。因此,林业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客观条件来制定森林营造模式。由于纯林相比混交林来说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比较薄弱,生态效益方面也比较差。而且纯林在抵制火灾、病虫害、净化空气等方面都不如混交林。此外,一旦发生火灾,在控制方面也会比较难,造成的损失比较大,而且一旦爆发病虫害就会迅速蔓延,给森林造成威胁。混交林在种植方面比纯林要复杂的多,管理上比较难。

因此在混交林树种选择上应该格外重视,尽可能地保证混交林的稳定性和树种的成活率。种植混交林不仅能够改变当地小范围的气候条件,同时还能够出产更多的林产品,对于周边的环境也能够起到防护作用。当前最为常用的混交林模式就是灌、乔、阔、针混合种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混交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增加林业部门的利润。

8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提升我国植树造林质量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也进一步反映了当前我国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当植被覆盖率逐渐减少时,河流中的泥沙将会被冲走,在下游某处逐渐淤积,对周围的田地造成损害。想要缓解水土流失的速度,就必须开展植树造林工作,河流沿岸的森林能够起到稳定河床、减少风沙对土地侵蚀的作用,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郑淑红.探讨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1).

[2]孙志祥.提高植树造林质量的综合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3(6).

[3]涂样胜,杨一辉,喻琼,等.浅谈如何提高造林质量[J].现代园艺,2011(11).

[4]邱海斌.植树造林的常用方法与注意事项[J].农民致富之友,2013(7).

[5]范建亮.提高造林质量的原则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1(4).

上一篇:长城汽车:谁是H6的替代者? 下一篇:喝青蛙汁的穷游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