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两面的美学博弈

时间:2022-09-29 09:42:15

镜子两面的美学博弈

[摘 要]为了使同类型的产品产生差异,并提高附加价值,针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艺术设计应运而生,设计师这一群体就此出现。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艺术表现来使产品更具独特的个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增强美观性,以提高产品除去使用价值以外的附加值。本文通过设计者和产品用户之间的供求关系,浅论如何在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平衡“美”与“利”。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学博奕;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114-02

一般地说,艺术存在的意义更多是用于修身养性和传承文化。当然,艺术独特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影响每个人审美观念的因素有很多,从小生长的环境、幼年接受的教育以及授业老师的喜好和成年后的经历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继而产生不同的审美观。然而,在信息传递严重滞后落后的年代,艺术能够带给人们的更多是“名誉”上的满足,多数艺术设计者还是只将其作为对于现实社会和人生经历的情感抒发和释放,希望通过艺术这一媒介与外界产生联系和共鸣。但在商业领域中,艺术却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旨在通过设计者和产品用户之间的供求关系,浅论如何在工作过程中更好的平衡“美”与“利”。

1 设计者和用户

设计者,就是对设计事物之人的一种泛称。通常是指在某个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的工作,将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人。从定义上就可以看出艺术和商业的结合这一概念,而用户则可以理解为具有商业需求的人群或集体。这两种人群在市场中的关系是互相需求,相互依存的。而设计作为一个行当也并非是一开始就存在的。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了近代,所谓的“艺术”也随着社会的前进的浪潮不断的发生着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不断提升,人们不再仅仅是满足于口腹之福,对于美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并逐步扩大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随着各种新鲜产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费金钱和精力来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

为了使同类型的产品产生差异,并提高附加价值,针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艺术设计应运而生,设计师这一群体就此出现。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艺术表现来使产品更具独特的个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增强美观性,以提高产品除去使用价值以外的附加值。换句话说,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促使人们在商品社会中“消费”艺术,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慢慢的,商人对于艺术的需要也从最初简单的“包装”逐步延伸出公司形象、企业文化、产品视觉特征等更多的方面。

2 设计的供求关系

艺术设计的供求关系十分广泛,只要是人类视觉可以达到的范围都需要艺术设计的存在。从原始社会早期出现的“交换”,直到当今社会还在延用,人类对于美的东西永远不会停止追求和拥有,对于这一点,精明的商人们早就心知肚明。在这一基础上,设计者和客户之间的“交换”就此达成。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微妙。

2.1 互为支柱

首先,设计者通过和客户的这种交换,可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其次,商人一旦采用自己的设计,那么对于设计者思想作品的传播也随之加快。另一方面,商人通过这种“交换”也可以尽快完成自己生产出的产品的流通过程,更快的得到应有的利润。为了获得各自的利益需求,设计师和客户各自所创造出的价值也就成为了双方“交换”的基础。但是这种最基本的“交换”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与此同时,矛盾也逐渐产生。

2.2 冲突不断

“这个地方换个颜色吧”

“…………”

“不就改个字体吗?很容易啊”

“…………”

“我们想要像某某大牌那个经典标志的感觉”

“…………”

上面的对话在广告公司和设计工作室经常出现,由于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设计师和客户之间的“分歧之战”每天都在上演。一方面,设计者的生活资料需要从客户交给的工作中获得,另一方面,客户又必须借助设计师的灵感和劳动赋予自己的产品更多的美感和附加值。笔者认为,造成那些不可避免的冲突的导火索主要是以下两个:

――利益之争

在社会活动中,人大都希望付出较少的劳动而获得最大的利润,艺术更是一个没有价值标准的虚幻产物。设计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更多利润,商人也希望减少利润达到最大的视觉效果,这样矛盾就出现了:设计者与客户,不论哪一方的利润增加都难免同时减少另一方的利润。设计者希望通过更多的价格来认可自己的劳动,而客户则更倾向用尽可能少的成本达成尽可能好的效果,如何使双方的利益均衡就成为了一个难以平衡的天平。

