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课堂构建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时间:2022-09-10 06:48:16

浅析学生课堂构建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固定,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构建,让语文教学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效率;探究

Student's participating classroom to set up i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exaltation language the key of the usefulness

Zheng Zhong

【Abstract】Tradition of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form one, structure fix, exaltation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language classroom, strengthen language teaching usefulness, the key want to stir up a student study language of interest, transfer the student participate classroom teaching to set up, let the language teaching becom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common investigation of process.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efficiency;Investigation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固定,教师讲,学生听,常常是“教师讲得昏天黑地,学生听得一塌糊涂”,事倍功半。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语文教学有效性,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构建,让语文教学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

下面我就此谈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欲望,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多感观刺激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视听冲击,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是教师的首先要考虑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象、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的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补充学习知识背景,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我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将邹妻、妾、客与邹忌之间问答情景制成短片,让学生观看后讨论妻、妾、客在回答邹忌问话时的心态,学生很容易得出“私”、“畏”、“有求”的答案,找到了邹忌受蒙蔽与齐王受蒙蔽的共同点:“有人偏爱你,有人畏惧你,有人对你有所求”。齐王纳谏盛况及纳谏后效果“战胜于朝庭”,用多媒体展示后,学生情绪高昂,讨论热烈,结论丰富多彩。学生通过视、听、说,对邹忌的机智进谏及齐王从谏如流特点的把握变得十分容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不论优生差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1.2 故意设疑问难,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常常故布疑阵,设疑问难。学生胃口吊起来后,教师并无固定答案,学生常常是积极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向互联网寻求帮助,找师长询问情况,向同学刺探“情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在寻求答案或结论的曲折过程中获得了训练,增长了本事,在获鱼过程中获得 “渔”技。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向学生征集:“适合某种情景的春联”、“庆祝教师节的贺词”、“毕业典礼上致老师的告别语”等。有一次我设计的《中央电视台用词“共商国是”的“是”字用错没有?》的设疑解疑活动,我收到本班学生小论文23篇,外班学生论文5篇,学生家长论文2篇。学生在大探索、大讨论中,学得了知识,学得了方法,从此对语文学习不再感到厌烦。

1.3 课前3分钟语文活动,调动学生语文储备,预热学生学习激情。

笔者坚持多年的“课前3分钟语文活动”,效果很好。如课前3分钟的演讲,或酝酿情感,或设置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触觉,让学生去看、听、感,拓展想象空间,让学生全方位感受到别开生面的演讲。演讲与听演讲,成了一种愉快的学习方式,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欣赏、赞许、亢奋、激情未退之际,一堂新课已拉开帷幕。语文之情趣,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接下来开展教学活动,就水到渠成了。

2. 采用灵活多样的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是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的保证

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情趣激发起来是不容易的,要始终让学生保持高昂的热情,更是难上加难。要根据年级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进课堂教学。哲理性强的文章采用“读读――议议”模式,教师不搞“一言堂”,要引导学生充当读议主角,在读议中理解内容,学会探讨,学会合作。如《我的叔叔于勒》、《紫藤萝瀑布》、《曹刿论战》等课文宜采用此种方式。画面感较强的文章可以“读读――画画”,在动脑动手过程中,抓住学生注意力,确保学生深度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笔者教《朝发白帝城》、《登鹳雀楼》、《内蒙访古》等课时,让学生画人、画景、画行踪,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只有反复的阅读文章,明确文章主旨后才能画出相应的图画;同时,在比较学习小组间“五花八门”的图画时,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学生创造性会得到肯定。像童话、小说、戏曲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读读――讲讲”、“读读――演演”。如《范进中举》、《孔乙已》、《木兰辞》等,即属此类。节奏感强,富有音乐性、抒情性的诗歌、散文诗等,可采用“读读――听听”模式,如《海燕》、《春江花月夜》、《,您在那里》。“听听”包括听朗诵、听音乐等。

3. 学习小组内,人人展示,充分评议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建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先是教师一通讲解,然后是个别优生回答老师早已讲过的答案,于是教学就“成功”了。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不用动手动脑,反正答案是现成的,多数时侯也是唯一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注意合作、探究、创新。在老师组织引导下,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笔者的经验是:

(1)分组适当,人数5~6人,选好组长,组员个性气质多样化,学习能力优中差搭配。这样有利发挥小组作用,保障学生全员参与小组活动。

(2)展评内容要明确,有利于调动学生思考和表达。

(3)调控好学生小组展示、评议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不可失控,也不可草草收场。

(4)小组活动学生务必人人参与,防止走过场,防止形成小组内小组长“一言堂”。

(5)班内展示与小组展示都应给予一定激励:掌声鼓励、口头肯定,增加积分,赠送小礼品等。

4. 开展专题化的语文课外延申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参与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途经

语文课程兼具人文性、工具性,语文是基础课中的基础,课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最终要获得运用才有价值,在运用中才会获得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染,最终要接受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洗礼,要在反复的强化矫正过程中,真善美才会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笔者的做法有:

(1)征文比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提升学生分析热点问题、概括主要事实的能力。我搞的“我与汶川(舟曲)小朋友手拉手”、“我能为父母做什么”、“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我们该怎么办”等几次征文活动,效果很好,培养了爱心,学会了感恩,矫正了习惯,练习了写作。

(2)广告语、标语寻错、纠错专项行动,调动了学生走出校门、家门,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我班上期的一次寻错纠错活动中,学生共发现错用字300多例,错用句100多例。学生在寻错、纠错的过程中,课堂上学得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获得了运用和检验,学生产生一种欣慰感,成就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信心增强。

(3)试水应用写作,拉近语文学习与生活、生产运用间的距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要求学生学会写借据,简单合同、祝寿词、祝酒词、主持词、广告词、自我介绍、个人总结、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增强,获学生家长和社会好评。

总之,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深入、全程、全员、创造性的参与教学活动,老师的劳动才不会“白费工夫”,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会是真正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上一篇:微生态制剂美常安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疗效... 下一篇: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