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时间:2022-09-29 10:42:19

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提要] 会计基础工作既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虽然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特点进行介绍,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2月14日

引言

关于会计基础工作,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其做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使其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建设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会计基础工作中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其具体表现为: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不严,致使会计基础工作被削弱,数据失真,财产不实,账目混乱;有些企业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对会计凭证不据实填写,伪造会计报表和会计账簿等等。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由于其流动性大、施工生产相对分散等特点,使得这些现象更是随处可见,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特点

建筑施工、安装及其他相关的建设任务是施工企业的主要工作,完成这些施工活动也就是施工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施工企业会计是一种行业会计,以施工企业为会计主体。其主要特点有以下方面:

1、单独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为了使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基本一致,方便考核工作,需要单独核算每一项过程,即施工企业需要按照每一项环节的特点进行项目核算。

2、分级核算。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的基本特征就是流动性大,并且地点不集中,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将生产和会计相结合,同时要将施工过程和会计核算环环相扣,以此来反映施工过程并多方面对其进行控制。

3、成本核算和借款结算的周期性不一致。施工企业的施工周期较长,资金流动性有比较大,不能及时充分的供应,因此会计核算和资金结算具有不同的周期。比如,某项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但是只能在施工完成后才能进行成本的核算,即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很明显,这样会影响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效果。因此,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就需要分期进行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比对,并进行价款结算,以便形成会计核算可以同当期工程之间相互比配。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不仅对会计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另外,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干扰。这些问题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欠佳。在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齐,使得企业相关人员无法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企业会计的基本规范。有些施工企业可能会定期或不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培训,但是只要是参加过的人员都明白,这种培训实质上就是形同虚设,只是流于形式,企业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需要才开设的。因此,在施工企业这种流动性强的背景下,施工企业会计人员又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同企业的磨合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主要的是,项目会计人员不能对国家最新的会计规范进行及时准确的了解,从而致使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无法实现其应有的职能,也影响了会计的基础工作。

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不规范。在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关于原始凭证的管理、记账凭证的归集,还是公司自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程序,都存在一定的不扎实、不规范的现象。在基础工作方面的不扎实,会导致内行弄不清,外行看不懂,更重要的是,这种不扎实的现象使得会计基本职能不能实现。会计的基础工作是给相关人员提供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不仅仅有助于公司领导进行决策,还对公司内部控制和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提供,会直接影响到公司决策的成败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最后影响到施工企业正常运转,从而抑制企业的运作弹性,增加成本费用。

3、会计核算不及时,不能及时反映会计信息。会计的基本信息质量要求需要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直接要求会计信息具有及时性。也就是要求规范和扎实会计的基础工作,如果会计信息出现滞后的现象,会计信息的价值和职能就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在施工企业,一般是将原材料库存在施工现场,但是由于数量比较庞大,管理人员很难对其进行计数盘点,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过体积进行估计或进行称重,如果项目对物资盘点不及时,材料的进出和消耗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人员盘点的准确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决策效果和效率。

4、会计信息传递较慢。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应收款项周转的周期较长,企业垫付的资金相对较大,而且由于施工企业基本上都是在外地,流动性非常强,从而致使信息传递不及时,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1、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会计工作的复杂多样是由于企业的自身特点造成的,很难提供出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建设正在迅速发展,施工企业在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施工企业会计人员也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然而,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还没有得到整体的提高,经常会出现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基本工作不够扎实,部分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不够高,而且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当务之急,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加快建筑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步伐。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步伐,其中会计人员培训和人员整合应该作为重点来抓。在过去,为了实现会计电算化,忽略了其在管理上的运用,只是重视了其在会计上的应用。因此,在管理会计中应当将财务会计核算与责任会计核算同步进行,建立标准成本系统,进行差异分析和成本核算,与此同时在电算化系统中设置预算编制模块、决策模块、分析模块,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

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在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力度,进行全面的管理、重点指导和监控。对施工企业的财务资金往来应当严格把关、遵循调度规范、强化审批制度,从而确保企业资金链的安全。对此应当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重大资金往来进行重点监控;二是对承包合同各项条款的履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三是杜绝浪费行为,要厉行节约,对原材料的管理,要按规定进行控制和核算。

4、实施责任奖惩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不仅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公司的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保障各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明确责权制度,并建立责任中心,通过其进行绩效考核。在此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预计目标,层层分解到责任中心和各个职能部门,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使各个部门井然有序地完成自身的各项工作。这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最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准则[S].

[2]张金虎.浅谈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7.

上一篇:挣值法理论及其软件运用 下一篇:中外期货业行业结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