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样化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09-28 10:45:29

探索多样化的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以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的新阶段,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形式的严峻,就业压力的加大。这些问题都迫切要求我国高校重新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大学生创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它所蕴含的生机和发展趋势势必引发一系列观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不仅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预示着未来中国教育必将发生深刻变革。

关键词:创业;高职;培养研究

一、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各行各I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创业能力是现代职场从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激情高,能力低。想创业又不会创业,而且对于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几乎都是一知半解,他们没有意识到,激情不等同于能力,仅靠激情,不可能克服创业路上的所有难题。创业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企业什么时候赚到钱和生命周期有多长,而在于这个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是否积累了推动本企业或未来的创业企业最终成长、成熟的必要潜力。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实战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与时俱进的,与国际接轨的教育,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需要的现实课题。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内容

(一)理解创业涵义,增强学生创业意识

大学毕业后去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观念一直根深蒂固的存在。大学毕业后创业这种观念一直被错误的认识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与农民工进城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差不多。有些毕业生非常羡慕创业者,但是不愿承担创业的艰辛和风险,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和勇气。因此,大学生创业就是转变就业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由被动求职到主动创业, 把知识的拥有者变为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

(二)开设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都是通过基础课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创业知识并没有完整的体现。而且实践表明创业除了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知识教育,做好创业知识的储备。使其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知识,以及基本掌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市场策划、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内容。因此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而创业教育恰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创新创业教学活动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养成学生的创业意识。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尤为重要。例如成立模拟仿真公司,进行模拟经营、谈判、交易、结算等模拟训练,在教师指导下设计经营方案、制定营销策略、讨论经营具体实施等内容。通过这些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更多的创业综合性人才,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

(四)广泛宣传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各级政府均出台不同的优惠政策,为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对有创业需求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息;对自主创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 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明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同时,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全民创业的思想深入人心, 使大学生树立勇于创业、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精神。

三、总结

综上所述,知识改变命运、创新成就梦想。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激发学生们的专业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主题。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的机制和模式、理论与方法、载体和平台等方面着手,将创新融进学生们创业能力培养的每一个细节,最终促进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的运行渠道研究[J].陕西教育,2015(02/2)

[2] 韩仲志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多元化模式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143-144.

[3]朱霞等.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2/2):177-178.

[4]王秀红.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 职业通讯,2015(11/11):18-21.

上一篇:Blazar短时标快速光变的性质及模型研究 下一篇:技工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作用及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