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发展新产业不能靠传统思路

时间:2022-09-28 10:06:37

陈耀:发展新产业不能靠传统思路

污染、高能耗行业一个都不能搞!”在9月27日召开的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动员大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痛下决心的表态被媒体做成了标题。这已经是9月以来,河北第二次召开省级的环境保护会议。

在河北省近段时间的经济会议、发展规划甚至官员责任状上看到的都是淘汰、关停、压缩这样的字眼。久受污染之困的河北省已铁定心转变发展模式。一个以重化工为核心产业的省份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记者采访时建议,河北应该忍痛转型服务产业。

病源于资源

CEI:河北重化工形成现在的布局和发展状况本质原因是什么?

陈耀:重化工产业布局的形成与资源的关联性很强。中国的铁矿石资源分布不均衡,河北是我国铁矿石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为钢铁企业发展形成了有利条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河北依托铁矿石和港口资源,发展成为现在中国的产钢大省,钢铁的发展又带动了煤矿、焦炭这些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开始进入钢铁企业,在随后10多年的时间里,民营钢铁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除了资源禀赋外,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了对重化工的需求。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于住房和出行的需求,因此,钢铁、水泥这些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及河北的传统工业结构决定了现在的布局状况。

CEI:有人认为北京部分产业向河北进行的转移及北京不愿意发展和环境不允许发展的产业放在了河北,导致了河北重化工布局的严重问题,是否如此?

陈耀:不是这个原因。河北的重化工产业,特别是钢铁、水泥企业正好是在北京这些年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建设及居民住宅需要的大量钢材、水泥、玻璃在河北快速发展,因为其满足了靠近消费市场、减少运输成本等市场需求。这是市场的选择,北京并没有刻意给河北带来不利影响,反而与河北形成明显的互补性,现在逐渐形成河北发展重化工,北京发展高端产业的格局。近10年来北京与河北互相依存,互相支持,这一互补性已经有一些开始固化。过去河北支撑了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现在河北重化工业的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河北需要北京来支撑调整产业结构。

“灯下黑”是暂时

CEI:对于河北一直强调的“灯下黑”你怎么看待?

陈耀:“灯下黑”这是一个阶段,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内,“灯下黑”避免不了。但是随着规模和集聚效益的生成,现阶段已经在改变了。北京现在已经从过去的极化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过去三四环、五六环,现在提到“大七环”概念,河北靠近北京的郊县已经得到了明显的带动,为河北带来了发展机遇。现在随着高铁、高速路、北京新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人才、旅游等都会出现一体化的趋势,现阶段应该向着更紧密和深入来发展。北京对河北的辐射带动已经进入一种实质性的推进阶段,未来5年河北各方面接受京津影响及辐射带动会明显增强。未来河北会出现早期昆山的那种情况,企业不需要招聘高科技人才,完全利用临近大都市的人才,帮助他们做创意设计,提供咨询,给技术支持,可以大量节约成本。

CEI:河北对于北京、天津争抢一些包括高端制造业在内的高端产业颇有怨气,河北在产业布局与规划方面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竞争关系?

陈耀:产业转型升级是存在地区竞争的现象。首先要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分析。比如引进一家企业,企业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去考虑投资环境,产业配套能力、地方政府服务及效率。根据目前的现状,我赞成高端制造业向河北倾斜。政府在这些大的产业布局上,也应有意识地去支持河北的产业调整,在项目审批方面能够考虑河北调结构的需求,同时营造一个综合商务成本比较低的区位,因为河北的产业结构调整会影响整个京津的发展,尤其是环境。

河北现在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有港口,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有相对较大的环境容量。河北想吸引企业就应该把园区的基础设施做好,通路、通电、通水、通信这些条件都是容易改善的,比西部地区要强很多。河北应该努力去改善自己的投资环境,总抱怨是不行的,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应该看到现在河北投资环境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服务意识欠缺。

CEI:最近相关部门提出产业布局一体化概念,具有可行性吗?

陈耀:布局一体化首先要解决交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和排污等都要协调解决。环京津的产业布局需要做大的转型升级。现在重化工环绕的布局是不太理想。北京、天津周边要发展面向城市人群的都市型的产业,包括都市型的工业品和农产品以及生产业,已经不适宜发展太多的传统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应该彻底摆脱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的产业现状,进行整体的协调布局是有必要的。

必须忍痛转型

CEI:你觉得河北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如何规划?

陈耀:河北现在的难点主要在出路问题。新的产业如何选择,现有产业如何调整转换。河北的钢铁产业不可能一下全部调整到位,现在需要改善环境,严格落实钢铁企业的排放标准,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企业。进一步压缩低端过剩产能,提高集中度和生产技术水平,使钢铁行业能够真正成为技术装备精良、产品结构合理的产业,不能全部生产低端产品。一些稀缺的板材,如汽车用钢等,生产水平依然达不到。对于河北整体来说,一些低端的产业要淘汰,也有的要转移。落后的产能要淘汰,过剩的产能如果技术装备不是很落后,可以采用转移的办法,离开对污染相对敏感的地区。

CEI:河北当下最大的机遇是什么?你对河北产业转移有哪些意见?

陈耀:河北的调整应该在新的项目、高端项目、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项目上做文章。紧紧跟随产业发展前沿,关注新工业革命这样的趋势。例如,河北有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意图,应该关注一下3D打印这种智能化、数字化、定制化的趋势。另外,河北地处环京津地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着数量巨大、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群体。环京津地区,我认为应该发展健康产业,引进设立一些养生项目,是很有前景的。发展新产业不能再靠传统思路去指导,应该敢于打破束缚,进行整体的战略性的升级。改革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只要坚持5年、10年,新的产业就会培育起来,开始有一定发展水平。

CEI:有人说河北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离不开过去的那些所谓优势,你的观点是?

陈耀:我们给出的意见也只能供参考。确实在现实中,到具体操作层面,需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或许想得很高远,实施起来比较困难,也都应该理解。但是大的方向一定要确定,改革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上一篇:民资“入铁”需建长效机制 下一篇:魏建军:觊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