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RE YOU?

时间:2022-09-29 10:47:54

who ARE you?

知道你是谁,找准你的位置,好好规划你自己。独生子女一代家庭资产调查,为你明确投资方向。

MONEY+记者|王茹芳唐文之摄影|贾睿吴育琛李英武

START

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投资策略、理财规划?

不是你有多少钱,或最近什么股票涨得厉害,而是你的生命周期。你采取怎样的投资方式,如何规划你的资产,都取决于你在生命中所处的位置和客观需求,忽视基本规律的规划,就会像骑着摩托车上高速公路一样,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的创立者之一,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尼亚尼,他这样形容年龄和财富的关系,一个人一生财富累积状况,就像驼峰的形状。“财富在年轻时很少,赚钱之后开始成长累积;到退休之前的中年岁月,财富累积到最高峰;退休之后,则开始降低。”

然而,在各个阶段,人的消费都稳定地贯穿始终,所以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才能让整个生命周期,无论是波峰,还是波谷,都能有钱花,即便面临意外,生活质量不仅不下降,还能平滑上升。

理论很简单,但认清自己的生命周期却很难。

例如25岁到35岁,也就是大部分80后所处的年龄段,按照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家庭的形成期。家庭成员随子女的出生而增长。他们共有的特征是可积累的资产有限,因为年轻,可以承受较高投资风险;也因为家庭成员的增长,负担在加重。

你的生活可能要比这种简单归纳要复杂得多。如何才能知道,我到底应该什么样?很多人会暗自和同龄人或者同学比较,但这只会让人徒增烦恼:“为什么我不如他?”唯有找对参照物,才能给你有效的启发。因此,我们试图让你清楚地看到横截面,根据设置的标签,找到和你一样的人。通过真实的案例,让你更轻松地确定自己的生命坐标,进而明确现阶段的需求和财务规划。

我们采访了这一年龄段内在城市生活的近30个家庭,了解了他们的资产情况。根据银行理财师普遍采用的收入等级划分方法,即七级税率表的前三级,以征税基准3500元计算,我们列出了低、中、高三类收入等级,单身者低、中、高月收入标准分别是5000元、8000元和1.25万元,结婚后,家庭低、中、高年收入等级依次为12万元、20万元、30万元。

另外,我们根据已婚,未婚,有子女,无子女,有房,无房,高中低收入一系列标签,细分出十类家庭:

中低收入,父母可依赖型

(已婚,无子女,有房,有负债)

中等收入,无约束,无积蓄型

(已婚,有子女,有房,有负债)

中等收入,资产安全,缺乏突破型

(已婚,有子女,有房,无负债)

中等收入,城市新移民,时刻打拼型

(未婚,无子女,有房,有负债)

高收入,高风险型

(已婚,有子女,有房,有负债)

高收入,移民型

(已婚,有子女,有房,无负债)

中等收入,潇洒三无型

(未婚,无子女,无房,无负债)

低收入,得过且过型

(未婚,无子女,无房,无负债)

中等收入,省吃俭用型

(已婚,无子女,无房,无负债)

高收入,投资天才型

(未婚,无子女,有房,无负债)

它并不代表你会遇到的所有人的家庭情况,但他们会是你最常见的十类人。入选的家庭,他们的背景和资产结构,或许正好代表了你的生活状态。

在任何时候,如何通过投资获得更高收入都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决策是,如何在各个阶段对所持有的资产类型加以平衡。自1970年代畅销至今的投资书籍《漫步华尔街》提到,投资者总收益的90%取决于他所挑选的资产类别和各类资产所占的比重,只有不到10%的投资收益来源于挑选个股或者共同基金。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资产调查,对你发现自己资产配置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所帮助。

A

在我们调查采访中,这类标签下的很多人不到30岁,在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购房、消费,构筑起自己的家,但负担也随之而来。

中低收入父母可依赖型

这群家庭在有房族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家庭成员2人,没有孩子,按照现在的房价和收入计算,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能买上房—房产价格是他们年收入的几十倍。所以他们现在拥有的这套房产中,首付常常来源于父母倾其一生的积蓄。而他们自己,也不得不背起十五年以上的房贷。这甚至是逼迫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

