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8 08:12:13

10例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99-01

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率、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方法很多,但是溶栓干预、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组织供血仍是急性期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于1996年批准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缺血性卒中发病3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rt-PA溶栓治疗成为血管再通治疗的里程碑[3]。我科于2011年1月起开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普酶(rt-PA)进行早期静脉溶栓,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以下是笔者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科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应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3.4岁;有高血压病史10例,房颤病史2例,糖尿病史2例,吸烟史9例。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按照TRAIS-CHINA标准入选。

1.3 溶栓药物及方法静脉使用rt-PA,使用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根据剂量计算表计算总剂量,将总剂量的10%,在注射器内混匀,1分钟内推注,将剩余的90%加入液体,持续滴注1小时以上。输注结束后以0.9%的生理盐水冲管。24h后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予阿司匹林300mg/d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3d内复查头颅MRI,并行颈、股动脉B超。

1.4 效果评价用NIHSS评估短期预后,根据NINDS研究标准,溶栓24h后症状完全消失或NIHSS评分减少≥4分视为溶栓有效。溶栓后90d评价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根据Modified Rankin Scale(mRS)[4]评分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24h溶栓效果观察10例患者中,溶栓有效8例。

2.2 3个月后临床转归 至2012年3月,10例患者完成3个月mRS随访,mRS评分1级7例,3级1例,4级1例,5级1例。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溶栓前准备 由卒中绿色通道溶栓医生进行评估选择,经解释患者家属同意签字后,护士予急查血常规、血糖、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等项目,并予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床边心电监护。病房护士接手溶栓患者后由专人负责记录溶栓过程及溶栓结束后72h以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NIHSSS评分情况。临床大量试验和汇总分析表明,在发病3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安全、有效,并可将时间窗延长至4.5h[5-6]。

3.1.2 控制输液滴速 为确保液体能均匀准确进入体内,开放静脉通道时应选择粗直、血流丰富的血管,放置静脉体表留置针。在输液过程中,应有专人看护,保持静脉通路的畅通,控制输液速度,持续滴注1小时以上,同时记录输注开始时间及结束时间。用药过程中护士应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用药后45分钟时检查患者舌和唇判定有无血管源性水肿,如发现有血管源性水肿立即停药,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

3.1.3 病情观察 脑梗死急性期,血压波动显著,动脉压的降低可进一步危及到脑血流量并增加梗死的范围,高血压又可能增加脑水肿、脑出血和恶性高血压的危险[7],因此在溶栓治疗开始前及溶栓后要使血压控制在180/l05 mmHg以下[5]。我科给溶栓患者制定了24h病情观察表格,由专人负责记录溶栓过程及溶栓结束后72h以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NIHSSS评分情况。本组6例溶栓前血压升至210/110mmHg,医嘱给予乌拉地尔微泵静脉推注,至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以下再予静脉溶栓治疗。

3.1.4 心理护理由于本病发病突然,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且溶栓费用较贵,患者及家属对用药后预后期望值较高,存在心理、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医护人员需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在溶栓期间的注意事项,使之配合治疗护理,如溶栓结束后严格卧床24h,以床上活动为主。由于机体处于低凝状态,24h内避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或动脉穿刺,在输入rt-PA期间及溶栓后30min内避免留置导尿、胃管等。

3.2 并发症的观察

3.2.1 出血的观察 出血是溶栓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是脑实质出血, 发生率为 4~ 20%[8]。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24h内,如出现意识、语言障碍加重、肌力减退、头痛、呕吐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等,考虑出血并发症;输注过程中出现如黏膜、牙龈、鼻腔、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则立即停止输注rt-PA,通知医师,复查头颅CT,血常规、凝血全套。严重者做好输注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的准备。

3.2.2 血管再闭塞的观察 血管再闭塞亦是溶栓并发症之一,血栓溶解的同时,原有斑块仍然存在,是血栓再次形成的发源地,残留血栓具有高度致栓性,是血栓扩大和再形成的根源[9]。在治疗过程中如再次出现肢体瘫痪、失语、意识障碍等,即提示血管再闭塞的可能,应立即给予处理。为防止血管再闭塞的发生,溶栓24h后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予阿司匹林口服。

3.2.3 再灌注损伤的观察 当缺血脑组织重新得到灌注时,会引起再灌注损伤,引起脑组织肿胀和急性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而死亡[7]。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T、P、R、Bp及神志、瞳孔的变化,有无颅内压增高表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3.3 康复训练 溶栓后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应配合康复科医生做好康复训练,有效执行康复计划。

4 小结

通过对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护理,我们认识到做好溶栓护理前的评估、准备、溶栓中的病情观察是至关重要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Liu M,Wu B,Wang WZ,et al.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 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Lancet Neurol, 2007,6:456-464.

[2]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ischemicstroke: 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Clinical Cardiology Council,Cardiovascular Radiology and Intervention Council, and the Atherosclerotic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Quality of Care Outcomes in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Working Groups: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ffirms the value of this guideline as an educational tool for neurologists. Stroke,2007,38:1655-1711.

[3]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 Stroke Study Goup.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N Engl J Med,1995,333:1581-1587.

[4]Van Swieten JC,Koudstaal PJ, Visser MC, et al.Interobserver agreement for the assessment of handicap in stroke patients[J]Stroke,1998,19(5):604-607.

[5]Hacke W, Donnan G ,Fieschi C,et al; ATLANIIS Trials Investigators; ECASS Trials Investigators; NINDS rt-PA Study Group Investigators.Association of outcome with early stroke treatment:pooled analysis of ATLANTIS , ECASS, and NINDS rt-PA stroke trials.Lancet,2004,363:768-774.

[6]Wahlgren N, Ahmed N, Dávalos A, et al;SITS investigators.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3-4.5h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SITS-ISTR):anobservationalstudy.Lancet,2008,372:1303-1309.

[7]刘桂花,张忠华,王 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5):616—617.

[8]刘萍.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研究新进展[J] .内科, 2008,3( 3) : 440 - 442.

[9]范玉华,黄如训.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其护理【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1,9(5):312—314.

上一篇: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护理预防措... 下一篇:开展门诊导医优质服务对患者满意度的探索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