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带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9 01:44:05

腕带标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腕带标识在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以提高手术室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完善医院查对制度,避免查对制度在临床落实上的不利因素,保证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方法 选择本院手术科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56例患者,为每位手术患者佩戴腕带标识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身份的确认及相关病情的交接与核对。结果 应用腕带标识的856例手术患者中,无1例接错患者、进错手术间、开错手术部位医疗差错的发生。结论 通过腕带标识的应用,促进了手术室与病区之间患者交接工作的规范化、职责化,避免了因相互推诿责任而造成的护理细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弊端,杜绝了医疗过失行为的发生,最终有效地保护了患者,提高了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

【关键词】 腕带标识; 手术室; 安全管理

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安全护理是医疗安全的前提。手术操作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手术室护理质量高低与手术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与患者的生命紧紧相连,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带来终生的遗憾。缜密准确完备的术前准备工作是手术的基础,患者身份的确认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关键[1]。如何在繁忙而又紧张的工作中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本院手术科将患者腕带标识应用于即将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经临床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院使用的腕带是一次性材料,质地柔软,韧性好且防水。

1.2 方法 为每位患者佩戴腕带标识进行术前书中术后身份的确认及相关病情的交接与核对,腕带一端填写患者的相关病例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诊断、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等,另一端有数个小孔,佩戴时可根据患者手腕的粗细调节。锁扣扣好后不易打开,以确保操作对象的唯一性和确定性。

2 结果

856例佩戴腕带标识的手术患者中,无1例因医护人员交接不清,疏忽大意造成的接错患者、进错手术间、开错手术部位等医疗差错的发生。

3 讨论

3.1 腕带标识的佩戴与核对流程

3.1.1 术前一日病区护士用圆珠笔在腕带上准确填术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床号、药物过敏史及诊断、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双侧器官或肢体应明确写清左右侧),佩戴前向患者和家属耐心解释腕带使用的必要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后,可为患者佩戴腕带。

3.1.2 手术当日,手术室护士到病区接患者时,应与病区护士在床前将手术通知单及病历共同核对腕带上的患者各项相关信息,清醒患者可直接询问以帮助护士确认患者身份。两人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方可进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后经手术间房号核对将患者送入到指定手术间,巡回护士凭病历、手术通知单及腕带信息将以上资料重新进行核对。手术开始前,再由手术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术前用药、术中用药、麻醉方式、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情况,查看相关检验单、X线片等,准备就绪后手术医师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1.3 手术完毕护送患者回病房前,仍由手术区医师、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及患者手术部位与病历和腕带的吻合情况。回到病区交由病区护士管理时,手术室护士应与病区护士交接清楚患者的姓名、病历号、床号、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所带液体药物名称、术后需观察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等,核对无误后方可完成患者的移交工作。

3.2 腕带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2.1 病区护士为患者佩戴腕带时,应根据患者的皮肤情况,胖瘦程度等调节。腕带过松可能导致腕带在交接运送患者的各个环节过程中的丢失脱落,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及查对制度的顺利进行。因此,原则上应以松紧适度不脱出为宜。

3.2.2 术前一日佩戴腕带后,病区护士应加强腕带部位皮肤的观察,以保证局部皮肤的完整,无擦伤,血运良好。进入手术室,实施手术治疗过程中,巡回护士也应随时检查患者腕带佩戴部位皮肤的完整性及血液循环情况。

3.2.3 腕带标识作为记载患者相关信息的重要载体,关系着实施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设立腕带标识的工作至关重要。护士在记载腕带标识信息时,必须准确明晰,记录完整,字迹端正,易于辨认,尤其是在胃双侧器官或肢体做手术时,应明确注明到底是左侧还是右侧。各项资料必须与患者的病理载体信息一一对应。

3.2.4 执行佩戴表标识过程中,无论是病区护士还是手术室护士,都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查对制度确定落实到位,认真执行每一项核对。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才能真正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对每一名患者负责,有效防止因疏忽大意引起的医疗差错发生。

总之,通过856例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的腕带使用情况观察,临床实践证明,腕带标识制度是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进行识别校准患者身份的一项具体有效的措施,简单易行,效果可靠。它可以方便医务人员随时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确认识别。这项制度的建立,不仅为规范医院医疗提供了一项先进可靠的辅助工具,还能有效的消除安全隐患,增强了患者的信任感,有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在医疗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护理工作的细节化、明确化、标识化管理。

参 考 文 献

[1] 金永红.手术标识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48.

(收稿日期:2011-10-31)

上一篇:风湿性瓣膜病伴房颤及心房附壁血栓抗凝治疗40... 下一篇:临床路径在特需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