英华和刘超在北京双井地区交通便利的地段有一套宽敞的两居室,这是他们几乎全部的资产,但以他们两人的收入,完全不可能获得现在的居住条件。

英华一家房产的出资方是她的母亲,每月8000元左右的房贷也暂时由母亲来交,她和丈夫无力承担这笔支出,工资仅能满足两人日常的支出,“没办法,我们常常月光。”因为有了母亲帮忙还贷款,她们多少还能存下些钱,她会在家里放上5000元到1万元的应急资金,母亲告诉她,家里必须有这样一笔钱,但作为应急资金,这笔钱的数额显然又低了点。去年手上有5.3万元的结余,她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后,将剩余的3000元买了分红保险,当做强制储蓄。她有理财的愿望,但苦于闲钱太少。

同样也是由父母出资支付首付的方亮要独立些,每月自己还贷4000元,仅占两人月收入的25%左右,但家中存款仍然较少,仅6万元,而且妻子已经怀孕,他不敢随便动这笔钱,因此完全没有金融类资产。

这类家庭的主要资产是房产,其他资产的占比非常低,而负债接近家庭年收入的十多倍,因此几乎没有债务清偿的能力,相应的抗风险能力也很差,但好在有父母的庇护,他们的生活暂时比较安全。

尽管看上去他们的状态不够理想,收入也不高,但工商银行的理财师张泓认为,这是最适合做资产积累的阶段。构建家庭的双方进行了“资产重组”,家庭可支配收入总体来说提高了,且收入稳定,又暂时没有小孩,家庭的固定支出相对较低。“这是做好资产积累的关键时期。抓紧些。”张泓说。

中等收入无约束无积蓄型

在传统观念里,如果先不关注负债这一项,这是最受长辈喜爱的人群—收入稳定,有了家庭。至于日子?慢慢过。但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最多。

余星和许多第一批八零后一样,刚过而立之年,所有烦心的事都来了。没错,有房有车,但是so what? 房贷高昂,快两岁的女儿也在逐渐长大,余星不得不考虑换间大点的两居室。

结婚的时候,余星和妻子一起在上海市区买了房,63平方米的房子不算大,每个月2000多元的贷款基本依靠公积金。虽说房子是个大项目,需要的资金和投入也不算少,但余星从不觉得自己在钱上被束缚得太多。结婚不到一年余星就买了车,在他看来,买车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支出和成本,但这让他的家庭生活更便利,活动圈也扩大了不少。他并不想单纯用金钱来计算这份得失。余星和许多有一定收入基础的年轻爸爸们一样,乐活地过着有质量的生活。

因为每月的固定支出较高,余星手头的存款不多,10万元的积蓄都买了银行理财产品。他不敢买基金或是股票,除了手上余钱不多外,他承认自己没时间打理也不太放心,暂时还看不出有什么是投资回报率高的好东西。好在他和妻子都还算年轻,也正处于事业稳定上升期,两人每月至少也能存下3000元左右,开源是他现在最能把握的事情。

有了孩子和房贷,这类中等收入家庭的抗风险总体较弱,比较依赖主要劳动力的工资收入,因此为家庭支柱购买个人人身保险,就显得尤为必要。

资产安全缺乏突破型

必须强调一点,这类型的家庭在80后中并不多见,在中等收入水平下,能够在一线城市买房,且没有房贷,显然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外部力量,或者某些机遇。因为有了无负债的房产,他们的资产水平遥遥领先于同等收入的同龄人。

张羽飞的两套房产都是由父亲购买的,李翔一家买的也是单位的福利房,价格不到市价的一半。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资产困惑。

在我们的调查中,这类家庭的成年家庭成员多集中在30岁左右。他们的职业多分布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或医疗机构中,工作与收入都非常稳定。

无论是李翔还是张羽飞,他们的家庭抗风险能力和资产清偿能力都很强。他们都有一套或两套无贷款的房产,房屋资产如果按购买时的价格计算,净资产也在130万元以上,倘若按现价计算,净资产甚至有翻倍的可能。他们的现金流也十分充裕,可以自由支配的存款有8到15万元,这足以应付生活中的较大意外变故。

