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第十一高中材料作文“经验”导写

时间:2022-09-29 10:54:35

长春市第十一高中材料作文“经验”导写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验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它时刻在提醒着你,哪里有智慧;经验又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陷阱,它总能用一点小小的诱饵便引你上当。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作文虽然在写作要求上非常宽泛,但仔细审读材料,实际上可供写作的角度并不多,颇为明显、集中:一是从经验是宝藏的正面角度来肯定“经验”,应善于借鉴经验,并从中获取智慧,如“善假于‘经验’”;二是从经验是陷阱的反面角度来否定“经验”,应慎对经验,避免犯经验主义错误,如“都是经验惹的祸”;三是从辩证的角度,结合正反两方面来辨证立意,如“经验――双刃剑”。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以上的哪个角度,都必须紧紧围绕“经验”来展开。

范文展示

“经验”之谈

在迷惘中摸索着前进的人总是会觉得路途遥远而艰难,于是潜意识里会渴求哪怕只是一缕微不足道的光线。经验就是这些透漏着渴望的眼神中的明灯,驱赶着可怖的黑暗。

经验仿佛是闪烁在我们生命轨迹上的船尾灯,照亮了过去:而对未来的航程,则只有有限的碎光折射和些许眼力穿透。顺着经验的蔓藤,我们可以摸到往昔的兴衰荣辱,也可能会找到快要结果的花朵,抑或是枯萎的黄叶。

经验是一部历史的年代记,记录了往昔的奋斗和艰辛。

《孙子兵法》是沙场上如雷的战鼓震响的经验,碾过的车辙里还渗透着金戈铁马的怒号,《水经注》是河流边一脚一脚踩出的经验。三峡的峡谷下未被河水冲刷掉的是郦道元的足迹;《本草纲目》是丛林中生发出的经验,芍药的花蕊上还依稀留存着李时珍的触摸……汗牛充栋的古籍像是影片,古人的经验集结成庄严的胶片,向我们放映着历史的探索和进步。

经验是一本厚厚的生活字典,时常伸出智慧的手为无路可走的人指出一条明路。

人生的困境无可避免,没有人能完全依靠自己的灵感解决一切难题,前人留下的经验于是在此时显现出了它们的价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总是会有限度,而整个人类社会的时间和思维能力都是无限的。经验的积累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延续至今,凝结了无数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无疑使得现存的经验整合成了一部充满智慧的生活字典,其丰富程度远远超过一个个个体的知识储备。当困难的负载超过个人的能力容量后,经验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披荆斩棘的工具。经验是我们摸黑前进时的拐杖,给了无路可走的人一个明亮的方向。

经验有时也只是一张薄薄的广告纸,将无知的人推向错误的陷阱。

高大的烟囱在夜晚往往会亮起闪烁的灯光,并非为了装饰,而是为了给夜间的飞机导航。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鸟类积累了一种在夜间依靠星光判断方向的经验――恰恰是这种古老的经验,让数以万计的鸟儿把烟囱上的灯光当成了星光,把烟囱当成了天空的一部分而高速撞上去,坠落、死亡。难道以智慧著称的人类也要像鸟一样被经验误导而自掘坟墓?经验对未来的航程只透露些许微光,就像是广告传单,在描述真实的同时掺杂了大量的谎言。因此,人在把经验当作工具时更应该依赖自己。经验不是真理,盲从经验的人将最终被经验愚弄。

理性的人借助经验看清过去,历历在目的探索是经验的元素。

智慧的人凭借经验取得辉煌,点点滴滴的成就是经验的光芒。

无知的人由于经验坠落深渊,无可挽救的错误是经验的罪恶。

善用经验的人,一路顺风。

评点

本文主体部分以“总-分-总”的模式来构建全文,显得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三个层次逐层递进,拟写得较为整齐漂亮,且独句成段,起到了突出警醒之作用;结尾再予以巧妙地回扣,使文章前后勾联,浑然一体。文章思维缜密,说理透辟精当,论证手法多样。语句融形象与理趣于一体,耐人寻味,启人深思,可读性极强。全文行文流畅,文采飞扬,激情澎湃。如此富于哲理思辨的立意,开阔的视野,使这篇说理散文具有独特的美感,格调境界突破一般的应试作文,不失为一篇佳作。代契机。写出点波澜曲折。如果写议论文,在明确提出自己所持的“花”之后,一定要写清楚为什么要持这一朵“花”和怎样持好这一朵“花”,因为议论文就是分析和解决某个问题。为了让条理更清晰,可以灵活运用对照式、层进式行文。

范文展示

持一朵花

江维佳

花的芬芳,清香而淡雅。人生的道路上,手持一朵花,保持内心的安宁与高洁,芳香便常伴一生。

不由得想起《花未眠》中那独自开放的花儿。凌晨的花开,短暂的绚烂,虽无人欣赏,却自有它的自在,它的芬芳。这不正是我们人类所毕生追求却无法勘破的境界吗?现实生活中,多少人汲汲于富贵,忙碌地追求功名,却忘了身边最简单的快乐。行走于大道上,迎面走来的人不计其数,又有多少人的眉眼间不带着心的监狱?人们为自己的心落下重锁。此时,何不将种种累赘抛下,去寻求最本真的快乐,去找回心中最初的安宁?

