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英语学困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时间:2022-09-29 12:56:24

消除英语学困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摘要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的数量逐渐增大且多数出现“习得性无助”感。教师有责任让每个孩子尽其所能吸收知识,享受学习的快乐。通过分析相关教学案例来探讨学困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困惑,重点阐述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教师帮助其“习得性无助”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 习得性无助 转化策略

随着英语学习在小学课堂的全面开展,英语学困生成了每个英语教师头疼的问题。而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启蒙阶段,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出现学习吃力、困难的现象,那么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在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大多数的学生都充满极大的热情和兴趣,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偏离学习轨道,失去学习动力的呢?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并不是天生的,为何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学习障碍呢?归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

1.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个人语言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即使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相同的学习,学生的表现也会有很大不同。心理素质差,承受不了丝毫打击的学生容易灰心丧气、害羞自卑,这样的学生很容易变成“学困生”。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是有“向师性”的,他们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他们来说都有着不同的含义。特别是学困生,如果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即使碰到问题也不愿意或不敢向老师求助,于是问题越积越多,产生了学习的障碍。

3.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两方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进步。有些家长忽视孩子需要被重视、被表扬的心理,在不了解清楚状况的情况下随意批评孩子,直接打击了孩子的进取心和积极性。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认为孩子学不好是因为老师上课没教好,从不反思自己的孩子是否认真、刻苦,对老师有颇多的抱怨和非议。受家庭影响,这样的孩子容易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放弃学习,成为学困生。

二、“习得性无助”学困生的表现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过程,这种现象在学困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普遍。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多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及时判断学生是否有“习得性无助”感,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那么,“习得性无助”感在英语学困生身上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认知缺失状态。具体表现为学生长期学习困难、吃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运用能力较弱。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不会。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定义中遭受挫折的一个方面。

2.情感缺失状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是学困生们总是跟表扬、赞许无缘。他们经常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打击:家长老师的恨铁不成钢,同伴的嘲笑鄙视,再加上自责,他们根本无法满足被关注和被肯定的需要,因而常常感到沮丧、情绪低落,最后导致情绪失调,产生退缩行为和破罐破摔的心理状态。

3.动机缺失状态。由于情绪上的失调,学困生们根本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他们没有目标和动力,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于是他们不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再认真完成作业,直到最后放弃英语学习,真正成为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三、“习得性无助”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有责任关爱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上的,还有心理上的。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了“习得性无助”感,千万不能视而不见,而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找到症结所在,从而对他们的“习得性无助”进行转化。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学困生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呢?

1.重塑信心,体验成功。当学生深受“习得性无助”打击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他们的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到:⑴多激励,少惩罚。在课堂上,尽量多给学困生们表现的机会。避免在课堂上把学生批评得一无是处,要尊重每个孩子。⑵教于乐,乐于学。要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多花些心思。千万不要忽略学困生,要让他们多参与英语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有效教学,因材施教。许多学生丢不掉“学困生”这个帽子,很大原因是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⑴帮助学生学会“背书”。在英语学习中,背单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而这一点让学困生们尤为头疼。对于这样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减少每次的背诵量,降低背诵难度。⑵量身定制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为他们量身定制学习任务。设计的作业要少而精,学生学起来不难,就不会惧怕学习。这是为将来更好地学习跨出的重要一步。

3.心理疏导,寓教于爱。学困生大多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消极心理,因而老师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学生对某位教师的喜好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其所授课程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情感魅力。在课堂上,多用暗示性的眼神鼓励学生。课后主动亲近英语学困生,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让他们消除对老师的戒惧和抵触情绪。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

学困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消除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从认知、情感、动机及个性品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每个孩子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需要老师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和赏识,让他们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上一篇:入情入境 自由表达 下一篇:谈应用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