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业观及其对高一物理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9-29 11:48:28

有效作业观及其对高一物理教学的启示

【摘 要】本文总结了传统作业观存在的认识误区,并基于“有效教学”理念,探讨了有效作业观的内容。高一物理教学作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点有着特殊地位,笔者将作业与教学相结合,进一步阐述有效作业观对高一物理教学的启示。

【关 键 词】有效作业观;高一物理;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59-03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物理课堂作业,更是如此。高一物理作为初中升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转折点,是学生学习中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阶段,因而对高一物理作业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有效作业观,不仅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对高一物理教学的全面改革也会有启示。

一、高中物理传统作业观存在的误区

众所周知,凯洛夫的家庭作业观强调单一知识技能训练和独立的作业形式。至今,这种家庭作业观对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仍然产生着影响,部分中学教师对作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这种传统的作业观上。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往往表现如下:

1. 将大量作业训练等同于成绩提高。受传统作业观和高中阶段高考现实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作业的目的就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解题的技能、技巧。因而,作业的内容应该来自于课本知识,作业的形式便是简单大量的书面作业。这种将作业练习等同于成绩提高,成绩优异等同于前途光明的认识,只会让学生学习筋疲力尽,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极不相符。

2. 忽视作业的重要性。与上述作业观相反的是,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改革,对课程改革的理解过于极端,片面追求课堂的“高效率”,忽视作业的存在。认为作业只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并不会起到作用。具有这种认识的老师并未深入了解到,适当的作业不仅是课堂知识的延续、深化,更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当的作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助推器。

3. 将作业与课程教学二者分离开来。新课改以来,专家学者对作业的研究更多是着眼于作业的本质、现状及原因分析,以及作业的设计、批改与评价上,同时多数人认为课堂教学是知识技能的教学,作业是对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完善。他们忽略了作业与课程教学的关系,甚至将作业与课程教学分离开来。其实,课堂教学和作业二者是紧密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对作业产生误区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对作业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二、高中物理有效作业观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作业观也将与时俱进,那些富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作业会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1. 有效教学。新课程倡导的“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曾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1]

尽管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的概念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但其基本理念却是相同的。首先,其宗旨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它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课堂是有效率的,即学生学习有方,教师教学有法,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最后,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可检测的,它拥有科学、合理的检测手段。

“有效作业”的观点正是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提出的。所谓“有效作业”,包括三重意蕴:[2]即有效果、有效率与有效益。“有效果”是指作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率”是指作业要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有效作业时间与实际教学作业时间之比;“有效益”是指作业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要相吻合。

2. 高中物理有效作业观。新课改下,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有效作业的研究,正确树立有效作业观,它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支撑。有效作业观要求高中物理教学中:

(1)作业内容的选择要重在学生思维的训练。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已学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维训练过程。物理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即人脑对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的本质、内部规律及物理事实之间的联系,间接的、概括的与能动的反映。[3]要实现此目的,有效作业的内容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还要来源于生活、自然情景以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学生在灵活多样的学习情境中才能够实现对物理思维的训练。

(2)作业形式的设计要重在实现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发现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过程。新课改倡导通过多样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包括习题、小组合作完成的探究实验以及网络有目的的查询资料等。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恰当的学习方式,使自主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相得益彰。

(3)作业的评价反思要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在设计有效作业时,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设计作业。有效作业的评价不再是通过教师对作业打出一定分数来判定学生掌握程度的高低,而是需要教师多方面掌握学生作业情况,包括学生自我的一个评判。有效作业反馈要更加及时、有效,针对学生作业所存在的误区,进行拓展、讲解,防止学生错误概念的形成。从设计作业到反馈作业的整个过程,都是对教师能力的一个考验,教师要通过作业的反思,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三、有效作业观对高一物理教学的启示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作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业的有效设计理念对整个教学都有一定的启示。

1. 高一物理课程特点。高一物理课程除了具备物理学科共有的特点外,还有其特殊性。高一作为初中转向高中的一个起点,承担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多重任务。高中物理知识将进一步探讨现象背后的起因,更加晦涩抽象,高一物理教学要注意在知识的渐进过程中完成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2. 高一年级学生特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初中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而高中生则处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化的阶段。因此,高一作为一个转折点,学生的具体运算阶段发展成熟,而要转向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对诸多困难。

由于高中物理内容更加偏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因此,很多初中物理成绩很好的学生,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或失败,导致自身情绪低落,产生失落感。

3. 有效作业观对高一物理教学的启示。从有效的作业观出发,高一物理教学过程应注意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1)抽象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构建物理模型,经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实施教学中,教师往往高估学生的抽象思维,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产生阻碍。不论是作业的设计,还是作业的反馈过程,教师都应该注意将知识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挖掘教学的智力因素,使高一学生顺利完成思维过渡。

例如,在高一《物理》必修一“摩擦力”一节中对静摩擦力的巩固、深化所设的作业:

用手握住一个水瓶,使水瓶在竖直方向保持静止。请分析:

①请画出水瓶的受力分析图;

②摩擦力属于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

③判断摩擦力的大小与手对它的压力是否有关;

④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⑤若不断向水瓶中灌水,水瓶静止,判断摩擦力的变化。

这里教师以生活实例展开,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亲自去实践,使学生对力的平衡以及静摩擦力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作业设计逐步深入,指导学生经历“现象—分析—作业—实践”,对学生思维的转变将有促进作用。

(2)教与学方式多样化。有效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有效作业的过程,培养学生意义建构的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发展学生学习自主性以及探究能力。

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依靠有效作业的实施,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中的引导,包括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特点。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流畅性、高质性。

(3)评价标准与方式多样化。传统评价标准以学生成绩为唯一评判标准,这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要以及整个教育的标准与目标是相悖的。有效作业观强调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简单的“×”、“√”并不能评判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与理解知识,教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成绩是评价标准之一,不可能是唯一标准,评价标准要因人而异,更加多元化,更多地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努力状况以及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

(4)通过作业教学反思,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是作业设计和布置的主体,教师必须根据学科教学目的和实际需求来设计和布置作业。教师不能因为考试的要求、成绩的高低而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意设计作业。同时,在作业的批改与反馈过程中,学会进行作业反思,认真总结学生的思维习惯,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

例如,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质量为5kg,物块与地面的摩擦力是4.2N,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

①物块运动的加速度?

②物块在2s末的速度?

③2s内物块发生的位移?

这是一道应用牛顿定律的习题,可以看出问题逐步加深并给予学生足够提示。在习题反馈讲解过程中,教师还可依据学生掌握情况深系以前所学知识,如摩擦力、支持力、摩擦因数等。通过作业教学的反思,实现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这也就形成了教学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教师的教更加有效,学生的学更加有效。

总之,有效的物理作业有助于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教师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使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学生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树立有效作业观,实现有效教学,最终为新时期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

[2]王海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孙元清,张越.高中物理思维方法(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1-2.

上一篇:探寻本真教育下的师范教育 下一篇:DX系列发射机并机网络中伺服控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