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概论及文献综述

时间:2022-09-28 05:21:34

关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概论及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截至2008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出口额的覆盖率不到7%,这与中国每年外贸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反差。受国际金融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严峻,因此,研究出口信用保险对推动我国的出口贸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系统地研究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理论,使我们对出口信用保险理论发展的脉络有一个清晰了解。

关键词:出口信用保险担保机构信贷安全

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概论

(1)出口信用保险的概念

出口信用保险(Export Credit Insurance),也叫出口信贷保险,是各国政府为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保障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和银行的信贷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政策性支持措施,属于非营利性的保险业务,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和补充。

(2)出口信用保险的特征

出口信用保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1)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是被保险人在国际贸易中,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可能遭遇的商业性风险和政治风险进行承保。(2)出口信用保险是一国政府鼓励该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承保国际贸易中的商业性风险和政治风险鼓励企业出口创汇。(3)出口信用保险是政策性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力求在长期经营中维持收支平衡。(4)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贸易融资通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是出口商获得信贷资金的来源之一。(5)国家财政是承保风险的最终承担人。(6)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是一般商业性保险机构不愿或无力承保的业务,主要是短期、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投资保险等。

二、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外文献综述

出口信用保险诞生于19世纪末的欧洲,最早在英国和德国等地萌发。1919年,英国建立了出口信用制度,成立了第一家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担保机构―英国出口信用(ECGD)。由于国外的出口信用保险开始的比较早,体系也日趋成熟完善,因此西方学者较早地开始了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关于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界定问题,Frisch(1999)认为应该把出口信用保险界定为政策性业务,理由是出口信用风险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多,若私营保险机构来经营,则风险分散能力有限,因而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质,需要政府直接经营或特许经营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早期的Eaton和Grossman(1986),Helpman和Krugman(1989)研究表明出口补贴作为一种促进出口的措施能增进本国的贸易福利;Abraham(1990),Abraham Couwenberg和Dewit(199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出口信用保险能使出口商有效预防违约风险,但在一些国家由政府支持的出口保险是以持续不断的赤字作为代价来运营的。根据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明确地将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规定为禁止性补贴,任何成员不得实施或维持此类补贴,但很多发达国家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仍然通过长期财政赤字支持出口信用保险,Dewit (1996)分析了官方支持的出口信用保险是如何通过涵盖WTO不允许的政策达到促进出口的手段。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经济学原理,伦敦商学院的Saul Estrin(2000)指出了在出口商和出口信用保险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指商业风险,而非政治风险,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可以看作是向进口国传达质量保证的信号等。

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建议,Garcia-Alonso,Paul Irvine and Antonia Morga(2004)在Saul Estrin(2000)的研究的基础上,建议限制一定的出口信用保险比例,他们把质量看作是造成违约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在鼓励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出口时出口信用担保机构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存在的道德风险,指出一旦保险比例过高,由于无法鉴别出口商品的质量,反而达不到鼓励出口的目的。

三、关于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出口信用保险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对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引进和消化的层面上,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是基于对国外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研究和考察,这是由于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起步晚,相对落后的缘故。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介绍方面,唐若听、曹圃、周纪安(2004)对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担保和海外投资保险的概念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2.在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方面,商务部的世贸司的王晨(2006)认为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为出口企业、银行、国民经济三方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国外一些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方面,赵慧萍、王国军(2006)对一些先进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等的出口信用保险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国在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创新、国际化扩张等方面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4.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对策方面,王新华(2000)认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结构经营管理体制不规范;保险基金规模小、保费高;出口保险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并提出我国应该从制定和健全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规范、完善出口信用保险的管理体制、加大财政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出手。

参考文献:

[1] Maria del Garmen Garcia-Alonso, Paul Lecine and Antonia Morga. Export Credit Guarantees, Moral Hazard and Exports Quality [M].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4

[2]王晨.浅谈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J].中国对外贸易,2006

[3]赵慧萍,王国军. 出口信用保险:国际趋势、形势判断与发展对策[J].财贸研究,2006

上一篇:《诗经》女性研究 下一篇:世界现代田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