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的代际差异研究

时间:2022-09-29 07:11:55

网络用语的代际差异研究

收稿日期:2013-11-02

基金项目:本文是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语言调查研究:西安市城中村语言状况调查”(12K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琼,女,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

摘 要: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我们的语言和文化。通过这次在西安市所做的网络用语的调查,笔者发现两代人(子女代和父母代)之间的网络利用程度及网络词语的使用量已经显现出了代际差异:子女一代网络利用程度高于父母一代,网络词语的使用量也高于父母一代。另外,其他的社会因素,例如性别,男性使用的高频网络词语更多詈语;但男女性别的网络词语使用量没有明显差异。父母一代,在教育程度不同的情况下,网络词语的使用量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年龄是影响网络用语的最显著的因素,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对网络用语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西安;子女代;父母代;互联网;网络用语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039-03

自1994年我国正式全面接入互联网至今,互联网络发展迅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上不难看出互联网日益渗透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在互联网络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学者们对网络语言研究的热度也在升温且从2003年开始,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1]。与此同时,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日趋多样,就其内容看,从最初对网络语言概念的界定,到网络词汇特点的整理、分析,再到从语义、语法、语用、语体等的多角度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同质化研究现象严重,重复性观点较多,创新不足;二是研究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角度的交叉性研究;三是研究方法有待于改进。目前我国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多以例证为主,缺少科学的调查和实证性分析方法的运用[2]。

一、网络用语的代际调查

此次应日本县立广岛大学友定贤治教授主持的“中日年轻人网络用语调查研究”课题的邀请,采用科学的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法,中日联合对年轻人(子女代)及父母代的互联网络用语进行实地的调查,探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等社会因素对网络利用程度以及网络词语使用量造成的代际影响。

本次调查选定110个网络词语展开调查,主要分为三类: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词汇以及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词语。目的是以 110 个新兴网络词语的调查为切入口,分析网络词语的使用量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社会变量的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样本收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者背景信息(性别、出生年份、受教育程度、出生地、主要居住城市等);第二部分调查网络交流工具(互联网、电脑邮件、手机邮件、SNS、博客、Twitter)的使用情况;第三部分调查选出的110个网络词语的使用情况。中日两地使用同一问卷并同时展开调查,笔者为中方西安市调查点的负责人。

此次调查问卷分为子女问卷和父母问卷两种,子女问卷110份在陕西师范大学校内大学生中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94.5%;父母问卷100份在西安南边的学校、工厂及科研院所发放,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92%。调查样本信息具体如表1所示。

对问卷以得分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不同的选项对应不同的分数。网络利用得分:网络利用程度选项[a.1天1次以上]给4分、[b.大约2-3天一次]给3分、[c.大约4-5天一次]给2分、[d.一周不到一次]给1分、[e.从来不用]给0分。每项的分数为0~4分,6项的总记得分区间为“(min0-MAX24)”。得分越高,就表示网络使用程度越高,并且以中间分12分为界,将得分数分为大于12分(含12分)和小于12分两组。

对于110个网络词汇使用情况统计时,使用的计1分,不使用的计0分,全部总记得分区间为“(min0-MAX110)”。得分越高,就表示网络词语的使用程度越高。使用SPSS18.0对得分进行数据分析。

二、年龄与网络利用程度及网络词语使用量的关系

(一)年龄与网络利用程度的关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年1月)显示,虽然2012年40~49岁的网民人数有所上升,但截至2012年底,我国的网民主体仍然是由10~39岁的青少年构成,共占全体网民的79.7%[3]。网民年龄的差异必然带来网络利用程度的不同,如图1所示。

图1 子女代及父母代对网络利用程度均值对比

从柱状图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女代对互联网的整体利用程度高于父母代,尤其是对手机、SNS和博客的利用程度较高。父母代只有在对电邮的利用程度上明显高于子女代,其原因在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办公无纸化的倡导,在工作中电邮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代对电邮的利用程度较高。图1充分说明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和接受度都远远高于老年人,因此子女代的网络利用程度高于父母代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年龄与网络词语使用量的关系

“语言存在着年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4]” “词汇方面的年龄差异比较明显,在代差和年龄极差两方面都不鲜见。总体上说,老年人常用一些旧词语,而年轻人则更容易接受新词语。[4]”此次调查也验证了这一观点,如表2所示。

