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密封屏蔽盒的结构设计

时间:2022-09-29 12:11:19

【前言】关于密封屏蔽盒的结构设计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 设计原则 针对上例屏蔽盒进行密封设计时,可遵循以下原则:a)尽量减少屏蔽盒需要密封的部位;b)密封结构应简单、可靠、重量轻等;c)屏蔽盒密封中尽量增加盒体与密封垫接触面积,合理地设置压紧点的数量、相互距离和压力大小。 3 设计方法 (1)密封的定义。密封...

关于密封屏蔽盒的结构设计

【摘 要】 对密封屏蔽盒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阐述了密封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密封材料的选择,针对结构形式和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技术思路。

【关键词】 密封 密封垫 结构设计

屏蔽盒是通信、测控类电子设备中常见的部件。我公司设备多工作于舰船或者野外环境,应用环境十分恶劣,因此“三防”问题(防潮湿、防霉菌、防盐雾)和防水问题,是我们结构设计的工作重点。

1 结构要求

现假设某屏蔽盒长期工作在野外环境下,因此为了保证内部器件正常工作,对其三防性能就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根据屏蔽盒的工作环境,将其定义为防淋型机壳。

2 设计原则

针对上例屏蔽盒进行密封设计时,可遵循以下原则:a)尽量减少屏蔽盒需要密封的部位;b)密封结构应简单、可靠、重量轻等;c)屏蔽盒密封中尽量增加盒体与密封垫接触面积,合理地设置压紧点的数量、相互距离和压力大小。

3 设计方法

(1)密封的定义。密封的定义较广,凡是用一种装置或一种材料来填充一个缝隙或一处接触部位,使之不泄漏气体、液体等,都可称为密封。根据密封部位的运动特点,可分为静密封和动密封。本文讨论的屏蔽盒为静密封。

(2)静密封的方法。静密封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常用的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垫片密封。静密封采用的各种密封垫、密封胶、胶粘剂就属于这一类;②压力密封。利用液体或者气体的压力实现对器件的密封。③螺旋密封。利用螺纹线的结构特点进行密封。[1]本文选用第一种密封方式进行密封。

(3)密封材料的选用。对密封材料的要求一般是:材料致密性好,不易泄漏介质;压缩性和回弹性好,永久变形小等等。[2]

常用的密封材料有液体、纤维、橡胶、塑料、石墨、陶瓷、有色金属等。而其中,橡胶是最常用的密封材料。[4]本文选用橡胶进行密封。

除了密封效果外,屏蔽盒还需要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根据实际需求和工程经验,本文选择一种铝镀银导电橡胶,它是一种由铝镀微粒填充的硅橡胶,其能达到最高的导电性,提供高的屏蔽效果。其EMI屏蔽性能见表1。

(4)结构设计。

a)密封设备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不可拆式和可拆式。不可拆式结构常用于一次性使用的或不需要维修的设备。可采用焊接、胶粘等形式实现,上述方法有利于减少密封缝隙和部位,减小泄漏的隐患;可拆式结构通常用于整机拼接结构和便于维修和操作的部位,一般采用垫片密封,如橡胶垫、橡胶套、橡胶圈等高分子材料来实现密封。本文的屏蔽盒属于可拆式结构。[3]

目前常见的可拆式密封结构有以下几种,见图1。

a、b、e三种结构形式,其密封效果非常好,但其加工成本较高,常应用在汽密等密封要求较高的环境下。d类的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但其密封性能较差,常用在密封要求不高的环境。本文使用c类结构形式,其特点是加工成本相对较低,且满足使用要求。

b)下一步需要选择合适的密封垫形式。较常见的密封垫如图2。

推荐选择f型密封垫,其特点是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耐压性较好,在合适的压力下可产生适当的变形。

c)我们已经确定了密封的结构和密封垫的形式,下一步是密封槽的设计。密封槽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密封的效果。

关于密封槽的理论计算,很多文章上都有充分阐述,本文不再累述。本文特别推荐一种简单、实用的设计计算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方法如下:

通常O型密封垫的压缩量ε应控制在20%~25%;

设槽深为D,O型密封垫的直径为φ,那么:

D=φ×(1-ε)

设槽宽为W,O型密封垫的截面积为S,那么:

W=S/D×(110%~120%)

*需要注意的是,槽宽W的设计必须考虑适当的余量,以防止密封垫的“过容”,同时应考虑加工公差的配合。[5]

4 试验验证

依据相关国军标,对上述屏蔽盒进行淋雨试验,其顺利通过了试验。

5 结语

本文系统性地讨论了密封屏蔽盒的结构设计方法,同时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的设计方法,为传统的密封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魏龙.密封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黄志坚.现代密封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生建友.军用电子设备的密封件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05,(5):134~137.

[4]张万俊.背负式电子设备的密封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12,(8):149~151.

[5]马骖.导电密封衬垫的设计以及环境适应性设计要求.2007.

上一篇: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换接引流线技术研究 下一篇:KJ336电力监控系统在潘三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