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与信息共享的权衡分析

时间:2022-09-29 10:13:09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与信息共享的权衡分析

【文章摘要】

信息共享是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版权保护是版权人个人利益的体现。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公众通过网络环境获得作品及信息越来越便捷,网络为公众运用网络技术及数字技术对作品复制与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信息共建共享创造了条件。这虽满足了公众信息共享的需求,但一定程度损耗了版权人的权益,进而引发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失衡。

【关键词】

网络信息共享;版权保护;利益权衡

1 网络环境下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平衡的合理性分析

信息社会的特征展现了信息共享和版权保护的权利平衡,其共同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但同时,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状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代表社会权益的信息共享与另一方面代表个体利益的版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协调标准在发生变化。这种利益平衡在不断的打破和重新建立,既需要保障社会权益,又需要维护个体利益,因此,建立这种利益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家科斯认为,权利之间并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反而存在相互渗透的部分,这体现了权利的相互性和双方性,失去任何一方,权利就显得毫无意义。一方面,从信息的本质属性来看,信息需要有使用者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发挥社会作用。信息共享能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从版权的本质属性来看,版权是对信息创作人的肯定和激励,肯定和激励的原因在于信息是具有价值的,即适合被人们利用。版权保护是为了保护信息创作者创造更多智慧成果丰富人类的智慧,存进社会进步。因此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是即统一有对立的,其利益平衡的存在是合理的。

2 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失衡的主要表现分析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给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的便捷性、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得天平开始向信息共享倾斜,从而打破了之前的平衡装填,触发了信息共享和版权保护的矛盾冲突。就目前的信息社会发展现状来看,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网络保护之间的利益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版权个体专有性的本质法律特征使得信息具有排他性,在法律的强制作用下,信息只能被所允许的人群利用,这显然与信息共享的广泛性和开放性相互矛盾;②网络的全球化使信息的共享突破了地域限制,因此,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不再受到空间限制,但版权保护的法律适用范围仅限于本国范围内,不同地域内的法律约束性不尽相同,这也引发了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失衡;③在法律范畴内,为保护信息创作者的智力成果,同时又保障社会公众的信息共享权利,版权保护通常会有一个期限。但网络信息的时效性和高速性使得信息更新的速率非常快,这也形成了信息共享时效和版权保护时效之间的矛盾冲突;④信息网络传播与复制的成本低廉性,使信息可以在短时内急剧扩大,弱化了版权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因此,延长至网络空间的版权保护扩大了版权人的权利同时,弱化了实用空间的合理性,造成网络合理使用空间的缩小和版权扩张之间的冲突;⑤不同国家和地域具有不同的信息共享基础和版权保护法律制度,网络的国际化使国家地区之间的信息利益失衡。

3 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失衡的法律对策

3.1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法律措施

首先,网络及数字技术的出现丰富了版权客体的种类,应及时将这些新增类型的客体写进版权法律内,明确网络版权保护客体的范围。其次,网络平台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版权主体通常分为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信息使用者三大类。目前网络作品侵权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网络服务提供商方面,如何确定网络服务提供商是否存在侵权行为目前尚无定论。因此为实现权利与利益的平衡,应明确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侵权责任,以法律法规性的形式,合理分配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版权人的维权责任。

3.2网络环境下版权限制的法律措施

首先,为实现社会公众对信息的获取权利,又不损害版权人的个人利益,网络环境下引入法律许可制度,信息使用者在支付一定费用或者提供一定服务之后,可合法使用该作品。就目前的网络环境和信息共享现状来看,法律许可制度或许是保障权利利益平衡的最有效法律手段。其次,为实现社会公众利益与版权人利益的平衡,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在网络环境中可引入合理使用概念,信息使用者既不用获得版权人授权,也不用支付费用,但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该信息。无论是法律许可还是合理使用,都是为更好的维护信息网络环境而对版权保护的适当限制,因此,为达成双方权利利益的平衡,需合理谨慎的划定范围。

4 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失衡的版权管理对策

一方面为保护版权人的智力成果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为实现作品的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共享权利,传统环境下,通过使用者与版权人签订许可合同来实现平衡。但网络环境下大量的作品信息及大量的受众人群,传统依靠个体签约的方式显然不足以实现网络的平衡,这就需要构建合适的网络版权管理体系。针对全体广泛性的特点,版权集体管理或许最为适合目前网络环境下的版权管理。依法建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由组织代为管理版权人的权利和实现其合理收益。

传统版权签署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很难实现,因此必须根据网络特点制定与之适应的授权方式。基于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平衡状态,采用知识共享协议,使版权人让渡部分权利给公众,自己保留部分权利,这样能够提高知识的利用率,促进知识的创新。另外,在针对不公开授权的部分权利,以及不授权的权利,可有版权人自愿设定版权授权要素,比如“仅保留署名权”、“许可信息网络传播权”、“放弃获酬权”、“保留获酬权”、“许可演绎权”、“要求相同方式许可”等。版权所有人可根据作品的性质以及自己意愿,选择性组合授权要素。

总之,协调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利益平衡及时网络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权利和版权制度的要求,因此,从立法层面上平衡信息共享和版权保护是目前网络环境中最为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黄蓉.网络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与限制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5

[2]邵军辉.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3]赵伟涛.论网络环境下私人复制与版权的冲突与协调[D].南昌大学.2008.12

上一篇:基于城市化差异影响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 下一篇:试析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