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就业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

时间:2022-09-29 06:21:48

浅论高校就业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 就业

论文摘要:当前就业工作已经引起了高校、政府的高度重视,都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以应对。在新时期,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在就业工作也能够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校园文化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概念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才提出来,但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却是早就存在的。可以说,自有高校以来,校园文化就产生了。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意味着我国校园文化开始复兴。经历了80年代的探索发展时期、90年代的深化发展时期,校园文化的建设逐渐引起了党和政府、高校的重视,有意识地加强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并将其与大学生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进行有机结合,强化了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调适功能和凝聚辐射功能。到了21世纪,高校校园文化进入和谐发展时期,载体更加完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开始全面协调地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学生的参与面更加广泛。[1]

从1991年至今,中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统包统分”变为“双向选择”,将大学生就业推向市场,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变化,最终大学生就业演变成了一个各方面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解决就业难题,政府、高校、社会都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而校园文化也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以校园文化推进大学生就业

(一)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与大学生的就业观

高校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高校校园文化可以通过自身各种文化要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不断的扩招,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再是“天子骄子”,也需要和普通民众一样走进就业市场,凭自己的才华获得用人单位的赏识,直至被录用。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社会的现实、掌握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深受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影响,囿于“象牙塔”之中,就业期望值偏高,只想去工作环境宽松、待遇偏高的大企业、大城市,导致在就业工作中进退失据,心理落差较大。

校园文化导向功能的正确发挥,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社会的就业形势,把握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正确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的的制约,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人类进步相联系,从而更好地达成就业目标。

(二)校园文化的渗透功能与大学生的良好素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具有潜在的渗透性。校园文化的渗透性使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形成的内在素质和品质,在大学生就业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如在面试中,用人单位对应聘者一般不要求参加具体的实际操作,而往往采用以观察、谈话或考试的方式,主要集中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进行考察。在这里,人文素养甚至成为比操作能力更重要的因素。在试用期间,虽然工作能力中技术的操作能力占有主导地位,但依然无法离开文化修养中的责任心、交际能力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因素,许多大学生是因为这方面能力的欠缺而被淘汰掉。而校园文化则可通过办人文讲座、建人文社团、引导学生读人文书籍等方式,营造出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烈,人际关系良好的优秀人才,极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2]

(三)校园文化的社会功能与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

校园文化的社会性决定了校园文化的活动是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载体,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社会化。传统的第一课堂由于教学内容的固定性性、连贯性和滞后性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完成“融入社会”这一任务,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具有灵活性和敏感性的特点,使其能够成为大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载体。

通过大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活动,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加参与社会竞争的经验,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用人单位也越来越倾向于选用社会化程度良好,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

三、以就业工作为中心,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校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深层的文化积淀、特殊的精神环境和独到的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思想转化过程。正因如此,作为学校领导者,必须清醒认识到,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人才,必须对校园文化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并把它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齐抓共管,建设高品质校园文化。

特别是将就业工作融入校园文化全方位建设之中,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中,将就业工作的相关内容反映到校园的自然环境建设中,使园的山、水、园、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3],以供同学们交流、学习、观摩,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将就业工作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通过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全体师生员工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就业文化。

将就业工作融入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建设之中。学校党政领导是制度的订立者、规范者,通过他们的行动,将就业工作的措施、方法等写进学校的仪式、规章制度,通过完善的就业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就业工作和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落实。

(二)以文化促工作,形成全员重视的局面

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少人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就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工作,认为就业指导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只要把学生推向社会,就业率高就完成了工作任务,由此导致就业指导工作重视择业教育,忽视敬业教育;重视求职技巧培训,忽视职业素养培养等问题,进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就业工作的重视仅仅靠几个制度,几个文件来约束、规范人们的工作是行不通的,只有将就业工作内化为一种文化,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追求,才能是就业工作有质的飞跃,因此,学校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色营造职业氛围,凸显就业文化,把就业工作提升到文化的层面,达到全院关注、重视的目的。

(三)开展多彩活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具有学校或专业特色的文化节、科技节、体育节、摄影展等活动,能缓解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特别是理工科学生,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状态中,需要适当地给予调适。“一张一弛方为文武之道”,校园文化可以让他们心理放松,心态得到调整,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有了良好的心境,才能永葆奋发向上的精神,才能去拼搏、去攀登科学和事业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夏立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

[2]杨先梅.校园文化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0(4):48-50.

[3]周运来.高校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m].长沙:岳麓书社,2009.

上一篇:浅谈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下一篇:谈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晨读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