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求医就诊

时间:2022-09-29 01:45:02

俗话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生病就得就医,如何就医呢?一般人认为,到医院看病就是了。其实不然,看病就医也是有学问的。

正确地就医需要这样几个环节:选对医院,了解就医程序,找对科室和医生,做好就医的准备。清楚了这些环节,就能做一个聪明的病人。

一、选对医院

选对医院是聪明就诊的第一步。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医院的种类。

1.按分级管理划分

(1)一级医院:直接向社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如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街道医院(病床数在一百张以下)。

(2)二级医院:直接向多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如一般市、县医院,直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这类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中心(病床数在101~500 张之间)。

(3)三级医院:直接向几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可指导一级、二级医院业务工作并与之相互合作。如省、市直属的大医院,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这类医院是具有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中心(病床数在500张以上)。

2.按收治范围划分

(1)综合性医院:在各类医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中医科等专科,还设有药剂、检验、影像等医技部门,并配有相应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的医院。

(2)专科医院:是为诊治各类专科疾病而设置的医院,如妇产科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结核病防治医院、肿瘤医院、口腔医院、职业病医院等。

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首诊,疑难杂症通过绿色通道转到上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就诊。在上级医院的康复期病人和需要长期护理的病人再转回社区基层医疗机构治疗。总之,要秉承大病到大医院、小病到社区门诊的就医原则。社区的医生一般是全科医生,我们可以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医院找一个值得信赖的全科医生,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把关,一般疾病就在社区医院解决了,医保报销的比例还比大医院高。

二、了解就医程序

一般情况下,各级医院都是按如下程序就医的。

1.挂号

到医院看病均需挂号。一般综合医院分门诊和急诊两大部门,病情危重的病人到急诊室挂号就诊,非危重病人到普通门诊挂号就诊。病人挂号时应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挂对应科别的门诊号,并建立门诊病历档案或购买门诊病历手册(俗称买本)。

2.到普通门诊就医

病人挂号后将就诊号及病历交给分诊护士,听从护士安排,按顺序依次就诊。复诊病人应将以往看病时所做的各项检查报告单准备好,以供医生参考。

3.到急诊就医

病人到急诊室后,首先请接诊护士鉴别属哪科急诊,要听从护士的安排,以便尽快得到诊治与抢救。急诊部主要分为内科急诊和外科急诊。内科急诊范围一般是:高热(体温38.5℃以上)、休克、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等)、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上消化道出血、溺水、煤气中毒、药物中毒等。外科急症范围一般是创伤、骨折、电击伤、急腹症、颅脑外伤等。很多医院在夏季还会开设肠道门诊。

三、做好就医的准备

1.看病时应“有备而来”

(1)准备好看病的资料,包括:有就医经历的应该提供前次就医的病历;长期服药的病人,提供服药情况和药品名称;如果个人有药物、食物过敏史,可提前写好一个单子提交给医生。这些资料可以让医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

(2)先想好要问医生什么问题,以避免在医生问诊时犹豫不决。有的病人看完病又跑回来再问其他疑惑,这样会造成医患双方的时间拖延和纠纷。应有条不紊,实事求是地向医生陈述病情,准确回答医生的问诊。

(3)就医时不要浓妆艳抹、盛装打扮、佩戴过多的首饰等,医疗的处置常常需要脱衣检查,过多的装扮只会增加困扰,影响身体检查的真实性。

(4)重视与医生的谈话结果。 病人和医生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治疗疾病,恢复健康。我们应当学会同医生谈话。看完病应该弄懂自己得了什么病?什么原因引起的?药物怎样服用?大约多长时间会好转?如果还感觉不好怎么办?还需要继续用药吗?今后应该注意什么?如果能回答这些问题,那你同医生的这次就诊谈话就有了较好的结果。

2.陈述病情时应有条不紊

陈述病情时,应将自己本次疾病的发生、表现及发展经过如实地向医生描述,陈述病情时不要着急,要抓住重点,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最明显的主观感觉和就诊的主要原因。陈述要点如下:

(1)如果同时有几个明显症状,应尽量按其发生的顺序陈述。包括:发病情况、时间、地点、发病的缓急、可能的原因或诱因等。

(2)介绍过去患病的情况时,要告诉医生自己过去患过何种疾病及平时健康情况,这对现患病的诊断会有较实际的帮助。

(3)应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生活史,如:烟酒嗜好、是否接触过有毒有害物质,必要时女性还要说明自己的月经生育史。

(4)简单介绍家族史,因为病人的家族史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遗传性疾病(血友病、白化病等),或可能与遗传有关的疾病(糖尿病、精神病、有些癌症等)。如果家族成员有传染病(如肺结核等),也要如实告知医生。这对正确诊断很有影响。

