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策略

时间:2022-09-29 02:20:24

心理资本视角下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策略

摘 要:积极人格是由多种积极人格特质组成的个体内部相对稳定的系统,是个人积极的思想和心态,它强调个体采取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行为模式。积极人格有一部分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是取决于后天的培养。文章就大学生人格形成现状及原因进行探索,并提出在心理资本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心理资本视角;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231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94

一、现实背景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各国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各传统行业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纷纷步入引进高科技、走向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各用人单位的衡量人才、培养人才思维观念也随之转变,在过去理论知识水平高、实际操作技能水平高的双高人才标准基础上,新增心理素质好、道德品行好的双好人才标准。与此同时,我国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正在向校内培养+社会实践+企业订制、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上,越发强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合理应对在各级各类突发事件中由自身或他人引发的各种不良心理情绪。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已不是单一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要素,可称之为心理资本。

二、大学生积极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调查表明,大学生积极人格与心理健康程度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积极人格水平越高,心理就越健康,同理,积极人格水平偏低,心理健康指数就会随之降低。所以,提高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根据各项研究资料数据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大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其情绪性格呈现诸如勇气、好奇心、希望、坚强、智慧、意志等积极性格特征。可见,培养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心理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三、当代大学生积极人格的现状

(一)以自我为中心

目前受社会价值观动荡因素影响,大学生群体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主要体现为较高程度的自我中心性。同时国内家庭结构多是独生子女型结构,学生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难免会被父母过分宠爱,导致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在人际互动中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对他人呈现暴躁、偏激、敏感等负面情绪,轻则恶化人际关系,伤害他人自尊心,重则引发严重暴力冲突事件,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后果[2]。

(二)独立自主的能力较差

从学生个体心理来看,很多在校学生内心渴望独立,但受传统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惯性思维影响,这些大学生往往在心理上缺乏独立面对生活挫折和生活压力的勇气,大多只能在思想中尝试独立,而很难将思想转为实际行动。因此,学生既希望按自身意愿做事,不喜欢涉,但长期在生活各方面对父母存在过度依赖,导致其严重缺乏独立承受生活压力、解决各类复杂难题的能力[3]。

(三)缺乏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在校内集体活动中,部分学生的言行举止只为凸显自身优势,较少关注团队整体情况,间接影响了集体活动的整体效果。除了严重的利己思想之外,部分学生还存在虚无主义思想,认为自身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进程没有实质联系,以一己偏见否认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间接导致其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效果较差[4]。

(四)人格发展不均衡

积极健康的人格应该在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均衡。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从专业知识技能中汲取养分之外,还要注重培养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从中获取更多心灵正能量,如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等。让大学生心理人格由单一的智能优越感转向全方位的道德品质优越感,培养更加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均衡人格[5]。

四、通过心理资本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

心理资本被描述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应用在目标管理中,可以经由提升内在参与提升学生心理资本。比如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上山下乡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管理,从心理参与层面丰富学生的多重角色感,激发学生内心萌生挑战新事物的欲望;同时应努力营造具有互动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教会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6]。

(二)个人层面

能够及时有效地排解负面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大学生要学会从正面角度看待理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类负面现象,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找朋友倾诉、咨询心理医生等各种方式渠道缓解、转移消极情绪,保持稳定、乐观的心境。

(三)家长层面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作用。父母在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家长要学会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处理问题,正确看待孩子在求学、就业中的各种得失,充分利用异地求学这一时机,弥补独生子女家庭在培养孩子独立生存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思想观念上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在学习成绩、升学就业等方面对孩子过度施压。

五、结语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自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逐步转到人才的心理资本层面上。应从社会舆论、校园环境及家庭环境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平衡发展。一个良好的心态就是一份心理资本,确保大学生实时应对来自社会、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诸多压力,不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杨世平.浅议心理资本视角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9):224-233.

[2] 陈黎.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吕梁教育

学院学报,2013(3):4-6.

[3] 王志贤,张纪霞,钱铮.心理资本视角下当代职校生心理健康教

育新模式构建[J].职教论坛,2014(2):27-29.

[4] 蒋怀滨,林良章,王娟娥.以积极人格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幸福

课教学模式探索[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

(4):103-105.

[5]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11卷第1~24 期

总目次索引[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4):

141-168.

[6] 陈伟.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探析[J].

世纪桥,2014(1):24-25.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i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LI Xiao-yu

(College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030051, China)

Abstract: Positive personality is made up of a variety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within a relatively stable system. It is a positive thinking and attitude, which emphasizes the positive thinking of individual behavior pattern. Part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is influenced by genetic factors, but it further depends on the cultivation of later stage.

Key words: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上一篇:论人物画的意向造型与表现 下一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