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鞋跟高度与经济的关系

时间:2022-09-28 03:19:14

谈鞋跟高度与经济的关系

【摘要】高跟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它既是物质生活也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进入20世纪以来,高跟鞋与经济的关系也随着消费时代的来临而更加密不可分。经济社会给高跟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反过来鞋跟高度也是反映经济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以21世纪初期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并波及全世界的经济海啸为背景,对当时的鞋跟高度进行研究,探讨低迷的经济与鞋跟高度之间的关系,并与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又一次经济低谷期相类比,试图探究鞋跟高度与当今经济的关系。

【关键词】高跟鞋;鞋跟高度;时尚;经济

一、高跟鞋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女性高跟鞋起源于15世纪一个威尼斯商人,为了不让妻子外出风流请人制做的一双后跟很高的鞋子,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路人见之都觉得穿上高跟鞋走路姿态太美了,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盛行起来了。15世纪在威尼斯,软木高底鞋成为地位和财富的主要象征物。因为能穿起这种鞋的女人是不需要劳动的。后来,笨重的木底鞋或“高底鞋”由意大利传到英国和法国,谁穿的鞋越高,谁的社会地位也可能越高。

现代高跟鞋是时尚的代名词。穿着高跟鞋必然会对女性的臀、腿、腰部等起到塑型和突出的作用,会使得女性的曲线更加优美。女性最具魅力的部分也正是被高跟鞋所突出了的这些部分。高跟鞋是女性争宠的对象,对于女性来说,高跟鞋就是一件艺术品,艺术生产不单纯是意识形态的精神生产活动,而且是以艺术本体为灵魂、为内容,以一定的物质媒介为载体的特殊的经济活动。艺术生产的目的是艺术生产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艺术生产力的直接目的、社会公益目的和经济目的的辩证统一。艺术价值是以审美价值为核心,以社会文化价值为内容的一种认识价值与情感价值的有机整合。艺术的商品价值是由艺术本体价值形成的个别性与艺术载体价值形成的一般性(或个别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的。总之,设计是不可能脱离经济的,而经济也不可能离开设计。这是恒久不变的真理。

二、高跟鞋映射经济的发展

高跟鞋是时尚的代名词,是一个人生活质量好坏的晴雨表,一个人穿着高跟鞋除了让其看起来更高以外,它还迫使背部呈弧形,促使女性挺胸翘臀,从而突出了女人的外表特征。它可以反应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工作面貌,一个人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经济的好与不好,衣食足则知荣辱,每个时代经济的强弱不同,反应在人们衣着生活的不同。因而高跟鞋的色调、款式、高度反应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初,高跟鞋主要为有经济能力的贵族和歌妓服务,她们直接选用国外的鞋类产品。而一些低收入和受封建思想束缚的女性,则对高跟鞋嗤之以鼻。在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人们追求美的天性一直被压抑,生活在贫穷和恐惧之中,根本就没有心情和胆量去追求美。

高跟鞋的崛起是在80年代,结束后,改革开放使人们物质生活得以提高,接触到外界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人们对美的追求的渴望突然爆发。女孩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最经典式的高跟鞋。高跟鞋也就这样成为了当时的时尚。

80年代末期,中国的年轻一代形成了反叛精神的思潮。叛逆性格和标新立异成为当时的时尚。一部分具有叛逆精神的女孩为了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那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仍很低,高跟鞋的质量也不好,经常有穿高跟鞋鞋跟断了之类的事发生,穿高跟鞋的女性还会因此而伤到脚。穿高跟鞋的确痛苦,但是女性仍然期待着高跟鞋的魅力,于是在美与舒适的折中下,鞋跟越来越降低,而成了船鞋,鞋体仍很像高跟鞋,但是鞋跟却是很矮了,因此高跟鞋后流行的便是船鞋。但高跟鞋的魅力却正在于其鞋跟的细而高,船鞋明显已经失去了高跟鞋的魅力,所以后来又改革成了高跟的粗跟鞋,鞋跟高,但又粗又大像一块大砖头似的。

进入90年代中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泛指城市人口),减肥成了流行,享受成了追求,这时人们那种对美的追求和渴望的爆发力早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缓下来,人们更注意追求的是舒适。于是运动鞋和休闲鞋便成了女性的最爱成为了时尚,而高跟鞋尤其是经典高跟鞋则已被大大地冷落到了一边了,几乎见不到有人穿用。

进入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有了进一步的显著提高,并对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女性认为自己具备了穿着高跟鞋的条件,至少穿起来的痛苦程度不会太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的,于是在2003年的冬天金属细高跟鞋的长筒皮靴开始小量兴起。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并未浇灭设计师的热情,相反,变异鞋跟浪潮在2008年后愈演愈烈。在过去这一两年间,我们见证了鞋跟的千变万化――从Prada的花形跟、Dior的裸女跟到Chanel的灯泡跟和Margiela的钉子跟;我们对鞋的建筑结构有了全新的体会――见识了Celine的中空熨斗鞋、Balenciaga的乐高玩具鞋、McQueen的双跟高底鞋、Yves Saint Laurent的埃菲尔铁塔鞋。Lanvin紫色的缎面象征奢侈,Givenchy笔直的线条诉说着骄傲,Rodarte鞋头上的尖刺耀武扬威。这些新颖的、戏剧化的、充满危险的高跟鞋霸占了T台,主导着杂志,用惊世骇俗和弹眼落睛来形容它们毫不夸张。

由上述可以得出结论:鞋跟的高度在1930年的大萧条,1970年的石油危机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啸都有明显的增高。经济学家早有裙子经济论,短裙经济好,长裙经济差。原来高跟鞋也是经济水晶球。女人对美的需求会带动高跟鞋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成杰.中西方高跟鞋文化发展对比研究[M].苏州大学网络出版社,2009-03.

[2]王铭信,胡德生,江振丁.鞋揎鞋跟生产工艺及机械[M].轻工业出版社,1988-12.

上一篇: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评估 下一篇:浅谈家庭无线网络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