由于孩子尚在婴幼儿阶段,育儿支出不会超过夫妻两人月收入的10%,同时没有房贷支出,在收入不算太高的情况下,他们每月还能获得较多结余,有能力做出理财规划。但两个家庭共同的问题是,缺少了对小孩的保险投入。

或许因为生活风险较小,他们也习惯了让资产处在近乎绝对安全的状态,在理财方面相对保守。李翔一家将绝大部分积蓄投资于银行短期理财产品,因为担心孩子可能需要用钱,投资期限几乎都在3个月左右,稍有风险的投资便是少量的基金定投和每月4克的黄金定投。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更是放弃了风险较大的股票投资。

张羽飞一家除了将钱存为定期外,再也没有任何投资,金融类资产比例为零。他认为,做什么都不如投资房产,只有投资房产才能真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抵抗通货膨胀。

他们生活的压力和风险都很低,因此有能力尝试高风险的投资,但是,该怎么在资产中增加金融类资产、让自己过于稳定的资产组合获得更高收益呢?

城市新移民时刻打拼型

他们就是那种在婚姻市场上相当有竞争力的族群—未婚,收入稳定,当然,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住房。“对未来未可知”、“对另一半充满期待”、“对相对稳定的现状也略感满意”是这一类人的普遍状态。但他们的压力仍旧不小,全凭不太高的个人收入还款,生活还是不太轻松。

“男,大学毕业、外企、有房”,即使是在上个月上海世纪公园举办的万人相亲大会上,李博也绝对算得上是令人眼红的“抢手货”。2009年,李博毕业没多久,父母便替他物色了一套市中心的一手房,两室一厅首付80万元由家里支持,剩下的120万元贷款则自然落在了李博身上。不过以疯涨的房价来看,李博还是得感谢“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父母,毕竟这套房如今已经升值到了近300万元。

负债几乎是李博年收入的十倍,除了6万元存款外,他几乎没有什么金融类资产,显然,他的债务清偿能力比较弱。为了减轻还贷的财务负担,李博至今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新房的出租费用则作为每月还款的一部分。工作3年,李博已经换了一次工作,月薪接近1万元。“有房贷压力,所以也不太敢乱说乱动。”即便看到同学朋友留学、跳槽,他还是坚持着稳定生活。

和李博相比,吴琳的压力可就大多了。独自在上海闯荡,用打拼积累的钱在上海松江买了一套一室一厅小户房,每个月9000元的工资一到手,第一件事就是先还4000元的贷款。“当时考虑到今后工资的涨幅,所以当初还是决定多还些,”吴琳说,“我算是新上海人(指那些工作后拥有上海户口、但老家不在上海的人群),也不指望等结婚了再买房,毕竟有房才安心,这样偶尔我父母来住也算是有个家。”

每月有一大笔固定支出的房贷,再加上其他消费,他们每月手头的余钱不会太多,但因为即将面临着组建家庭,他们也有必要妥善归纳余钱,为将来早做打算。他们该怎么投资闲散资金?

Q:想要理财,但由于房贷压力和有限的收入,可能余钱不多,如何规划才更合理?

A:高负债多负担家庭的类型,其实也没有必要留太多存款。浦发银行理财师姚成龙认为,在此阶段下最佳的闲余资金投资组合应该是:50%资金做一年期限或者半年期限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另外每个月拨出一定金额做基金定投。工商银行的理财师张泓建议,以2:6:2的比例进行资产配置,20%做高风险投资,如股票、基金,60%做低风险投资,银行理财产品、国债及债券基金,20%用于配置重大疾病保险类。

无论如何,安全边际高又有回报期待的产品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Q:中等收入,有房或者有孩子的家庭,保险配置上应该将重点落在哪里?

