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医学影像胶片细菌培养调查

时间:2022-09-28 05:02:00

手术患者医学影像胶片细菌培养调查

【摘要】目的:为了解手术患者医学影像胶片细菌污染情况,以防止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手术患者的影像胶片200份,进行消毒前后细菌污染情况点检测与分析。结果:手术患者医学影像胶片带有大量细菌,检测出菌种12种,其中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是近年来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结论:对手术患者医学影像胶片的污染应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途径。

【关键词】影像胶片;细菌感染;消毒;监测

【中图分类号】R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14-01

我国目前尚无较为具体的有关影像胶片卫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影响的报道。因此为验证手术患者医学影像胶片细菌污染情况我们分别对200份,带入手术室的手术患者影像胶片(X光片、CT片、MRI等)进行监测,现报告如下:

1.检测对象与方法

影像胶片的选择:随机选择手术患者医学影像胶片,其来源:骨科、妇产科、普通外科、脑外科、烧伤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等7个外科。

2.方法

对胶片消毒前后(用洁雪牌喷雾消毒剂,距离胶片5cm喷雾消毒),按无菌操作要求取样。①取样时间:消毒前与消毒后1-3分钟。②采样方法:消毒前后5cm×5cm灭菌规格板,分别放在胶片表面,用浸有0.9%氯化钠溶液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后,放入试管内按采样要求进行细菌培养。

3.结果

菌落数:未消毒胶片的送检标本细菌菌落计数在40~564CFU/cm2。95%的胶片菌落计数>10CFU/cm2。消毒后的送检标本菌落计数在0.5~10CFU/cm2。卫生合格率为96%。消毒前、后各科室医学影像胶片平均菌落计数,(见表1)。

检查菌种:检出菌种以微球菌、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检出菌种,(见表2)。

4.讨论

4.1 消毒后医学影像胶片合格率。卫生部规定医院手术室物体表面细菌数

4.2 检出病原体。检测出菌种12种,且发现以往不被重视的条件致病菌,如: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这都是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有文献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重要致病菌,其引发的感染是近年来临床难题之一。

4.3 加强手术医学影像胶片的消毒。手术患者医学影像胶片的细菌污染不仅增加手术患者感染机会,同时也影响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条件致病菌多重耐药性,一旦发生感染不易控制,故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加强手术医学影像胶片消毒及流行病学、生态学研究,配合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对预防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聚焦超声治疗宫颈炎临床分析 下一篇:血细胞对抗凝剂依赖性聚集的表现及克服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