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

时间:2022-09-29 10:06:06

例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花费的时间不少,学生训练的次数也多,但作文训练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笔者从初中语文口语作文这一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帮助。

一、让学生敢说

笔者对学生进行口语作文能力的训练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效果远不及预想中的。学生依然动不起来,开不了口说不出来,也不愿说,更不会说。激励的办法笔者也想了很多,无奈时笔者也会发几句牢骚,但学生就是软硬不吃,学生的状况真是让人头疼。最近笔者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其原因:首先,学生缺少训练时间。学生的课内时间已被各个学科占满,笔者也只拿出了语文早读时间。当语文有课外阅读的时间时,笔者有时还要布置一些周末作业给孩子回去完成。其次,缺少校内氛围。口语作文训练这项活动先是在我们班试行,有了一点成效后,其他有几个班也开始照着训练。但是另外班级的教师精力有限,所以这项活动并没有在整个年级开展起来。最后,缺少家庭氛围。我们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在学校好不容易培养了一点口语作文表达的兴趣,但是经过周末两天的“净化”,那点感觉就变得很微弱了。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想了以下办法:从喊口号练起,学生挨个来,要求声音宏亮,只要有一人达不到要求,全班留下对其进行帮助。平时不敢说话的那几个学生也逼得没办法,终于放开了声音,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当然这样的训练不是一次两次就行的,笔者坚持一周训练两次,那些不敢说的学生终于摆脱心理负担,能有意识地去大声说话。当然这其中也请音乐教师帮助学生训练发声方法,让优美的音质给学生的口语作文增色。

二、让学生能说

让学生能说是语文口语作文训练的一个大坎。怎样才算“能说”?笔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学生目前的情况看,笔者认为“能说”就是给学生个题目,要能说出点什么,不偏题,思路清晰。要让学生知道“能说”不等于“滔滔不绝”。有些学生说得是很流利,说完还很自我陶醉,但很明显在选材上存在问题。不知道根据题目、根据中心来选材。笔者的措施是:让学生多观察并写周记,这是每周的固定作业。其次,“能说”不等于“流水账”。这是学生的通病,许多学生在说的时候只是一味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懂得在描绘中叙事。然后,“能说”不等于“天花乱坠”。有些学生积累较多,引用借鉴就较多,因此表现出来的就是天南海北,东拉西扯,有历史,有军事,有科学,看是内容宽泛,实则是很糟糕的“大杂烩”。最后,“能说”不是“无病”。一些学生散文看得多了,说出来的内容抒情味较浓,但却给人矫揉造作之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作文训练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巩固训练成果,笔者又有了一些思考:首先降低要求。对那些平时说话表达都不太清楚的学生要降低要求,并要多鼓励。其次缩小范围。从说出真情实感这个角度出发,对训练的范围再次进行缩小。最后,寻求支援。这里的支援主要指家长,因为我们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在校时间安排得很紧凑,很难有更多的时间拿出来训练,而且语文新课已经结束,正准备复习备战期末考试,所以口语作文训练的时间少之又少。唯一可以利用的时间就是周末了,所以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三、让学生会说

让学生会说,这又是一个挑战。有的学生在拿到口语作文训练题目后不知从哪里开始说起,不知该说些什么;有的学生知道要说什么却又不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的学生不会叙事,只是一味地交代情况,跟报账一样;也有的学生不会用过渡句,上下文脱节;有的学生知道开头这一段要点题,要能引起下文,但却总是跑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给作文结尾等等。问题较多,但又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一下子就解决,笔者只有耐着性子一步步来。首先笔者将口语作文训练的主题范围缩小到“亲情”这一块。因为这一块学生比较熟悉,容易开口。当学生彼此看到互相对亲情的领悟与感激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可能性较大。

继审题与主题的较粗略的训练之后,思路的训练成为重点。在这方面,笔者教给学生一个办法:让学生根据题目与主题来拟定三个“w”,即what/why/how。如最近的一个作文训练题目――“那段温暖的日子”,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形成了这样的思路:是什么事情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温暖(what),为什么能从中获得温暖(why),得到温暖后我怎么做的(how)。虽有些“小儿科”,登不上大雅之堂,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口语作文教学任重道远,笔者觉得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持之以恒。教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学生的口语作文训练可以贯穿于每一堂语文课,不是只在作文课上才去训练。其次要重视学生平时的素材积累。因为教师只是做了方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素材的积累必须靠学生自己。即使教师教的方法再好,学生作文中如没有真情实感,那口语作文的训练也就等于白费了。最后要定期开展语文口语作文展示活动。强化语文口语作文训练的意识,为语文口语作文训练创造良好的氛围,提高语文口语作文的地位。

上一篇:浅谈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工学结合课程中教学过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