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分析

时间:2022-09-29 01:20:09

地下室防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分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工程事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地下室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的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地下室防水技术的重点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关键词:地下室;防水施工;建筑工程;技术重点;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一、地下室防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分析1、防水混凝土施工

如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泥量,坚持对施工中每一批砂石料进行含泥量、级配和水泥的细度模数取样测定,即砂含泥量≯3%且不得呈块状;石料含泥量≯1%,石子最大颗粒粒径≯40 mm,以保证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为缩短混凝土浇灌时间,混凝土应集中拌制,如配备多台搅拌机,连续拌制作业,不停浇灌,快速施工,保证混凝土整体性。

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增强混凝土本身抵抗收缩应力的能力,实验室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抗渗等级要求,结合材料的品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得大于0.55。如尽可能地降低水灰比,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及水泥用量8%的UHA复合膨胀防水剂等,并减少混凝土的拌和用水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和抗压能力,使试验结果混凝土强度合格率达100%,抗渗等级达到S12标准。采用混凝土泵运输时,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4 cm~18 cm,并合理选择泵送剂或高效减水剂。

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有3个选择,一是全面分层,二是分段分层,三是斜向分层。且由于采用的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流动性较好,因此在施工时应严格振捣,避免出现振捣不密实和漏振的现象。针对底板混凝土量大,厚度尺寸大,浇灌时易形成施工缝,因此应从底板一端两侧同时浇筑;浇筑间隔时间应严格控制在水泥初凝时间内;为减少面层混凝土的收缩量,应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应对底板表面进行找平、抹实、压光等 3次抹压;初凝后铺上塑料薄膜盖上草袋,进行不少与14 d的保温养护,防水混凝土不宜过早拆模,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外界温度不得超过15 ℃左右,以防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地下室墙体分层浇筑500 mm~600 mm为一步,各层间隔时间不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所有的钢筋均按设计要求设置高标号砂浆垫块,保证钢筋的保护层;为了防止外墙混凝土干缩和温差引起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后,墙顶盖上草袋加强养护,养护14 d 后将外墙模板拆除。 2、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施工

在铺贴卷材前,将混凝土垫层表面和永久保护墙表面的渣土浮浆、杂物清理干净,特别是凹凸不平处要抹平,使其表面平整;测试垫层混凝土的干燥率,控制在小于10 %时再施工,确保垫层不得潮湿;含水率较大时采用液化气喷枪吹火烘干。不得潮湿;一般现场检查方法可用 1 m2的卷材平铺基层上,2 h后检查接触面,无结露即可。涂刷胶粘剂时要均匀一致,不能反复涂刷,不能空白,其厚度2 mm左右。

卷材及基层涂胶基本干燥后(手触不粘一般15~20min即可铺贴,此为满铺粘法搭接宽度100L,接茬错开250L。铺贴前,必须弹线(拉线)控制,地下室底板各桩间要提前计算好卷材尺寸,保证铺贴严实。并每隔1米对准标准线将卷材粘接一下,每铺完一张卷材立即用干净而松软的长把涂刷用力滚压一遍,以排除粘接层之间的空气。排除空气后,用压辊沿粘接面用力滚压。卷材搭接接缝及收头必须以专用的接缝胶粘剂及密封膏进行处理。卷材防水层经检查质量合格后,即可做保护层,保护层采用C20细石砼,厚度50L,浇筑细石砼时不得损坏防水卷材层。3、细部防水工程的施工 (1)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也称冷接缝,是防水薄弱环节之一。如施工缝的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及漏水,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因此,防水混凝土底板必须连续浇筑,不得留置施工缝,或人为造成施工缝;地下室外墙施工缝一般只允许留置水平施工缝,留置位置应高于底板不小于200 mm的外墙上。施工缝浇筑时,应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然后在其表面铺设30 mm~50 mm厚的1∶1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应及时浇注混凝土,并振捣密实。若地下室施工中如果必须留置垂直施工缝时,垂直施工缝应留置在变形缝或后浇带处。 (2)变形缝处理

作为伸缩缝与沉降缝的总称,变形缝的功能就是对工程结构伸缩、沉降、位移及变形进行有效适应,可以防止破坏结构物情况的产生。当变形缝出现漏水情况时,将对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严重危及到地下室使用的安全性。为此,必须将变形缝内的杂质清理干净,并将明水排除,同时打凿缝内两侧基面,其宽度控制在80毫米到100毫米之间。选用优质水泥与氰凝材料进行细石混凝土的拌和,起到封堵基层的作用,并将注浆层铺设到其上面,随后进行封堵作用。遵循设计规定,选用柔性防水材料进行变形缝上部槽内的防水处理,施工结束后,在确定无渗水状况后,停止施工。(3)底板与侧墙大面积防水施工将水泥胶在基层表面进行涂抹,遍数为1次,确保其厚度在0.3毫米左右,待其干燥后进行JS复核防水涂料的涂抹。确保涂抹过程中不能出现空白位置,并具有较高的均匀度及厚度一致,随后进行反向二次及多次涂抹,确保其厚度符合施工要求。必须纵横交错进行每次涂刷,结束后将一定量的粗砂撒在上面。二、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三个环节,都很重要。但重点应放在工程前期阶段,只有做好事前预控、事中监控,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制的专题试验,待合格后,按所确认的配合比进行配制。即使采用掺外加剂法,建议还要采用粗骨料两级配法(0.5~2,2~4cm)配制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比重,增强其结构抗渗性能。注重防水构造施工的质量控制。如:(1)底板和墙的交接处严禁留设施工缝,如需留,则一定要留设在墙身距底板的500mm左右处,而且最好呈公槎(凸)型;(2)设金属止水板时,宽、厚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并要焊接接头。为锚牢固,两边应做好短锯齿状;(3)变形缝处的橡胶止水带,一定要使两边的拉铁丝定在钢筋上,浇注混凝土时严防从一侧倾倒,振捣时两边均匀插振,以确保止水带的准确位置;(4)穿墙套管,一定要在中部位置焊上金属止水盘,并预埋准确;支模用的穿墙螺栓也要在中间焊接金属止水盘,拆模后抹灰前要贴墙割断,并用油漆防腐;凡容易形成渗水通道的地方均应焊上金属止水盘。三、结束语综上所述,地下室防水技术作为地下室施工的主要技术之一,施工单位只有必须充分了解防水、防潮的重要性,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防水方式,才能提升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水施工的效果。参考文献:[1]李明;防水混凝土在高层建筑地下室抗渗施工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2年04期[2]盛书宁;;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09期[3]温志鹏;胡功笠;林茂;;浅谈地下工程渗漏水原因及处理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4]吴元琴;;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2期[5]郑志辉,于英霞;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西建筑;2004年17期

上一篇:电力施工安全与检修问题 下一篇:电能表错误接线检查方法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