A:对于这类人群“没有闲钱”也“不太注意保险配置”的普遍情况,友邦保险业务经理马兴立认为,有必要增加大病及定期寿险类产品,以提高自己的保障额度,以应对万一发生意外、普通疾病、大病、死亡的情况下,不影响还款能力及资产保全。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在“一老一小”医疗保险覆盖的地区,孩子一出生便可以享受价格低廉的社会医保,同时还应该为孩子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与意外险,但它们仅为补充险,而非主险。这样整体保险组合的费用比较低廉,且保障较为全面。

Q:如果孩子出生,面临家庭结构调整,他们应该做好哪些财务准备?

A:你需要做几个阶段的准备。首先,生小孩本来就是笔高额支出,在私立医院,产检和生产的费用在5万到7万元之间,公立医院的费用会便宜些,不论在哪迎接新生命,存下至少5万元的积蓄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紧接着,就是教育经费和抚养费的准备,恒安标准的理财规划师刘启斌建议,有了孩子后应该给家庭支柱增加意外、寿险及健康保障,并为孩子开设一个教育投资账户,投资似乎是唯一能让这笔教育金保值的现有方法。

工商银行理财师张泓认为,为孩子准备教育金一定要考虑时间结点,我们很容易预见到,孩子上小学、初中乃至出国,这些时间点都是需要支付大笔费用的时候,根据这些时间点,选择在未来某一时期会进行固定返还的长期投资,能让你在该花钱的时候,获得一笔大额收入。

B

他们的年龄普遍超过30岁,多集中在30到35岁之间,已婚有小孩,家庭收入水平在30万元以上,有一套或多套房产,家庭的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收入应付家庭的生活支出早已绰绰有余,因此他们有更高的财务目标,比如投资多套房产、移民,让子女出国念书等等,投资理财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同时负担也会相应加重。如何让手中的资产保值增值,博取更高收益,是他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高收入高风险型

有房、有子女、有负债是这部分人群的共有特点,因此,即便拥有高收入,他们的压力也不小,面对压力,他们都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手中资金的效用,因此家庭资产中,现金存款较少,所有钱都变成了流动性不太好的资产。

电视制片人许峰就是其中一员,他本来可以让自己过得更轻松一些。

2010年,他手握300多万元资金,足够全款购买一套房产,还能获得八九万的优惠,但想到同学已经靠炒房在北京购置了四五套房产,他也选择赌一把—用300万元资金支付两套房产的首付,一套住宅地产用于自住,一套商住两用房用于投资。这么做,更多是出于比较之下的不平衡感:“过去那么不起眼、处处都不如我的小姑娘,居然在北京有了那么多套房子,而我连一套房都没有。”

两套期房的交房时间相距半年多,他打算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卖掉其中一套,不仅能够支付另一套的贷款,还能赚上一笔。但买房后,楼市变得更不景气,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房价不仅涨得慢,而且不易脱手,他难以按原计划卖房套利,扛房贷的时间比他预想的要长得多。

“我像是快被榨干的老头子。”许峰两套房总价560万元左右,他贷款180万元,压力陡增。每月仅房贷就要支付1.8万元左右,两套房都还是期房,他每月要花4000元租房,孩子保姆2000元,再加上杂七杂八的生活费用,两人每月3万左右的收入几乎所剩无几。

他们的家庭净资产处于较高水平,达400万元左右,但90%左右难以直接或无损失地变现。他们也明白,自己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缺少足够应急资金,生活支出只能依赖工资收入。好在他为自己购买了返还型的人寿保险,这是家庭的重要保障之一。

即便他已经负担沉重,但他还算乐观。他觉得目前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扛过这阵,等楼市好起来,房子旁边的地铁开通,房产的价值上升,他就能迎来理想中的生活。

他动理财投资的念头比较晚,现在他也在反思,如果能够早些学着投资或者买房,现在的生活或许完全不一样。

和许峰一样,这群人收入不低,但想要的也不少,处处高额的支出导致他们的生活有点沉重。当然,家庭状态也不允许他们过于随性自由,他们必须学着让钱增值,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照顾和教育,即便这需要冒较大风险。当然,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这也让他们颇为头痛。

高收入移民型

他们可能会再年长一些。在调查采访中,他们普遍超过35岁,家庭进入成熟期,个人财富积累进入高峰期,资产至少以百万元计。有一处或多处房产,没有负债,追求有品质的生活。

