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略谈

时间:2022-09-28 08:37:18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略谈

摘 要 提出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按专业深化教学内容及采用主题式教学等策略,以期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118-02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1]。纵观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发现现状不容乐观,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 中职公共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教学效果不明显 中职学生中的绝大部分是中考的“落榜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中的很多人从小学、初中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有效的自制力。一方面,这种消极学习的状态一直延续到职高,他们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一如既往地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强,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人手一台电脑,允许学生自主操作。因此,很容易导致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溜号”,偏离教学目标,自己随意操作甚至偷玩游戏,影响课程学习的效率,降低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设计偏难 现阶段,从小学开始已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进入职高后,学生普遍掌握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且差距较大。如许多城镇学生,家里都配备电脑,在日常的运用过程中,基本操作技能、打字速度都达到一定水平;而少部分农村学生,只限在课堂上接触计算机,操作水平仍停留在最基本状态。

正是由于学生之前都已接触过这门课程,其基本的知识点从小学开始就已经传授,且相对不变,致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没有新鲜感,缺乏学习最起码的热情,这为中职公共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带来一定难度,过于简单或者难度太高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教学模式较单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机会。目前很多学校虽然已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但许多教师教学理念没有相应更新,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传统讲练式的模式上。教师详细地、反复地给学生演示每一个操作步骤,学生再依样画葫芦完成指定的操作练习,几乎不用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重复模仿即可,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很难培养[1]。

另一方面,技能的强化也仅限于在计算机房的上机演练,与实际学习生活的结合紧密性不够,缺乏针对性较强、社会化程度较大的实践训练,致使课程的重要性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创新思维也受到很大限制。

2 改善教学效果的应对策略

面对以上现状,如何才能使课堂化死板枯燥为生动活泼,真正让学生乐学爱学,学有所成?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实践,笔者认为,开展中职公共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与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思考设计,教学过程中更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实现有效互动。

根据学生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在对班里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学习基础、兴趣、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制订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案、目标。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引导他们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始学,并逐渐增加难度,逐步达到班级平均水平;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他们现有的学习基础上,强化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设计进一步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并且,鼓励学生之间的团结协助,让程度较好的学生辅导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以提高整班的计算机水平[3]。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将整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指定一名能力强、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为组长,带动整个小组的协助学习,其他组员也承担不同的角色和分工。教师还可定期设计一些任务项目,鼓励各小组之间开展学习竞赛。这样,班里的每名成员都有创造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成功激发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使计算机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根据专业实际侧重深化教学内容 教师应注重在进行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将之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结合不同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化,充分挖掘学生的计算机潜能,为今后他们更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长兴教师进修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充分考虑专业特点,紧密围绕专业实际开展。如对于会计专业学生,侧重Excel电子表格模块内容的深化提升,充分利用好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结合会计中的工资核算、账务处理等工作进行模拟练习,既有助于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学习,也为今后从事会计的实际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对于美术专业学生,则把Word设计排版方面内容重点传授,强化应用,也可适当增加网页设计制作方面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与设计能力,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则可以深入开发PPT的相关内容,并鼓励学生用PPT自主制作课件,为今后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这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对教学内容的二次调整,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从长远效果看,学生在实习和就业岗位上也将对相关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根据知识内容采用主题式教学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教师可采用主题式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将抽象化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如以竞聘学生会干部、参与学生会的竞选演讲为情境主题而进行的PPT演示文稿制作教学,这样的内容设计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演示文稿制作确有实际用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索研究,学习效果大大改善。再如设计学校秋季运动会各班得分情况分析的情境主题,用以开展Excel电子表格使用操作教学,学生对于校运会各项目得分情况的高度关注、对于此次运动会上涌现的“运动健儿”的极大兴趣瞬间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学习积极性前所未有地高涨,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也便水到渠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公共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成,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国兴,周南岳.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5-263.

[2]周莹莹.如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职业,2012(33):25-26.

[3]陶劲松.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7):12-13.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上的...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