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品混凝土生产及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09-29 10:58:45

浅析商品混凝土生产及施工质量控制

摘 要:文章通过对商品混凝土生产为切入点,分析商品混凝土生产原材料质量控制,详细探讨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素。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质量;水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城市建设也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的展开。其中,商品混凝土构成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决定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生产力的发展也促使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提升了商品混凝土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混凝土对城市环境的污染。用同样原材料和能源生产出来的商品混凝土质量更好,生产量更大,生产周期更短,计量更精确,生产供应更稳定。

1 原材料质量控制

1.1 水泥质量控制。水泥选用一般为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体积安定性、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等。其中,抗压强度指标包括3d抗压强度指标和28d抗压强度指标。虽然水泥强度评定最终以28d抗压强度来评定,但对于快速检测和用户对早期强度的要求来说,3d抗压强度指标也是较为重要的控制指标。

生产中水泥质量的控制,不仅要满足上述检测指标的要求,还要对水泥的存储、使用加以注意。对于不同品种的水泥要分别存储或堆放,不得混合使用。此外,还要避免使用热水泥。因为水泥进场时,其温度有时会很高,有的甚至高达100℃。这种高温水泥在用于混凝土生产时,会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应对每车水泥的温度进行检测,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当检测出水泥温度较高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暂缓使用,搁置一段时间,让水泥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其温度逐渐降下来。因此,对水泥的使用,一般应采取先进先用的方法。

1.2 粉煤灰质量控制。粉煤灰选用一般为II级粉煤灰。类型一般为F类。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活性指数等。粉煤灰的活性指数是指粉煤灰的抗压强度值与同期水泥的抗压强度值之比值的百分比表示。粉煤灰28d活性指数应>75%。进场的粉煤灰满足以上检测指标的要求时,才可入库使用。

1.3 矿粉质量控制。矿粉选用一般为S95级矿粉。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比表面积、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活性指数等。矿粉的活性数用百分比表示指矿粉的抗压强度值与同期水泥的抗压强度值之比值的百分比表示。矿粉28d活性指数应≥95%,比表面积>400m2/kg。对进场的矿粉满足以上这些检测指标的要求时,才可入库使用^

1.4 外加剂尿量控制。外加剂对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改善混凝土和易性,调节凝结时间,提{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工艺及其它技术要求以及气候条件等,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配合比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其品种和掺量。外加剂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减水率、坍落度经时损失、密度、PH值、固体含量等。外加剂塌落度经时损失应

1.5 砂质量控制。砂选用一般为中砂。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含水量、含泥量、泥块含量、细度模数等。中砂的细度模数一般控制在2.3~3.0之间。含泥量名3.0%、泥块含量

1.6 碎石质量控制。碎石选用一般为5~31.5mm的连续级配的碎石。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压碎值指标、筛分析等。含泥量

1.7 拌和混凝土用水质量控制。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不得使用污水搅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不提倡使用经沉淀过滤处理的循环洗车废水,因为其中含有机油、外加剂等各种杂质,并且含量不确定,容易使商品混凝土质量出现难以控制的波动现象。

2 商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素

2.1 加强商品混凝土交货资料的控制。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需要向建筑企业提交材料有资质证书复印件、合同、原材料检验和复检报告、混凝土配合比报告、企业商品商品混凝士的用量汇总表、混凝土出厂检验强度试验报告、抗渗检验报告、强度评定统计结果、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交货检验记录等等;其中,出场检验记录用的样品由混凝土搅拌站在站内抽取,比例可以自行决定,比如配合比相同的混凝土在每100盘的抽取中不能少于1次,一旦配合比相同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抽取的样品也不能少于1次。得出试验报告之后,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需及时将其送交施工企业审查。

商品混凝土在交货检验时同样需要试样,一旦混凝土运到建筑工地就开始计时,立即开始式样的采取和坍落度试验。交货检验的试样抽取可随机从同一运输车中抽取,在卸料量达到总量的 l/4 而未超过总量的3/4 时抽取,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交货检验所需用量的 1.5倍,且不少于0.02立方米。坍落度试验要在计时开始的20分钟内完成,试件的制作应在 40分钟内完成。

2.2 商品混凝土施工控制

2.2.1 卸料。混凝土搅拌车到达建筑工地后,应尽量减少停住时间,一般情况下,从出厂到卸完理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最长不要超过3小时;夏季要求更高,卸完货要控制在 1.5 个小时内,最长也要在 2.5 个小时内。混凝士搅拌车最好在卸货前高速转动 30 秒再卸货,以确保混凝土搅拌物的均匀。

2.2.2 浇筑。商品混凝土施工时浇筑顺序:首先,由远到近;其次,在同一区域内,先竖后水平,连续分层浇筑;最后,施工时,浇筑各处间歇的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的时间。混凝土浇筑时要重视浇铺与振捣,克服重振捣、轻浇铺的不良习惯。浇铺无序和振捣无方,都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种不均匀的根源,而且浇铺与振捣时要注意把握“火候”。振捣时要密切注视浇铺状况,浇铺时密切注意振捣的状况,何时可振,何时不能振,何时开始振,何时结束振,振捣时长、遍数,振捣必须做到不早、不迟、不欠、不过,不漏、不短、不长;在梁、板、柱和墙整体现浇时,先浇柱、墙等竖向构,浇注完毕后停歇半个小时到一小时,待柱、墙的混凝土充分沉实后,再浇梁、板。因梁、板浇筑后易出现沉缩裂缝,对出现沉缩裂缝的部位应在半个小时至一小时后应进行二次振捣。

2.2.3 收面。对基础底板、楼板、楼梯、路面等板面混凝土加强二次或多次抹面,特别是在初凝后终凝前的抹面,能够有效避免裂缝,无论是由于水分蒸不均匀而发产生的收缩裂缝,还是泌水沉降速度过快产生的沉缩裂缝,抑或是楼板上出现的贯穿裂缝。收面后,及时用地膜贴紧紧覆盖能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并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

3 结语

商品混凝土除了受原材料的波动及气温、运输、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给混凝土质量、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以外,要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提高搅拌站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这对混凝土质量保证尤为重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强调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规定,把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关,保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配料计量的精确,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正确执行,抓好混凝土生产中各个关键环节,使产品生产始终处于有效受控状态,以确保商品混凝土质量优良,满足建筑工程需要。

参考文献

[1] 效文奇.商品混凝土生产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素[J]中国科技信息, 2011(22).

[2] 周利满,吴国祥,徐云远.混凝土生产和施工中的控制要点[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2).

[3] 彭涛.商品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8).

[4] 周娟.影响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因素及改善措施[J].山西建筑, 2012,38(26):130-131.

上一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离析现象的成因及防治... 下一篇:大管径倾斜相贯圆管柱施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