外企高管王立军正处在职场黄金期,收入也不错。“我也经历过那些所谓困难的时期,”王立军说,“只是好在我都赶上了,还赶早了。”

1998年,王立军大学毕业,当时他工作找得很顺利。2002年,他结婚买房的时候,房价还不像现在这么贵,当时视若“天数”的贷款,现在看来也就是几年搞定的事。2006年,他陪着妻子去香港怀孕生养第二胎时,费用不像现在这么高,内地人也还不被叫做“蝗虫”。甚至连他在中欧商学院上MBA的那时候,大多数人还只是听说有一种硕士要求工作经验。

王立军觉得自己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在恰当的时间做了恰当的事情,如今看来他顶多是赶早了而已。

他的家庭净资产现在在700万元左右,除了房产外,还有银行理财、国债、基金、保险以及较充沛的现金,资产结构丰富且合理,家庭的保险保障比较齐全,流动性资产占到总资产的7%左右,足够应付可能出现的重大变故。同时他还兼顾低风险和高风险的投资,在大量配置基金的同时,也购置了长期国债,这也为他的金融类资产增添了保障。不过总体来说,投资还是相对保守。

手里的闲钱不少,却没时间打理,这似乎是这部分高收入人群的共同问题。选择私人理财机构和具有足够专业能力的理财经理,将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这部分人群普遍会考虑移民的问题。2010年,王立军有机会接触到了移民公司,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他开始着手办理加拿大的移民手续。王立军的父母、家人和朋友,甚至自己的工作重心也都还在国内,但他准备为孩子“早走一步”。

移民潮中,为了子女教育、资产转移,或者退休高收入家庭希望寻求更好生活,都是常见的移民理由。但移民并不仅是钱的问题,如何适应当地的环境,如何协调好国内外生活的节奏和人际网络关系,甚至如何管理好国内国外的资产配置,他们都没有遇到过,也没有多少人教他们。

Q:他们的收入高,但支出也很高,怎样的投资结构相对比较合理?

A:这类高收入人群会对自己的状况有相对清晰的了解,也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财务规划,他们理财更多是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一种担忧,因此整个投资结构要有攻有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配置部分能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浦发银行理财经理姚成龙建议,保险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保险保护;另一个低风险产品,类似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占到50%左右,中等风险的债券型基金,包括可转债,占到30%左右,另外20%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长期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向,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

Q:在拥有多套住房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处理房产,获得最大收益?

A:多套住房现在最可能面临的风险就是较高的房产税。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房价在一定阶段内看不到整体性上涨的可能性,所以考虑租金回报率会是一个方式。如果年租金回报率(年租金收入/总价)低于3%,考虑到银行定存一年期有3.5%,电子式国债5年期6.15%的收益,卖出部分房产将是不错选择。较大的现金入手会给你很大的投资空间,比如大额信托产品。

Q:有比买房更好的投资方式吗?

A:投资房产似乎是他们共同的选择,不过浦发银行理财经理姚成龙认为,如果自己的子女尚小,买房纯粹是为了投资,或许现在不是一个好时机。在他看来,国家宏观调控决心明确,房价在未来3至5年内很难有可观的上升空间,况且目前二套房的首付必须达到6成,贷款利率也必须上浮15%,对于投资而言,这将困住一大笔资金。如果真的要投资房产,商铺或许是另一种不错的选择,合适的地段和价格需要有独到的眼光,前期的精力投入会更多一些,但收益率远比住房高出许多。

Q:移民潮回归,如今移民门槛也逐步降低,最低50万元投资即可移民国外,移民是个好的选择吗?

