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8 09:11:36

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园林工程的施工水平,从而提升了城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了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此,简要探讨了部分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园林工程;应用

园林是生态环境的美化者与调节者,它在净化空气、调节城市热岛效应、使人心情舒畅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城市文明的发展。经科学家研究证明,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时,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才能感受到温馨与舒适。但由于园林施工的传统工艺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给后期各项施工项目的开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园林施工过程中其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价值便开始逐渐彰显。而如何在特色园林景观设计中对新型园林施工技术加以运用,己经渐渐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所而临的棘手难题。

园林新工艺的运用原则

发挥中国园林植物应用优势,充分体现物种多样性

中国幅员辽阔,其物种呈多样性分布。虽然有着如此大的优势,但是大部分城市现阶段对于我国园林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还有待深入挖掘。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居于世界榜首,所以被称为“裸子植物故乡”。我国被子植物种类也是位居世界第三,而且我国原产的花卉及其变异种类更是极为广泛,玉碟龙游梅就是世界上仅有的天然曲枝类型的梅花。因此,在现代园林建设发展中,要把发挥中国园林植物应用优势和我国物种多样性作为重要发展方向。具体要求在园林品种的选用上要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于在我国园林植物丰富的种植资源的利用上需要加大力度。

(二)深刻认知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和风土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进行园林规划

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不同的自然条件就决定了不同城市在进行园林规划上存在着差异,只有因地制宜才能使园林在各自的城市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才能为城市增光添彩。如苏州,其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所以在园林规划上,则需注重理水,坚持顺应自然的的指导思想,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以小托大,力求含蓄,以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景色。而北京,该地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除南部其余三面环山,春季温度上升快,秋季空气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那么在进行园林绿地规划时,植被以针叶树为主,一些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为辅,如此才能达到科学合理配置园林植物规划的效果,同时在植物配置时,要尽可能达到创造出理想园林空间的重要效果,苏州和北京,一个江南水乡和一个典型的北方城市,他们在园林规划上的差异就是由其在地域环境和自然天条件上的差异而导致的。

二、防渗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运用

(一)园林工程渗水原因分析

1、施工缝遗留导致渗水。由于园林工程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工程建设,其往往具有工程量较大、施工精细等特点,建设单位往往会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分项工程承包给不同的专业施工单位,不同的施工单位将分项工程完成后,处理与之配合的分项工程之间的施工缝隙进行接缝闭合,但是由于施工操作人员并不能严格贯彻各项专业施工要求,而在接缝闭合处留下微小的施工缝隙,在缝隙闭合时对这部分的处理也不够仔细和严密,导致园林工程投入使用后,由于常年受到各类流水的侵蚀,其连接处的施工缝隙会变得越来越宽,最终出现严重的缝隙渗漏问题。

2、基坑未及时排水导致混凝土工程底板大而积渗水。在很多园林工程建设施工中,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验收机制,部分工程的基坑施工并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其排水的能力较差。在阴雨天气,往往会出现基坑大面积的积水残留。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对基坑进行排水,将会导致基坑水位上涨,从而淹没园林工程混凝土结合部位,使得混凝土工程的底板大而积渗水。

(二)防渗技术的实际运用

1、灌浆技术。灌浆技术可以有效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层淤泥、粘性尘土、沙尘等物质,同时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低。水泥、粘土和化学高分子材料是我国目前灌浆技术中常用的材料,其技术要求低于其他新型专业性技术,且稳定性强,在园林工程中的防渗效果显著。目前我国在园林工程防渗施工使用的灌浆技术主要有高压喷射灌浆、坝体劈裂灌浆以及控制灌浆等三大技术。

2、防渗墙技术。防渗墙是指施工人员通过钻孔,向混凝土工程的开挖孔中注入防渗漏材料而形成的连续性墙体。防渗墙技术不同于灌浆技术,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渗透系数较低的墙体,厚度适中的连续性墙体以及耐久性较强的工程墙体。

三、水土保持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一)园林工程水体保持技术简述

园林中水体一般都具有三个作用,一则是背景作用,作为园林要素的背景和前景;二则是纽带作用,作为联系全园景物纽带;三则是焦点作用,流动的水令人神往,水声水形会引人注目,会成为某一区域的焦点,如瀑布、喷泉。园林工程中的水景工程开发是整体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构成城市的水系规划。园林中的水体景观一般分为两种打造方法。其一就是人工打造法,这是园林工程水体打造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开挖人工河湖和水渠达到调节和治理水体的作用,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水害的防护起重要作用。在园林水景工程施工时需要注意的是:开辟湖时,必须在保证湖岸的稳固的基础上,维持水而和地而积的比例。

遵循艺术性原则。植物种植是园林艺术的载体,他承载了园林造景中的重要角色,在园林造景中要选择有艺术感、美感和具有审美性的水土保持性植物,同时园林造景的艺术感植物造景必须和整体配置的原理风格相符合,要体现出整体统一性,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境界。但由于气候和环境的不同,每个地区的园林植被从种类到风格上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具有区域性的植物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木地区的特色美感,在参观者进行适地参观时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区域特色。

2、强调绿化的普遍性。植物是一种有生命的个体,它们也会挑选适宜自己生长的气候环境。所以在园林造景设计选取植物时,首先要选择能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还会使植物不同程度的“生病”,直至死亡。要稳定发挥出植物的生态效益,在种植时需要合理的对土地资源进行的利用,充分考虑到其适应当地环境的能力,然后进行大范围的绿化。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进一步的提高生态效益的效果。

3、合理运用植物群落混交技术。多样性和层次性是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的特点,为了表达园林的功能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可在在园林工程中运用植物群落混交技术。此技术能更好地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而且,设计者可以通过植物自主吸收水分和固定土壤、抗击辐射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将土壤中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有效地调节气候,防止水土的流失作用,进而改善整个园林的环境功能。

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大量的园林施工新工艺,不仅可以使园林的设计进一步适应居民的需求,同时达到园林设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秀境界希望每一位园林设计师,都能多拿出一份严谨与认真,从而设计出的优美如画园林景观效果,让漫步在园林景观中的人们流连忘返。

参考文献

[l]陈晓东.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园林科技学院院报, 2012, 6(31):53-54.

[2]史飞.绿化理论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管理科学方法探究,2011,5(7):12-14.

[3]申阳.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2012, 8(11):22-26.

上一篇: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关键点综述 下一篇:屋顶花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