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9 05:08:28

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治疗组4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rt-pA、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ACEI、硝酸甘油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 mg(1 mg/min),共3次,每次间隔5 min,静脉注射完成后,根据病情口服美托洛尔25~50 mg,每12 h一次。结果 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后,患者心率明显下降,由(108±14)次/min降至(87±12)次/min(P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人类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溶栓、抗凝等药物的临床应用,AMI的病死率已显著降低。但AMI的病死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仍相对较高。西方国家有研究认为,注射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恶性心律失常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本院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88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观察,对比研究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急诊内科住院的88例确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胸痛病史;心电图有进行性动态演变过程;血清酶学(CK-MB、CTNI)高于正常2倍以上。88例患者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36~72岁,平均56岁。以上患者中均排除伴有严重持续性低血压(收缩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抢救治疗:进入CCU观察室,短期卧床休息,心电、血压和呼吸的多功能监护,饮食护理,解除疼痛,扩张冠脉血管、抗心律失常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溶栓抗凝治疗,急诊PCI治疗等。治疗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在溶栓治疗前,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注射液治疗,尽快静脉给予3次美托洛尔注射液,每次静脉注射5 mg,给药速度为1 mg/min,共15 mg,每静推5 mg后观察5 min,如有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性心动过缓心率降至50次/min以下或收缩压小于90 mm Hg,则停止后续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完成15 min后,若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依然稳定,则开始口服美托洛尔片剂及其他溶栓基本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确定治疗效果:心率、血压、心前区疼痛缓解程度、室性心律失常、CK-MB峰值及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各组死亡例数。

1.4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t检验,均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治疗组在控制心率、控制心律失常、心肌酶峰值及心肌酶出现的时间、有效缓解心前区疼痛、保护心功能、预防心源性休克、预防猝死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具体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疾病,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原因通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阻塞。β受体阻滞剂通过其减慢心律、降低血压和心肌收缩力,有效地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限制和缩小梗死范围的作用,同时可对抗儿茶酚胺的过度释放,降低室颤阈而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本文研究发现,美托洛尔在缓解心绞痛、保护心功能、心肌酶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住院后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终点事件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应用美托洛尔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预后。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用药中密切观察,及时调节剂量,β受体阻滞剂仍不失为治疗老年AMI的一种有效药物。

参 考 文 献

[1] 陈国伟.现代心脏内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28.

[2] Teng Jengkai,Int Cardiol,1994,44,29.

[3] 袁自理.性别对从Ⅰ预后的影响.临床荟萃,1993,8,432.

[4] 孟庆芝.19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3,5,115.

上一篇: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剖宫产手术中...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119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