A:近几年移民热潮重现,兴业银行理财师林恁表示,为了子女教育、资产转移和高收入退休者寻找更好生活条件仍然是主要的移民理由。然而,移民不止是钱的问题,如何适应当地的环境、协调好国内外生活的节奏和人际网络关系,甚至如何管理好国内国外的资产配置都是细碎而繁琐的系统问题。建议翻看《好运·MONEY+》2011年12月1日第7期封面故事《移民必读的59个问题》,或是直接咨询相关机构专家获取建议。

C

他们多半比较年轻,30岁以下,暂时没有房子,也没有结婚,还处在无债一身轻的状态,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就没有焦虑。正因为看上去一无所有,他们的焦虑感甚至会更重一些。

中等收入潇洒三无型

对于无房一族来说,无负债确实少了些压力,但是结了婚还在租房,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心理上的负担:房子现在买不起,今后买好像也遥遥无期,但这在中国,又似乎是婚姻的必备品,不能不买,以后有了小孩该怎么办?他们很容易徘徊在这种矛盾纠结的心理状态里。

租房结婚的陆安,最近也和丈夫一起下定决心要买房,跻身房贷一族,陆安说“我们应该会考虑上海边远郊区一点的房子,大小应该在70平方米左右,总价100多万元比较好。”

陆安和丈夫属于“非典型性裸婚”,两个八五后青年结婚最大的支出便是14元的结婚证工本费、一对婚戒和房屋租金,没有婚房、婚宴和婚纱照,节省了结婚传统的程序,婚后两人依旧住在婚前租住的位于张江的房子里。

他们两人的收入不算低,加起来年薪在22万元左右,因为在结婚上没有花费太多的费用,平时生活比较节俭,两人的积蓄也不少,净资产在44万元左右,全部为金融类资产,但低风险的保本型投资占了金融类资产的60%,资产相对来说非常安全。

在过去的几年里,陆安大多数时候都在考虑如何提升自己,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即使是现在的每一个周末她依然会去财大上课准备参加CPA考试。对于“投资”,陆安和丈夫一样,没有太多的经验,存银行是他们看来最简单也是最保险的方法。

目前他们的积蓄已经足够支付房子的首付了,同时也因为考虑到要生子,他们决定不再犹豫,趁楼市比较低迷时入市。他们不打算依靠家人的支持,首付、贷款都由两人来出。

“无子女、无房、无负债”可以说只是已婚人士的过渡时期,保持这种状态的时间不会太长,没多久他们就会转变成我们常见的那群“有子女、有房、有负债”的城市族群。因为即将面临着伴随买房、生子等选择而来的财务问题,高风险的投资策略显然不适合他们,低风险投资理财产品是这类人的第一选择。

低收入得过且过型

在工作的头几年,很多在异乡工作的年轻人都会面临这种状态,工作不太稳定,收入比较低,应付自己的吃穿住行都有些力不从心,更别提其他的需求和理财规划了。

王鹏的资产结构非常简单,除了2万元活期存款外几乎一无所有,没有金融类资产,当然,也没有负债。尽管资产结构有些单薄,但比起月光族,他的存款金额还算合理,以他每月近4000元左右的生活成本来讲,至少他给自己留出了5个月的生活应急资金,为自己稍显不稳定的生活增添了一点保障。

比起已有的资产,王鹏更看重自己最近的变化。他刚换了份工作,薪水比过去也稍微涨了些。与此同时,他还搬了家,交通便利,房租比以前还便宜。虽说生活没有太大起色,但至少一切都正向着好的方向转变。结婚和买房这些人生大事,他暂时也没做过多考虑,一是感觉时机尚早,再者是因为他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了忙碌的工作中,无暇顾及其他,如何提高自己的收入才是他现在的当务之急。

与王鹏比较相似的还有在公司做网管的李粤,他的资产积累更少,账户余额不到4位数。收入不高,花钱又没有计划,所以时常会陷入比较窘迫的境地。

因为资产极其有限,他们的抗风险能力都不算太强,一次失业或者换工作,搬家垫付3个月房租的押金,就能让他们“破产”。正因为抗风险能力较差,他们不适合做股票、股票型基金等风险性较高的投资,反而更应该给自己增添些保险保障。

中等收入省吃俭用型

收入不算太高,但应付自己的生活已经绰绰有余,暂时还没有结婚买房压力,不背负任何负债,经济上总体来说比较自由和轻松。由于个人发展和收入仍处在上升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比较自信,所以对存钱、理财的意识大多较为淡漠。这是这部分人群的总体特点,在25岁到30岁这一年龄段分布较广。