许由拒绝了尧的禅让,是因他不愿为世俗所惑:庄子钓于濮水,是因为他不愿为功名所累,更因为他向往无拘束的自由;陶潜弃官归隐,是因为他痛恨黑暗污浊的现实,因为他向往田园的生活,也因为他领悟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愉悦。试着去抛下功名利禄和荣辱富贵,人生行进中轻装上路,偶尔在“月上柳梢头”时,“人约黄昏后”漫步,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发现而喜悦,一定能从中体会到人生最简单的快乐。

持一朵花,保持内心的安宁,去寻一方沃土,根植于心田,便能从此花开芬芳。

花的清香也能影响他人的生活。手持一朵花,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手去传递芳香,也会获得一种有成就的喜悦。一朵美丽的花,若不能为人欣赏,让人感受到它的清香幽雅,最终也不过是孤芳自赏,花开即谢;而若能为人所知,点亮他人的生活,就会将芳香留于人们的生活中,始终暗香浮动。甘于支教的李守轩,乐于帮助学子的赵在和,不惜用生命保护学生的谭千秋,还有郑培民、任长霞、田世国……他们或用各自独特的人生,书写着生命的意义,也谱写出人生的芳香。当这满庭芬芳开遍华夏大地时,这清香也就从此长存!

一粒沙中看世界,一缕花香品人情。持一朵花,永保内心的高洁和安宁,不为世俗名利所累,并将这花香传递他人,不断地去帮助他人,人生即与清香同行。

评点

这是一篇灵动而富有诗意的考场作文。以持“花”来象征保持内心的安宁与高洁,内涵深刻而有新意。作者通过许由、庄子、陶潜、李守轩、赵在和、谭千秋、任长霞、田世国等一

系列人物,展示出我们民族这一品质的传承,显示出作者的丰富积累和文化品位,也富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将持守的花香有个人熏染到社会,进一步开掘了文章的深度,也见出作者的开阔胸襟和社会责任意识。文章用词精心而又自然流畅,不着痕迹,显示了较高的文学素养。

范文展示

持一朵花

龚爽爽

我爱花,家中总要买上几株。花的生命短暂,最灿烂的盛开也不过是一两个昼夜。面对一朵花,它的香气让人宁静,它的美丽让人艳羡,它的朝生暮死又让人感叹生命的无常……你可知,一朵花带给人的教诲是无穷的?

手持一朵花,动作不禁轻柔起来,再急躁的人也不想因为自己的莽撞而破坏了花的美丽,花带给持花者的不仅是美的感受,还有一种善,可由它传递。这让我不禁想起在悼念大地震死难者的新闻报道中,一位老人用饱经沧桑的手轻轻扶持起一朵小黄花的情景。老人的手青筋暴出,皮肤也松弛了,但这样的手,扶持起的一朵黄花却色彩鲜艳,花盘迎风舒展。持一朵花,即使只有一朵,也能温暖人心,告慰死难者的亡灵,一朵花就是这样教会持花者,教会闻花者,教会赏花者,拥有对生命的善意与珍惜。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先生在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花的寿命是如此短暂,但他却仍能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展示”自己最绚烂的一刻,这种精神,总让一些习惯放弃的人汗颜。一朵花是孤独的,但它的生命却是丰富的,迎着朝阳吸取露水准备盛开,到了日暮夜深也不愿轻易放弃。花,24小时里经历一生。寿命长得多的人类,如此解读,还有什么可抱怨、可遗憾的呢?持一朵花,让我明白要像花一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展现自己,让生命更有意义。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手持一朵花,不要太多,就一朵,足以让人感叹它的美丽。一朵花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追求和目标。平民作家莫言小时就单纯地怀着一颗“长大要天天吃肉包子”的心,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美国人安德鲁幼时深感贫穷,也许下了他“长大要赚大钱”的心愿。两人小时单纯、甚至有些可笑的梦想正如一朵小小的花,不起眼,但莫言和安德鲁珍视这朵花,用心浇灌,用勤奋和努力去种植它,终于,手中的一朵花开成了似锦繁花,莫言终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家,安德鲁则成为了美国著名的“钢铁大王”。手持一朵花,让它在心里深深扎根,你最终将收获一片心灵的花园。

手持一朵花,心中竟能感知花朵教给我们的善意与人生。我想,当“零落成泥辗作尘”之际,也要“香如故”,让手中余香流芳百世。

评点

本文以散文化的笔调表达持花时的一些感想:因为花的美丽,从而让人拥有对生命的善意与珍惜;因为花的美丽,从而让人拥有对美丽的追求与梦想;因为花的美丽,从而让人拥有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思考与判断。内涵较为深刻且富有新意。

上一篇:上海复旦附中命题作文“善心与善行”导写 下一篇:命题作文“变”导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