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牡丹发展优势及建议

时间:2022-09-29 08:32:24

南极牡丹发展优势及建议

摘要 对南极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南极牡丹产业发展的优势,并提出了推进南极牡丹产业发展的建议,以促进南极牡丹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南极牡丹;发展现状;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85.11;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37-01

1 南极牡丹发展现状

我国牡丹共有中原、西南、江南、西北四大品种群,江南牡丹品种群以宁国牡丹为主要代表,而宁国牡丹的发源地在南极乡,南极牡丹种植园是宁国牡丹种质资源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初,南极人许方格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天目山区及周边地区收集和培育了南方重瓣牡丹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南极牡丹园。现在,南极牡丹主要种植在南极乡板川自然村,有南极牡丹园和青山牡丹园,2010年组建了“南极乡青山牡丹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54名,种植面积共2 hm2以上,超过4万株,拥有大红、粉红、紫红和白色四大色系和西施、轻罗等逾20个花色品种。2012年5月,江南牡丹被评选为宁国市的市花,南极乡作为江南牡丹主要产区应积极做好牡丹品种资源、采穗、繁育、观赏基地这篇文章,以打响“市花”这张品牌,弘扬牡丹文化,壮大牡丹规模,促进南极牡丹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南极乡整合3.53 hm2连片土地建立牡丹品种资源、采穗、繁育、观赏基地。虽然南极牡丹持续发展,但目前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名贵稀有品种濒临绝迹、传统品种普遍老化和退化、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牡丹大量外销威胁种质资源流失等现象[1-3]。

2 发展优势

2.1 区域优势

南极素有“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美誉,发展牡丹,可实现双轮驱动,形成品牌集聚效应,促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南极发展牡丹具有较好的基础。南极牡丹人基本掌握了南方牡丹生长规律、花期护理和种苗培养等技术,使南方牡丹长期在南极茁壮成长,成为我国南方牡丹多品种的生产基地,全市90%的牡丹集中在南极。南极发展南方牡丹有良好的社会氛围。现在南极乡农户或大面积设立苗圃,或在自家的院前屋后大力发展种植培育优质南方牡丹,是全市从事牡丹种植人数最多的地方。南极发展牡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第26届牡丹洛阳花会上,南极牡丹园作为中国江南牡丹名园被列入中国国花档案。每年进入牡丹花开放季节,南极已成为观赏牡丹必到之处,每年各地有上万的赏花客慕名而来,同时还有专家来南极研究牡丹,已初步成为了研究南方牡丹重要地点之一。南极牡丹除销往苏州、广东、福建等逾10个省市的公园、景点外,还远销西欧等国家和地区。

2.2 品种优势

南极牡丹是宁国市的特有的花卉,久负盛名,是江南牡丹代表。南极牡丹在江南栽培适应性强,南极牡丹栽植时间越长,生长越旺、花开越紫、花色越艳,并特别适宜盆栽。牡丹品种群植株高大,枝繁叶茂,根系平展分布于土壤表层30 cm处,对长江以南的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中,江南牡丹品种群系的野生牡丹在南极乡有10株以上,有助于牡丹新品种技术研究。南极牡丹花大色艳,品种繁多,花型多姿形美。有直立、独干、开张等株型;花瓣层次上有单瓣、重瓣;花朵的形态上有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绣球型;有西施、轻罗、四旋、脂云、紫云芳、呼红和凤尾等逾20个花色品种,形成我国南方牡丹一派。

2.3 人力资源优势

自1981年以来,投身牡丹栽植、管理的南极牡丹人已越来越多,很多人有30年以上的栽植经验和技术,他们都热心于牡丹的栽植和培养,具有繁荣宁国牡丹的意识和决心,这是保护发展宁国牡丹的坚实基础。

3 建议

根据南极牡丹发展的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南极政府要明确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牡丹产业发展之路。

3.1 提升南极牡丹产业技术

一是在培育好现有品种的同时,选育新品种。选育新品种是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也是牡丹产区为提升自身产业时极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南极牡丹在发展时可参考发展成熟度高、技术先进的地区的经验,同时也可引进一些优良品种与南极牡丹进行杂交育种,逐步推出自己新的优良品种,提高市场的竞争力[4]。二是改进繁殖技术。现阶段南极牡丹繁殖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分株方法,嫁接用的较少,造成南极牡丹在数量上的发展存在一个大的瓶颈,这是南极牡丹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建议走出去引进先进的繁殖技术,如洛阳牡丹采用的压条、套盒、套筒等繁殖技术。三是提高栽培管理技术。现阶段南极牡丹栽培主要采取田间有土栽培,受当地条件的制约,可利用的农田数量有限,影响了牡丹产业的发展。建议引入成熟度高、适宜南极发展的盆栽、无土栽培技术,可对南极牡丹发展起到立竿见影的促进作用[5]。四是提高牡丹病虫害防治技术。可通过宁国市林业局与安徽农业大学或其他对牡丹病虫害有深入研究的技术部门联系,对危害南极牡丹的病虫害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3.2 制定南极牡丹长远发展规划

建议以政府为主体、技术部门为指导,做好南极牡丹发展的长远规划,立足现状,吸取周边如铜陵、菏泽等地区的经验,从生产技术、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各方位做好规划工作,使南极牡丹产业发展有的放矢,朝着目标大步前进。

3.3 加大南极牡丹的宣传力度

利用“江南牡丹发源地”、“中国山核桃第一乡”、“宁国市市花”这几块良好的宣传平台,抓住宣传机遇,深深挖牡丹花的文化内涵,积极宣传和弘扬宁国江南牡丹的辉煌历史,努力打造宁国江南牡丹这一品牌,真正有效发掘南极牡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促进南极牡丹产业发展[6]。

4 参考文献

[1] 刘华.安徽铜陵牡丹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8):42-43.

[2] 齐福兵.基于SWOT分析菏泽牡丹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知识经济,2010(20):94.

[3] 姚方,吴国新,张新权,等.洛阳牡丹产业快速发展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9):57-59.

[4] 王占营,闫进晓,王二强.中国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9,13.

[5] 卢林,王二强,王占营,等.牡丹促成栽培技术研究现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4):93-94.

[6] 张慧丽.调整牡丹品种结构,促进牡丹产业发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6(4):101-102.

上一篇:新疆地区农业灌区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下一篇:景谷县芒果扁喙叶蝉发生危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