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改现状与反思

时间:2022-09-29 01:42:13

广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改现状与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改革

现状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11-02

广西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一年有余,对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回过头来进行总结分析与反思探讨显得尤为必要,这能为后续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通过调查访谈、培训交流及观摩各地举办的研究课和优质课,笔者从课程与教材、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和教学装备四个视角就发现的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程开设与教材选用

按照自治区教育厅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高一上学期学生必须完成《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修习任务,而下学期则必须完成限定选修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的修习任务。在教材选用上,目前广西使用的教材有教科版、粤教版和沪教版三种版本,其中教科版的教材为大部分地区所选用。课时安排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为每周2课时、1?郾5课时和1课时。个别学校每周的2课时安排为连堂,这种积极大胆的探索尝试非常值得肯定。

调查发现,信息技术在课程开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郾大部分学校教师未能完成教学任务。要求上学期修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因为教材内容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点较多,许多学校没能完成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的教学。而下学期的《算法与程序设计》,许多学校在修习了第一章、第二章后,就转入复习阶段,准备迎接六月中旬的学业水平考试了。据调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考试、放假、学校活动占用了较多课时”和“教材处理经验不足”。

2?郾课时安排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作为高中学业修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依然被部分学校领导视为副科,以至于每周2节的课时难以得到落实。课时被挤占的情况存在以下特点:县份或乡镇中学挤占课时的情况比城区严重,在城区,普通高中的情况又比重点高中严重。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一切先进的理念与课程标准都需要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去贯彻落实。然而,除了公开课和优质课能在课堂教学模式上积极尝试变革外,日常课堂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非常普遍。总的来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郾忽视新课标的目标导向作用。据调查,大部分教师除了在参加课改培训时接触过新课标外,在平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鲜有翻阅新课标的。很多教师基本上是“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课本怎么讲就怎么教”。

2?郾教学方法与模式陈旧单一。与课改前相比,我们看到的只是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学方法依然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教学模式依然是沿袭“教师讲(演示)―学生听(演练)―课堂练习―教师小结”的传统模式。

3?郾以教材为唯一依据开展教学。部分教师撇开课程标准,只把教材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缺少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创新能力,以致于教学难以突破教材的束缚,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4?郾重技能操练,轻理论思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节省时间,许多教师都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替代了师生互动的环节。更普遍的情形是,教师遇到理论阐述就简单解释一遍,遇到技能操作则简单演示后让学生反复演练,学生缺少讨论和思辨的机会。

三、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及水平却不容乐观。2012年暑期,在南宁市第二中学开展的“信息技术学科新课改教材培训”活动临近尾声时,课改专家进行了现场调查,调查显示,曾经学习过VB或BASIC编程语言的教师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而限定选修课《算法与程序设计》介绍的编程语言就是VB。当知道把《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列为限定选修课时,许多教师曾一度反应激烈并纷纷表示不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自我提升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调查,我区的信息技术学科师资队伍主要由计算机专业和教育技术专业教师组成,部分学校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担任或兼任。由非专业教师担任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现象多存在于乡镇一级中学。非专业教师在讲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这种大众化的基础知识类课程时,也许还能吃得消,而对于《算法与程序设计》这样专业性更强的选修课,恐怕就难以胜任了。

四、教学装备

在与百色、河池、崇左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时,乡镇中学或城区普通中学教师常常抱怨“信息技术装备落后和缺乏”以及“高一新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基础太低”。即使是经济发达城区的中学,许多普通中学的教师也在抱怨“机房的计算机已经超期服役多年”。当前,我区计算机室的配备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郾城区中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计算机配备数量与质量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名校因为具有天然的社会资源优势及政策倾向性,在信息技术装备的配置水平和更新速度上远远高于和快于普通中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天城区中学间的技术装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

2?郾城乡中学间的信息技术配备差距特别明显。一些偏远地区的中学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房都没有,以致于一些乡下初级中学因为缺少机房而没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所以偏远地区的高中即便有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条件设施,在面对基础基本为零的学生时,教师也很难在“讲授高中知识”与“补初中小学基本知识与技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五、几点思考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可谓“任重而道远”。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即使有其他省市前十年的改革经验可供借鉴与参考,但在广西这样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地区,要实现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的目标,还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做。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作为教育的决策者,学校领导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课程改革,抛弃以往“一切为高考让路”的理念,把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加以重视,至少在课时设置上确保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修习任务。而作为新课程改革主力军的学科教师,则应当以勇于创新和敢于尝试的态度迎接课程改革的挑战。

2.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会学习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在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为蓝本,以学生学情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提炼、重构、补充等二次加工,并采用实例分析、讨论归纳、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扎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应摒弃“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

3.采用多种方式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常识培训,从思想认识及理念转变上让学科教师真正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科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及专业知识技能;建立健全课程改革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课题研究活动,让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实现自我引领;开展校际及区域间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交流活动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采取多种措施缩小城乡硬件差距。以“缩小城乡教育数字化差距”的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契机,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市教育局、电教站等统一调度各城区学校近年淘汰或闲置但仍可以正常使用的技术装备,用以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中小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这样既可以暂时弥补乡镇学校的技术装备缺口,也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为淘汰或闲置的设备找到新的出路。

新课程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改革的成效。但是,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如果在课改初期便以消极懈怠的态度对待,则非常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所以,只有激活广大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改革创新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革新与创造能力,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并持之以恒,才能确保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进程得以持续推进。

(责编 易惠娟)

上一篇:谈谈我的计算机教学 下一篇:略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