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9 08:02:34

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6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10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1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实验2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各36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2组显效率77.8%,有效率97.2%;实验1组显效率22.2%,有效率66.7%;对照组显效率30.5%,有效率72.2%;两实验组的药物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联合治疗时疗效更佳,且安全性较高,对症状的改善更好,并可明显减少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应用; 卡马西平/治疗应用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很理想的治疗方法,西药、封闭、针灸、理疗等均只有暂时的作用,不能持久;神经阻滞疗法、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手术治疗则因创伤和复发率不少而不能广泛应用。近年来,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1]。我们自1999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进行了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照观察,以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更好的治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与对照组各36例。实验1组男性17例,女性19例,平均(43.1±5.2)岁,平均病程(10.5±5.6)年,第一支痛3例,第二支痛9例,第三支痛11例,复合型13例;实验2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44.3±5.2)岁,平均病程(11.2±4.9)年,第一支痛5例,第二支痛8例,第三支痛9例,复合型14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平均(43.5±5.5)岁,平均病程(10.8±5.4)年,第一支痛4例,第二支痛8例,第三支痛10例,复合型13例;3组在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变神经分支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诊断标准[2]制定:①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至1~2 min;②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无预兆;③疼痛为突然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④疼痛程度严重且具有痉挛发作间隙期;⑤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⑥无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并做X线片、CT检查、口腔及五官的相应检查以排除牙痛、额窦和上颌窦炎、颞颌关节综合征、舌咽神经痛等其他疾病。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实验1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实验2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桂枝加葛根汤组成:桂枝10 g,白芍10 g,甘草6 g,生姜6 g,大枣12枚,葛根60 g,络石藤15 g,鸡血藤15 g,知母10 g,夜交藤15 g,当归10 g,半夏10 g。1剂/d,水煎分早晚饭后服用。卡马西平的用法:开始剂量为100 mg,1~2次/d;以后每天增加100 mg,直至疼痛停止,最大剂量不超过1000 mg/d;而后再逐渐减量,找到最小有效量,维持服用。一般增加至200 mg,每天3~4次时,疼痛发作可控制。副作用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稳,但多于数天后消失。偶有皮疹、白细胞减小,需停药。也有报道共济失调、复视、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障碍等。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分别在治疗后第1、2、4、8周进行疗效评定,8周为一疗程,每次评定均由同一位医生进行,并于一年后随访观察。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8周)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持续缓解>6个月;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1组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显效率22.2%,有效率66.7%;实验2组显效28例,有效35例,无效1例,显效率77.8%,有效率97.2%;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显效率30.5%,有效率72.2%。实验2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

3.3 安全性与依从性评定 以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3组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两实验组的药物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特别是头晕、嗜睡:实验1组无,实验2组8例,对照组21例;皮疹、皮炎:实验1组无,实验2组无,对照组5例;恶心、厌食:实验1组无,实验2组2例,对照组12例(均P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各种致伤因素破坏半月神经节或感觉根的髓鞘,使髓鞘的轴突与邻近无髓鞘纤维形成“短路”(伪突触),以致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中枢传出的冲动也可通过短路再传入中枢,这些冲动达到一定总和时即可激发半月神经元而引起疼痛[2]。多数患者可服药控制发作,故服药可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卡马西平为首选口服西药[3],但长期使用药物副反应较明显;配合中药治疗既能增进疗效,又能减轻药物的副反应,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很好途径。实验证明,桂枝加葛根汤在镇痛、镇静等方面与卡马西平有相似的效应。能清除损伤神经元的有害因素,减轻疼痛症状。本研究结果表明,桂枝加葛根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优于单一应用桂枝加葛根汤或卡马西平治疗。两实验组的药物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特别是头晕、嗜睡、恶心、厌食等症状更为明显,这可能与桂枝加葛根汤能选择性调节神经肽作用有关,而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较弱。并且应用桂枝加葛根汤明显减少卡马西平的用量,故较少发生副反应,但单独应用止痛作用较慢,止痛效果尚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王长城.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39-40.

[2] 吕传真,蒋雨平,洪震,等.神经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76-77.

[3] 肖晖励.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新医学,1986,(3):57.

上一篇: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206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31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