在同等收入水平下,即将迈入30岁的张嘉明,已经积累了相对丰厚的个人资产,从目前来看,他的净资产达到至少30万元左右,汽车折旧后按3万元计算。这是他坚持用工资投资的结果,几年来,他每月至少会定投5000元到一只指数基金。

当然,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做如此大额的投资,也得益于他的生活成本较低。因为与父母同住,他不用支付房租。与喜欢冲动消费的同龄人相比,他在花钱上克制得多,他不办信用卡,因为那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个有钱人,无论是买衣服还是吃饭,他都很节省,在朋友眼里看来,甚至有点抠门。算下来,他每月最大的开销也就是1000多元的油钱与养车费用。

因为有家庭这一坚强的后盾,他个人的抗风险能力较强,所以他没为自己留出太多应急资金,习惯性预留的2万元也足够他在失业的情况下过上半年。

在母亲的建议下,他开始较早购买返还型养老保险,这也算是一种强制储蓄,为他的养老生活增添了保障,每年1万元左右的支出不到总收入的10%。

唯一的问题在于,他将绝大部分资产转变成了金融性资产,且均投资于风险较高的、与股票相关的投资品,在博取高收益的同时,资产缩水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资产流动性也会稍显不足。

同样与父母同住的高维祎生活成本也并不算高,但因为工作年限较短,同时在服装娱乐上的花销较大,全部的个人资产只有3万元活期存款,尽管看上去是笔应急资金,实际上也是用来随时准备购买名牌,或者外出旅行。与同龄人相比,他的收入水平不低,但缺少对收入的规划以及理财的意识。他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提高自己生活品质,对于积累个人财富看得并不是很重。

这一时期,他们有着难以控制的消费欲望,除了容易受广告诱惑,进行冲动消费外,我们也了解到,他们买车的愿望远大过买房,高昂的房价让他们感觉买房是件过于遥不可及的事情,但买第一部车,或者换部更好的车,这个目标实现起来则容易得多。

Q:即将面临组建家庭的人群会考虑是否要买房,但都感觉买房压力过大,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A:在这个阶段,自我投资仍旧比房子更重要,如果能力不允许,可以将这一目标暂且放缓。同时应放缓的还有买车的目标。如果不是工作上必须用车,工行理财师张泓不建议购买车辆,车辆属于消耗品,购车后,每月将会在汽车上固定消费,这又将是一笔难以压缩的大额支出。

至于无房一族,无负债确实少了些压力,但是租房同时也带来了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可能更是心理上的负担。浦发银行理财经理姚成龙建议,小户型是这类人群的首选,一步到位的大户型并不适合他们,因为对中国人而言,更重要的可能是“有房”这件事的安全感。

Q:这类人群不论单身还是已经组建家庭,收入都不高,也没有太大压力,建议配置什么样的保险增加保障?

A:从单身的情况来看,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是意外伤害和疾病,意外伤害会造成收入中断,从而无法继续过正常人的生活,若发生意外死亡,父母将来的晚年生活都会无以为继。因此,友邦保险经理马兴立建议,这个时期主要考虑的的意外与疾病保险,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应该购买消费类的意外及疾病保险保费低,保障高,对他们的日常开支不会造成太大压力。

与此同时,友邦保险业务经理马兴立补充道,对于一个家庭主要工作者来说,意外+普通医疗+长期的大病保障,是最基础的保障。此外,还需要增加一些意外险及定期寿险。

Q:在收入还在以应付生活支出为主的情况下,应该如何理财?

A:兴业银行理财师林恁建议,最简单的理财方式就是零存整取储蓄。工商银行的理财师张泓则建议是,一定做好平时工资的储蓄,至少存下30%。存款有结余但不清楚如何投资的,可以选择基金定投或黄金定投,用定投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强制储蓄。除了这些投资技巧外,他们更应该学会投资自己。另一方面,在收入较低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开支,特别是可有可无的开支,对自己职业生涯没有帮助的无谓开支,尽量做到完全覆盖支出,并为自己的社交、教育支出积累一定的资金。

D

他们已经具备获取较高收入的能力,有一定财富积累,拥有自己的住房,而且完全没有债务牵绊,可以比较自由地追求更有兴趣的工作或事业。因为抗风险能力强,适合做高风险的投资。

