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还是iPad?

时间:2022-09-28 10:46:49

电视,还是iPad?

9月3日,TCL与视频网站爱奇艺其跨界合作的首款产品TV+;9月5日,曾以激进作风闯入智能手机领域的小米科技推出小米电视;再加上之前的乐视TV,以及无数被冠以智能电视之名的产品—经历种种喧嚣之后,9月10日,创维联合阿里巴巴的酷开TV,还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人们的神经?

别说,答案或许真的超乎你的想象,从当天的会上就可窥见一斑。

本以为这场以传统电视厂商主导的会,会平淡无奇,但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营销总部副总经理杨孝骏上台后,先是贬低乐视TV的电路板设计过于凌乱,随后针对小米电视进行“火力十足”的产品介绍,着实点燃了现场的热度—

酷开TV采用LG的14代面板,而小米电视用的是13代。

酷开TV刷新率120Hz,完爆小米电视的60Hz;透过率7%,领先小米1个百分点—1%的差距可能决定未来这台电视是一级能效还是二级能效产品;

小米电视的设计,是两年前的主流设计,酷开TV采用的设计,是全金属设计。

酷开TV的模组边框能达到5.5mm,而小米电视则是7.9mm;小米电视的厚度是专业家电两年前的标准,从厚度尺寸来看,2.8台酷开TV相当于1台小米电视。

甚至,针对小米电视会上曾用一元硬币来体现电视边框窄度的做法,创维都“别有用心”地用一角硬币凸显酷开TV的优势—“这就是9毛钱的差距。” 杨孝骏调侃道。

这种常见诸于互联网行业中的个性风格,果然起到了不错的营销效果,创维对小米电视的“口诛笔伐”被迅速传播,并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又何尝不是身为传统制造企业的创维自我颠覆的一种体现。

左手传统,右手互联网

事实上,对于“互联网电视”亦或是所谓的“智能电视”,传统家电厂商们并不陌生。早在1990年代末,TCL就曾是微软“维纳斯计划”的合作商。而此后,彼时正深陷白热化价格战泥沼的中国电视制造商们,一度也相信庞大的用户群和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会给它们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然而,由于内容的缺失和缺乏创新的人机交互体验,也造成这些“互联网电视”并未像电视制造商们希望的那样引发市场热潮。但互联网,尤其是随后由iPhone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所开拓的无尽想象空间,还是在一些电视制造商的心里刻下了印记。

据杨孝骏对《时间线》回忆,2008年,创维集团总裁杨东文曾举行过一次全国性的集体会议,关于互联网对电视业的未来冲击有过警示:“未来电视机有可能免费送,全部靠服务挣钱,大家要想好如何提前转型。”

“实际上,面对这波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几大电视厂商都并没有被吓住。中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就是彩电,什么营销方式没有?什么价格战没见过?现在存活下来的企业,哪一个不是从遍地的尸体上踩过来的?!”杨孝骏对本刊说,“最后真正比拼的还是供应链的优势,品牌优势,营销优势,这些我们都不怕互联网企业,只不过创维这种品牌转型风险太大。”

对于拥有数以亿计市场存量和消费者,以及庞大经销网络的电视厂商来说,稳定的产品方案是最重要的,但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却也无法视而不见。杨孝骏认为,由于电视产品的复杂性,它的革命无法像手机行业那样进行得如此彻底和坚决,“我们不能让创维这个品牌转型,但我们能用一个新的品牌来转型。”

这个新品牌就是酷开。

酷开TV后,创维几乎同时正式启用了双品牌策略。创维品牌延续惯例,采用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销售,而酷开仅限于线上销售,完全贴合互联网用户的消费习惯及消费结构。酷开品牌已推出三款电视,分别是42英寸2D青春版、3D梦想版及55英寸3D版。其中,42英寸青春版仅售1999元。而杨东文透露,明年,酷开品牌电视会拓展到30个型号。

在创维内部,专门有一个名为酷开电视项目部的团队,只有十余人,他们负责一些协调工作,设计、产品架构、供应链都与创维电视团队共用人才。然而,虽然设计生产环节是共通的,但酷开的产品思路却与创维品牌截然不同—前者完全按照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玩法来操作。而双品牌运行的好处在于,即使酷开做法激进,也不会稀释创维这一成熟品牌。

是的,某种程度上说,酷开展现了创维—甚至是所有传统电视厂商,到底能在多大维度上拥抱互联网。

“其实外界都没有抓住酷开TV真正的独特之处—它就是个iPad,是有史以来最大的iPad。”杨孝骏说。最明显的一点是,酷开TV中没有传统电视上常配置的高频头,它的作用是放大微弱的视频信号,并且对传输不稳定引起的图像变形与干扰进行处理。

创维的销售人员发现,线下销售的电视,90%的用户都没有接上高频头,因为它的作用可完全被机顶盒代替。“我们的想法是,用不着的东西都去掉,虽然它的成本只有十几块钱,但去掉后,整个工业设计就会变得非常简洁。”杨孝骏说。