两代人在年龄差异显著的情况下,网络词语使用量双侧t检验的Sig值为0.013

网络词语是语言中最新兴、最流行的词语,而且具有更新快的特点,这正符合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更容易接受新词语的特点,所以本次调查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网络词语使用量的代际差异明显,子女代网络词语的使用量明显高于父母代。

三、性别与网络词语使用量的关系

(一)性别与高频网络词语

“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很早就为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所注目。最明显的差异就表现在男女用词的不同上。”从此次调查中也可以充分反映出来,如表3所示。

表3中显示子女代男性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有“靠”、“我靠”、“SB”,这些带有詈语色彩的词汇,子女代女性并没有使用,而女性更喜欢使用重叠词,如“东东”、“厚厚”。这是由于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文化角色的差异,“男子说脏话,人们习以为常;女子说话粗鲁,就会遭到白眼。”因此子女代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詈语或脏话性质的网络词语,而女性倾向于使用叠音词的网络词语,显示出女性的可爱和细腻。

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代中,男性和女性高频词语的使用差异不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攻击性和粗鲁程度在下降,与之相应的詈语的使用频率也在下降,因此在网络高频词语的使用上,父母代性别差异不大,但父母代与子女代存在代际差异。

(二)性别与网络词语使用量的关系

性别差异是否会影响网络词语的使用量,对此目前尚无明确的调查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以性别为界分别对子女代和父母代的网络词语使用量样本进行分组,并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性。子女代男性和女性网络词语使用量的均值分别是45.92和37.95,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为0.058>0.050。父母代男性和女性网络词语使用量均值分别为33.84和32.00,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Sig为0.712>0.05,这表明无论是子女代还是父母代,性别与网络词语使用量均值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性别的网络词语使用量并不存在明显差异,也即性别差异不影响网络词语的使用量。

四、受教育程度与网络利用程度及网络词语使用量的关系

(一)受教育程度与网络利用程度的关系

通常人们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网络的利用程度及网络词语的使用量都会越高,实际情况是否如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首先我们看受教育程度与网络利用程度的关系如何?如表5所示。

对父母这一代,接受大学教育的为76人,其网络利用程度均值为9.03,未接受大学教育的16人,其网络利用程度均值为5.88,t检验结果显示Sig值最大为0.029

(二)受教育程度与网络词语使用量的关系

那么受教育程度与网络词语使用量的关系是否如人们所认为的呢?如表6所示。

以是否接受大学教育对父母代的网络词语使用量样本进行分组,分析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接受大学教育76人,网络词汇使用量均值为33.95,未接受大学教育16人,网络词汇使用量均值为28.63,t检验结果显示,Sig值为0.415>0.050,因此可得出结论,不管是否接受过大学教育,调查者在网络词语使用量方面不存在差异。

也就是说,并不是像人们所认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网络词语使用量就越高。实际上,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网络词语的使用量。因为,不管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只要是网民,受网络大环境的影响,使用网络词语是不可避免的,很多词语可以看作是网络的通用语,只要上网就会用到,甚至有些接受程度高的网络词语还会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所以,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网络词语的使用量也就不难理解了。

五、结 论

通过对子女代及其父母代网络利用程度及网络词语使用量的调查,我们发现子女代和父母代对网络用语的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子女代网络利用程度高于父母代,网络词语的使用量也高于父母代。另外,不同的社会因素会对两代人网络词语使用量及网络利用程度产生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两代人使用的高频网络词语存在一定的差异,父母代使用的网络词语大都是广泛传播的、接受程度较高的;在教育程度相等的程度下,子女代网络利用程度越高,网络词语的使用量也越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性别方面,男性使用的高频网络词语更多詈语;但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男女性别的网络词语使用量没有明显差异。父母代,在教育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网络利用程度则越高;但教育背景对网络词语的使用量并不产生影响。

总体来看,网络用语的代际差异非常明显,子女代无论是对网络的利用程度还是网络词语的使用量都明显高于父母代,也就是说年龄对网络用语的影响显著。其他社会因素如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网络用语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如年龄的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1 孙宏吉,路金辉.中国大陆网络语言研究述评[J].青年记者,2008(11).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1).

3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上一篇:知行转换的困境与德育方法研究 下一篇:本土与时代:四川卫视《两天一夜》改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