――理解偏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可供设计人员使用的设计工具和制作手段非常之多。在设计领域,很多产品都是经历无数次修改才得以最终完成的。但很多时候,一些在外行人看来十分“简单的改动”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并非如此――这些所谓的外行人,无非就是我们的客户。由于对设计软件或制作工艺不了解,客户在提出修改要求时往往无法体谅设计者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肯定也难以顺利进行。

归根结底,设计师希望更多关注的永远是作品的美学价值以及完稿后制作的可操作性。客户则总会更关注制作成本,以及产品投放市场后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由于双方身处领域的专业性不同,在制作沟通的过程中,设计师和客户不可避免地会在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之间产生分歧,这些大大小小的分歧也在无形中减慢了商品投放市场的速度。如何在矛盾当中求得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即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大问题。

3 镜子面的美学博弈

好的产品需要好的设计,好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帮助产品的推广与销售,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获利。然而,很多时候速度和质量本就是矛盾的一对,设计的速度影响设计的质量,生产的速度影响产品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场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时候,速度就代表利润。一旦设计者和客户之间“交换”的速度加快,那么在能保证两方面质量的前提下利润是可以加倍的;但这对矛盾如果处理不好,那么“交换”速度的加快就必然延缓利润的加倍,严重的也可能导致利润降低。

事实上,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得设计者和用户都愿意用更短的周期的完成双方的这种“交换”关系。原因很简单,速度加快,“交换”次数同样可以加倍,那么随之产生的利润也就会让双方都加倍获利。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看做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在这种“交换”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个标尺――那就是质量。设计者要保证的是设计质量,商人则要保证的就是产品质量,设计者与商人都是提供服务的,只是针对于服务的范围和方向不同而已。

然而,根据前面提到的有关设计者与用户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来看,似乎只有突破这些矛盾,找到相应的平衡点,才能更好地完成现实的工作。设计需要灵感,灵感体现着设计者的综合素质,是单向的,但一个产品设计折射的是多边因素,各个方面统一起来自然就平衡了。设计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但设计是能够成为用艺术性来衡量的艺术品!这就是视觉设计艺术的从属性一面。因此,相互间的充分沟通就成了产品设计成败的关键。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沟通,往往需要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具体做什么工作的,多大年龄,什么地方人,是耿直豪爽,还是文静端庄,是欣赏内在美,还是喜欢表面光等。这样运作下来,方向明确,很容易找到平衡点,不然,人家喜欢透视写实的西洋风格,您弄了一个泼墨渲染的大写意,人家喜欢江南的小桥流水,您弄了一个北国的林海雪原,那不就背道而驰了吗;设计主要是在设计人与人的关系、设计人与事的关系。当然,自身的政治素养与业务修炼是不言而喻的。

社会发展至今,任何矛盾都可以通过相应手段找到平衡。古话有“慢工出细活”,任何事都需要经历一定的积累才可以沉淀出精华,艺术设计与商业产品亦是如此。工业社会可以为设计者和用户提供更先进的设备来提高双方的“交换”速度,但倘若这一速度超过了一定极限,那么必定会造成产品本身质量的下降。艺术之美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输出口,本身并不存在所谓好坏的标准。而消费品之所以称为消费品,能够在市场形成流通才是其真正价值的体现。

产品设计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设计者和客户各自的内心需求。尽管设计者关心的总是结构、比例、颜色或质地;而客户只在乎如何更快更好的销售产品。但其实,两者并不互相矛盾。对设计师而言,我们的工作就是运用自己的艺术修养为客户提供最贴合需求的产品设计,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换句话说,在要求客户的理解之前不妨先站在对方专业的领域里,用“外行人”的眼光反观自身的工作。

如何在这场捍卫美学的博弈中获得胜利?很多时候,沟通和理解是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上一篇:试述我国医疗体制改革 下一篇:从影视美学角度浅析日本现代影院动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