高收入投资天才型

他们多数较早就进入了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好公司,这让他们不仅拥有漂亮的履历,而且容易获得有助于个人创业的“资源”,就像高晟目前所服务的客户,就是此前工作中结识的对象。

1985年出生的高晟大学毕业便购买了第一套房产。他当时已经准备回天津老家工作,就用在校外兼职积攒的几万元,加上父母、朋友的资助,在天津全款购买了一套50万元的房产。恰好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给了他offer,他留在了北京。现在他自己开办了一家小的广告公司,为客户做线上及线下的推广活动。做这类项目,公司经常需要垫付资金,他只从公司领取固定的薪水,公司的净利润多半会投入到项目运作中,以保证公司拥有充沛的现金流。

按购房时的房价计算,高晟的个人净资产已经接近100万元,这还不算他的公司资产。因为他开办的是轻资产类型的公司,公司净资产不易计算。他完全没有负债,也不用信用卡。

在财务规划方面,这一人群通常也更为精明,有投资理财的习惯。即便他们已经忙得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打理自己的资产,但他们仍旧会以最少的精力付出,获取更多收益。高晟说,他经常会和朋友交流投资的方法,例如什么时间点买卖基金,通过平时的交流,他才有了定投基金的投资策略。

除去每月4000元的房租,偶尔做项目的大额垫款,单身的他身上没有什么成为负担的东西,所以他在投资方面也比较大胆。他不给自己留太多的现金,和张嘉明一样,他也有将工资和存款变为金融类资产的习惯,这部分资产占到了他总资产的一半左右,每月他会做6000元的智能定投,定投4只基金,他说这部分投资能带给他相对稳定的收益,但他不会一直长线投资,一旦有一定收益,他便会进行交易。

他对保险的需求已经从保障上升为了投资理财,所以购买的是保费昂贵的投资型保险。尽管基金和保险的投资会显得比较稳健,但他资产的流动性比较差—在需要用钱时,房产、保险、基金无法立即无损失地变现,“如果大额垫款超过50万元,我就要动用自己的储蓄,另外再找朋友借钱过渡一下,但我也会给他们支付利息。”

因为很容易就能从朋友那里借到流动资金,他不给自己留太多闲钱,只将现金保持在五六万元左右,够他进行一次日常旅行就好。

Q:在工作太忙,缺少精力的前提下,高收入者如何简单理财?

A:理财师多数的建议是定投,包括黄金、ETF基金、指数基金等等,这属于懒人投资法的一种。高晟在定投方面就做得不错,他每月定投4只基金,包括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和风险较低的债券型基金,在分散风险的同时,也注意为自己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

Q:已经拥有第一套房,他们考虑最多的事情之一是购买第二套房,但他们的资产情况还不足以让他们毫无压力地买房,这一矛盾该如何处理?

A:高收入、没压力是这群人最大的优势和财务特征,很容易产生购买二套房的愿望,但浦发银行理财师姚成龙说,在目前情况下,并不适合做这一投资。楼市稍有回暖,但国家限贷限购政策仍旧非常严厉,对房价控制决心也非常强硬,进入楼市不是明智的选择。

如果一定要看好地产市场的话,可以考虑经营性物业或者商铺的投资,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投资。另外,还可以考虑信托产品,它们一般起点在100万至300万元,年化收益率10%左右。

Q:作为“最轻松”的家庭类型,有什么是在这个阶段可以提前准备的?

A:从财务的角度来说,开源是最直接的方式。“最轻松”的家庭现在拥有的最大财富不是房子、现金,而是没有家庭负担的个人,投资自己或许是这一阶段最好的理财方式。出国读书、求职生造、充电提升在这一阶段都是不错的选择。为了使未来的家庭依然处于高收入水平,建议不要太在意眼前的个人投资,或许这样的投资短时间看不到明显回报,但投资自己总是有效的。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刘超、英华、方亮、俞兴、张羽飞、宋楠、周晓婷、李翔、李丽为化名)

上一篇:港交所布局LME 下一篇:复兴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