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说明语言准确

时间:2022-09-28 08:58:37

使说明语言准确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征。这是由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决定的。准确就是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主要是概念的正确运用和解说,修饰语恰如其分,句子表意准确严密。写作一般说明文时,使说明的语言准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恰当使用表示时间、空间、数字、范围、性质、程度等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如《向沙漠进军》:“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最”字足以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之严重,“自然”说明了“敌人”的性质,“之一”表明人类的自然敌人不单有沙漠,它只是其中之一,语言准确、周密。

二、恰当运用“模糊”词语。即不要把话说得太死、太绝对,恰当选用一些表示估计、推测和约数的词语。虽然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但这与运用“模糊”词语并不矛盾,因为有些问题只有“模糊”一点,才更显得准确。如《中国石拱桥》:“《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表示估计、推测,如果没有这两个词语,说“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就把话说得太绝对了,因为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确切的资料证明它一定是“建成于公元282年”,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这个时间只是一种估计、推测,所以用“大约”“可能”更显得语言准确。这是尊重客观事实,显示了说明的科学性。

三、恰当选用具体概念词。汉语词汇丰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是不尽相同的,如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感彩的褒贬等,应当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应用。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修改过程中词语的选用情况:原句:“还有的像山,像水……”改句:“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山”改为“峰峦”,“水”改为“河川”,因为“山”和“水”的概念太广泛,不如“峰峦”“河川”的概念准确、形象、具体,显示了作者选词的准确性。

四、注意词语的搭配。说明文中前后语言的搭配要合理,顺序要正确。如《苏州园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榭”“布局”合理才美观,“假山池沼”“配合”得体才有真实感,“花草树木”相互“映衬”才会产生艺术效果,“近景远景”要有“层次”。词语的前后搭配,完全合乎事理,非常恰当。

五、适当使用概括性语句。用简短的话概括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更能显示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人类的语言》:“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准确地概括出了人类语言的特点。

总之,说明事物、事理,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性质、形状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语言可以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但都必须以准确为前提。

【小试牛刀】

《说“屏”》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请你根据上述学到的方法,改写《说“屏”》中“屏风的使用功能”部分,使之语言平实不失准确性。

上一篇:喧嚣过后是平静 下一篇:这次,我没有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