3.各类疾病的陈述要点

(1)呼吸系统: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咳血、胸疼、发热(发烧)、咳喘、呼吸困难等。发热时注意说明发热的时间、热度、有无规律等。咳喘病人可以介绍咳喘与、季节、活动量的关系,还有最近的食欲、睡眠、体重变化等,有没有咽痛或声音嘶哑等情况。当医生询问时应将个人生活情况、居住条件、工作情况和劳动保护条件等如实告知医生。以便医生综合考虑,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2)循环系统:心脏就属于循环系统。症状主要包括心悸、头晕、憋气、气促(气短)、紫绀(口唇出现青紫)、心前区疼痛、咯血、呼吸困难、眩晕等。就诊时主要应介绍如下情况:既往心脏病史;说明本次就诊的主要症状,如心悸、憋气、紫绀、心前区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发作的间隔时间和发病的诱因等,服用何种药物可缓解。不要忽略向后背、左颈部或左臂放射症状;有无出汗以及无法指明准确位置的牙疼等。还可以进一步介绍是否有浮肿、尿量有否改变的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医生诊断病情。当然医生也会根据病情向病人仔细询问有关情况。

(3)消化系统:主要症状有吞咽困难、嗳气、返酸、恶心、纳差(食欲差)、呕吐、呕血、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黄疸等。介绍本次就诊的症状、发病的诱因、轻重缓急、持续时间及病情进展情况,以往有无消化系统疾病。与精神因素如最近心情不舒畅、过于气愤或过度疲劳、悲伤等有无关系,与饮食习惯的改变是否有关,如有溃疡病史、胃炎、胆囊炎、肝炎史等疾病应将目前病情及治疗情况介绍给医生。另外,既往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就诊时还需告诉医生自己的烟酒嗜好、体力及体重变化及有无食物中毒和接触毒物史。

(4)泌尿系统:主要症状有下腹痛、腰痛、浮肿,尿急、尿疼、尿频(这三项称为尿道刺激症状)、排尿困难、尿量改变、血尿等。要注意介绍如下几点:有无高血压、食欲减退、头晕恶心、呕吐、皮肤发痒、视力障碍等症状。

(5)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分为妇科和产科。妇科的就诊对象是所有妇女。主要症状包括: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异常、妇科肿瘤、痛经、闭经、卵巢疾病、不孕症、计划生育有关措施、更年期各种症状、外阴异常情况等。产科的就诊对象专指孕妇和产妇。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有:畸形(尿道下裂等)、包皮异常、肿胀、结节,生殖器溃疡、尿道溢脓、排尿困难,阴囊水肿、肿大等。

(6)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常见的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疾病除了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外,还有发育异常、身材过高或侏儒、肢端肥大、过胖或过瘦等症状。就诊时要向医生介绍自己感觉异常的情况、发现时间的长短、症状是否继续加重还是不再发展等情况。还有,如发现有智力和性格改变、骨骼、毛发、第二性征及异常时,也应到内分泌科就诊。

(7)造血系统:造血系统疾病病人往往是因发现出血症状,如皮肤出血点或淤斑、鼻衄(即鼻出血)、便血或牙龈出血等情况而到医院就医,检查中会发现病人伴有乏力、低热、面色苍白等症状。血液病人应向医生介绍自己的个人史及家族史,如是否接触过化学毒物(如苯、砷化物,是否新装修了房子等)、是否使用过抑制骨髓的药物。有否家族史也很重要。

(8)运动系统:主要指骨科和软组织科。一般情况下,只要病人神志清醒就可以明确地叙述自己外伤、骨折情况,能说清自己感觉疼痛或麻木、异常的范围、时间。骨关节疾病的病人应把自己疼痛部位、关节受限情况、发病时间告知医生。

(9)精神系统:本科的病人就诊时一般要有家人或知情者陪同,向医生讲明病情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发病诱因和时间、主要症状,陪同者要如实向医生介绍病人精神、语言、理解力、定向力等情况,介绍病人有无躁狂、抑郁、幻觉、妄想、自杀念头等表现。如果有过长期大量饮酒或慢性药物中毒史、煤气中毒史、脑炎、重症休克或药物过敏史要向医生说明。如有家族史也要说明,这些情况均有助于对这类疾病的诊断。

(10)口腔科:患病率极高,几乎涉及每个人。分为口内科、口外科、牙周科、黏膜科、正畸科、修复科等。龋齿修补、根管治疗等属口内科;拔牙、创伤、肿瘤等属口外科;牙齿出血、洁牙治疗等属牙周科;口腔黏膜异常等属黏膜科;校正畸形等属正畸科;义齿、种植牙等属修复科。

另外,综合医院还设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中医科、变态反应科、理疗科等等,需病人到门诊部的分诊处咨询就诊。

医生对接诊的每一位病人,不论其主诉患病部位是否明确,都会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病人也应做好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尽快诊断清楚疾病,正确进行治疗的目的。做一个聪明的病人,做好就医前的准备,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每个人都健康,祝愿所有的病人都能早日康复!

上一篇:腊八粥怀想 下一篇:看症状,识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