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能画,会写

时间:2022-09-29 08:36:3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证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的起点,如果现在不爱读不爱写了,今后的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学中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喜欢读,乐于写。

一、乐读——启发学生的智慧

(1)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新课程标准》低年级阅读目标是“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强烈共鸣,这时学生就有了阅读兴趣。

阅读首先从我们上语文课学习别人的文章开始。《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画 中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翻起金色波浪的稻海和举起“火把”的高粱,天空中雁群飞过。因此我在教学中,一边用课件展示课文的插图,一边引导说:“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你们觉得这样幅画美吗?”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秋天来啦,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这美丽的图画中游玩好吗?”“小朋友,你在游玩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从下到上观察秋天的田野和天空是什么样的,启发想象训练说话。使学生对绚丽多姿的秋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从而为课文的朗读打下基础。

(2)语言的积累是阅读的延续。语言的积累是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地把感知到的知识材料进行加工、理解、再造,并列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存储起来的一种思维活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自主地积累评议,变得十分重要。课内阅读是有限的,所以更重要的是课外还应花一定的时间看些有益的书。古人“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说的就是这个理。每当读到好词佳句,最好能背诵并随手摘抄下来。

二、畅说爱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1)创造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倾吐心声。阅读是源,积累是阅读的收获,表达是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主体的再造。学生通过阅读和积累,学到了知识,丰富了语言材料仓库,自然有了表达的欲望。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话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但每个学生的感受不同,表达的方式就不同,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每时每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如此多彩。”阅读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应“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且学生在进入小学读书前,在学前生活中就获得了口语语感的基础。学生在原有口语语感的基础上,通过两年的识字写字和阅读写作的学习,逐渐培养对语言文字独特的感受能力。而教师为学生营造的教学氛围和问题情境,有的放矢地启发引导,学生反复地诵读品味,是促成学生感受多多的重要条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激发了学习兴趣,产生了创作欲望,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思维。

三、怡情——让学生的感情升华

新课程把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称为习作,是说学生是学习作文,练习作文,而不是做文章。低年级只是写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学生通过阅读和积累丰富了语言材料仓库。当阅读有了具体内容,学生就有了写话的欲望,我就鼓励他们画一画,写一写,在画中展开了想象理清了思路,在写中对文字进行了加工。孩子的每次画画写话练习,都要及时批阅,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孩子的画画写话练习,用百分,超百分、小红花、小奖品及时鼓励,始终让孩子对写话保持浓厚的兴趣。只要有兴趣,孩子们的写话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我又充分利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把学生的作品粘贴上去,学生通过这个展示平台,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互相学习。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成长的空间。

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阅读写话兴趣浓厚,成果可喜。显而易见,一旦学生有了兴趣,就喜爱阅读,有了积累,有了精神,就自然地有了对习作的酷爱。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习作,写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铁二小)

上一篇:试谈英语的词形变化中的共性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汉语文中“扩句和缩句”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