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热”的价值取向研讨

时间:2022-09-29 12:04:55

“国考热”的价值取向研讨

摘 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愿望,而与其他职业相比,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其招考的特点和职业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大学生的追逐,不少大学生义无返顾的的投入到公务员考试竞争的行列,同时由于很多大学生自身缺乏理想,盲目跟风,造成了我国社会出现“国考热”的现象。本文根据这一情况,从大学生参加国考的价值取向出发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危害,并提出相应措施来引导大学生理性地面对公务员考试。

关键词:大学生;公务员;价值取向;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83-01

2012年公务员考试已经结束,据华图教育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报考公务员考试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应届生考生来说,可报考职位较多,选择空间较大,加之2012年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目前相对备考学习时间较为充足,在报考中拥有绝对优势,进一步促成了2012年大学生“国考热”的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象,对当前众多大学生择业时优先选择考公务员的问题进行价值取向的分析。

1.大学生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价值取向的类型。价值取向是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人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根据对当代背景下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以及结合价值取向的定义,可以将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价值取向分为三种,即具有为人民服务理念的价值取向,为实现自身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盲目的追逐“国考热”潮流的价值取向。

2.错误的价值取向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根据以上“国考热”下价值取向的分析不难发现,过多的人才专注于公务员岗位势必导致“官本位”思想萌生、价值观扭曲、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社会危害,主要问题表现为:

(1)“国考热”导致大学教育质量下降

大学本是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协调、全面发展的平台。但是很多学校却以提高就业率为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所以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课只要六十分就万岁,只要能够拿到学位证,顺利毕业就行。学校松散的教育考核制度也是造成这一原因的关键,学生对考试甚至根本不放在眼里,完全荒废了自己专业知识。这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初衷完全背离,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符,难以培养出优秀拔尖的人才。

(2)“国考热”歪曲了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

公务员考试热反应出的不止是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缺失,更歪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公务员本来是为人民服务的职业,而许多人则是奔着享乐安逸的生活而去,如果这些人进入到公务员系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引导更多的人参加到公务员考试当中来,使得公务员考试的难度不断加大,而一些胸怀理想,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年轻人更加难以进入到公务员的行业。

(3)“国考热”不利于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考热”由于报考的人数极多造成了公务员系统社会精英过于集中,导致其他职业缺少社会精英人才。同时,人才过多的涌入政府部门,使得专业技术难以发挥,许多博士、硕士所学的专业更适合研究而不是进行社会管理,这些人才一旦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所学的知识、专业特长无从发挥,这不仅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耗费了国家的大量教育资源和培养经费,也势必会影响该公务员岗位效能的有效发挥。

3.大学生转变就业价值取向的主要途径

(1)公务员制度的适当调整

应该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公务员选拔制度。首先,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其次,应该采用公务员试用制度,不能只看学历,看考试,应该全面考核其实际工作能力,要选出为人民办实事,真心把人民放在心中的好干部。最后,应该严格控制公务员福利待遇,规范公务员行为准则,扭转公务员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2)学校教育和社会的正确引导

高校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更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一关,所以高校应该在输送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动力。

(3)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自我调整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自己的素养,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还要端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公务员行业有着其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要根据所学的专业及自身性格和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清醒的头脑,抛弃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摆正职业位置,敢于应对职业发展的挑战。

总之,在大学生参加国考热的大背景下,需要理性分析大学生追逐“国考热”的价值取向,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然后通过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三者采取相应措施,共同的努力下让国考“降温”。

参考文献:

[1]暴丽颖、任玉玲.成就动机理论与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心态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7).

[2]杜新胜.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热”现象的思考[J].学术纵横,2008.(7).

[3]陈智兴.大学生如何理性对待公务员考试[J].新西部,2012.(7).

[4]周爱静.浅谈公务员考试在大学择业中的地位[J].法制与经济,2011.(5).

上一篇:论动物形象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略论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