另外,酷开TV的后盖是透明的,制作工艺清楚地被展现了出来—是不是有点互联网业的开放精神?据杨孝骏介绍,他们还设想未来提升技术,最终将电源外置,把它变成一种大变压器,这样既可以让电视机做得更薄,又能进一步改善散热问题,从而增加安全系数,“再也不会发生乐视电视、小米电视爆炸那种事了。”杨仍然没有忘记揶揄竞争对手。

不过,曾是“米粉”的杨孝骏承认,科技公司们也着实打开了传统企业的思路。例如,和小米手机类似,酷开TV的操作系统、用户界面都可以让用户自己进行迭代升级,用户会定期收到升级的推送信息。

新入口

其实,即使没有互联网的“逼迫”,传统电视厂商也正需寻求新的突破。

由于渠道成本高昂,电视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依靠效率和规模取胜的微利行业。近几年,很多企业以发展自己电子商务平台来规避渠道分销造成的净利缩减,然而,电子商务的优势如今却逐年下降。

一手组建了创维电子商务部的杨孝骏就表示,由于增长速度放缓,加上价格战以及对线下渠道的冲击,“做电商已越来越难挣钱。”

如何破局?

或许答案正可从创维总裁杨东文2008年的“危言耸听”中寻觅。“对于电视机硬件,我们还是要合理地挣点钱,但最后通过服务把钱挣回来。”杨孝骏进一步解释道。

而对于新商业模式的试验,可能仍需要由酷开这个全新品牌来完成。

事实上,创维于2006年10月就创建了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酷开平台的定位即为电视机等终端产品提供内容服务和技术支持,并逐步拓展至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领域。2011年10月,聚焦电视配件的销售平台酷开商城正式上线。

酷开TV的出现,更丰富了传统电视厂商的盈利模式。低配的青春版遥控器,设计得中规中矩,并无太多亮点,“但梦想版的工业设计却做到了极致,手感、操纵感完全不同。”杨孝骏介绍说,其一体式的电视座架,同时也可成为挂架,此外,还有诸如小音箱等一些配件,用户都可以单独购买—从配件寻求生财之道,不知这是否是小米带给创维的又一个启发?

而这种增值服务,不仅体现在硬件上。去年底,创维与南方传媒&优朋普乐联手打造的“直通好莱坞”栏目正式上线,其拥有海内外电影作品4000余部,电视剧25000多集,均为高清正版。用户需要通过创维充值卡,为每部支付5至8元的价格,或者采取包月、半年或全年的支付模式。

不过,酷开TV的青春版和梦想版则分别内置了不同金额及时限的“直通好莱坞”服务,先让用户进行体验,如有需求,则可在服务到期后,进入应用商店中自行购买。同时,创维可以监测用户对这一服务的使用频率,从而对“直通好莱坞”的效果进行评估。

“我们的系统可以获取应用商的数据,同时,围绕这些数据来进一步发掘用户对应用的需求。”杨孝骏说,“也就是依靠操作系统产生利润。毕竟我们是做电视出身,更了解电视如何跟消费者交流。”在他看来,相比手机,电视并不是一个很私密的空间,所以围绕大数据进行营销会更容易。

当然,别忘了,酷开TV的背后还有一家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对外界来说,酷开TV最大的卖点也即阿里提供的云存储空间和电视购物功能,而后一功能的实现更倚靠创维自己开发的电视操作系统天赐OS与阿里云OS的整合。

天赐OS使用Linux开发、兼容安卓系统。作为创维的全资公司,天赐的团队多达1000余人,实际上充当着创维软件研究院的角色,除了操作系统外,他们还负责酷开TV的用户界面设计。

据称,三年前安卓刚开始装在电视机上时,天赐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就在进行了。不过,创维与阿里的合作进展却极其迅速。“从主意产生到产品只用了五个月,真正实施更是只有三个月。”杨孝骏说。

酷开TV内置了聚划算、支付宝、支付水电煤费用等应用,打通了电视机的支付环节,这些由阿里完成,同时,它还向酷开TV上的淘宝、支付宝用户提供了100G的云存储空间。创维的工作则是让这些应用更好地落实在电视上,并确保支付的安全性。

“这等于把电视机变成一个流量入口,未来它还可能成为一个商城。”杨孝骏说。

有业内人士对《时间线》表示,创维选择与电商合作,有些偏离电视内容收看的本质属性与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目前,酷开品牌初步设定了四五种盈利模式,关键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换句话说,酷开TV事实上已将未来的电视视为一个家庭多媒体终端,甚至是一个家庭互联网的中心。围绕于此,这个没有历史包袱的衍生品牌,正在尝试电视机与之间可能发生的各种关系。

上一篇:不做“革命者” 下一篇:平衡在“大屏”和“好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