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时间:2022-09-29 03:38:07

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思考

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职业学校建设中一个非常有意义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它彰显着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独特形象;也体现着职业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方向上是否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更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和能否成材。因此,职业学校应建立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职业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什么?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一般人认为:文化应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有时更偏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校园文化就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在校园中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人创造的校园建筑、校园精神、校园制度和文化氛围、校园行为的综合体现,可深层反映学院特点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是学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而不同的学校有着不一样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文化,"思想自由,兼蓄并包"成就了北大,"博闻强记,厚德载物"凝聚起水木清华,高职院校要办出特色,就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

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承担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而在职业学校建立起自己的特色文化是发展的必然需要。职业学校文化应有自己的特色,"以就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特殊的文化结构,是职业学校内在本质的表现,是职业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传统以及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它应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

二、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一)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先进文化的需要

职业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阵地。如何建设良好的和谐的校园文化,关系到当代学生的思想的健康上进和人格的成熟健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

职业学校的文化累积是薄弱的,而发展却是迅猛的,为适应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校园文化。道理非常简单,一个人身体长高了,脚长大了,就要穿上与之合脚的鞋子,否则,即使勉强穿上原来的小鞋,也会很不舒服,不但无利于脚的生长,反而会有害于身体的正常发育。文化的发展也是一样的,职业教育规模扩大了,校舍建造起来了,学生数量多起来了,若文化的发展跟不上,管理跟不上,没有与之匹配的文化体系的建立,非但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反而会阻碍滞后着它,成为发展的绊脚石,最终形成"楼建起来了,生源没有了"的尴尬局面。

(三)建设校园文化是形成职业教育特色的需要

职业学校应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职业学校的特色就在于发挥自己的专长。"扬其长,避其短"是职业学校建设校园文化时应考虑的问题。让职业学校真正体现出"高职"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职业学校现有的文化现状所需要的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加强,这是职业学校现有的文化现状所决定的。伴随着WTO的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开放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等思想,它不但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厚、淳朴、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更严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很多学生分辨不清美和丑、正和误、文明和野蛮。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克服掉落后的不健康的文化和思想意识,重新建构起和谐的积极的健康的先进的文化,使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三、职业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路

(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职业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谐和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中自愿接受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精神思想的濡染熏陶,不是硬性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寓教于乐原则,把各种知识技能寓于各种生动有趣活泼的文化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技能大赛,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同春风化雨;尤其是思想的教育更是如此,不应空洞的说教,应采取让学生感兴趣的别开生面的各种易于接受的方式。

(二)以就业为导向,将职业价值渗透到校园的各种文化活动中

职业学校文化的特色在于"职"字,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感受到"职"的特色,就应着重加强对学生"技能" 、"能力为本位"职业意识的培养,在各种校园活动中融入职业价值观念。如果一所职业学校不尊重职业价值,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教学中不"以就业为导向",活动中不以职业价值为准则,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因而职业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切实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与此想适应,在课程的设置、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各种活动的开展、第二课堂的开辟上,都须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技能和适应就业的需要,让学生真正能做到"走出课堂,就能上岗",实现零距离就业,大大增强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也充分彰显高职的"职"的办学特色。

(三)以"职业"价值观建设校园各项规章制度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要打造职业教育的品牌,提高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职业学校就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纳入职业标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与就业的关系,从学生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就培养起学生的职业价值导向和就业意识;在学业上,建立起知识、技能、工作学习态度相并重的考核制度,引导学生的就业导向意识、服务意识、工作意识,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技能的培养。而要这样,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进行。

(四)引导学生社团,规范学生行为

每所职业学校都有许许多多的社团,都开展着各自的活动,他们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对引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对社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发展方向进行指导,提高社团的质量,保证社团组织能代表着大学校园中最先进的最积极的文化特色,能真正地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学实践服务,为将来的就业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让社团组织成为学生之家。

(五)加强本土文化研究,拓展职业学校特色

本土文化是孕育校园文化的土壤,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本土文化的滋养。不同的职业学校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离开了本土化,无异于失去了最可靠的根据地,职业学校无论在教材的选用编排,还是实训实验科研方面,都应当考虑到它的本土化影响。应当立足扎根本土,再向其他领域辐射,充分展现职业学校的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这个极为重要的环境因素,那么我们的道德教诲——要爱护生物和美好的事物,要做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等等,都会成为空洞无用的词句",这充分说明,衡量一所职业学校有无特色,关键看它的校园文化建设。而要办出职业学校的特色,就要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有特色的合格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小林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浅析》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2,19,(1):49

[2] 许嘉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漫议》 求是 2004,(18):28

[3] 徐元俊 《试论高职学院的校园文化》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5.3

上一篇:巧用电子表格提高工作效率 下一篇:有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