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推动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的著作

时间:2022-09-28 02:19:59

一部推动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的著作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侯外庐无疑是硕果累累的开创者。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吸收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做了明确回答,形成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最有代表性的见解。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思想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认识发生了一些变化。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思想史是否需要运用哲学观念来剖析?有人提出中国思想史应与哲学史保持一定距离,认为参照西方哲学来挖掘中国思想,既不能证明中国思想有西方那样的哲学,也不符合中国思想的特点。其次,如何从学术史的角度深化思想史的研究?有学者深感过于主观化的诠释不符合中国思想史的真实,认为传统学术史的方法如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仍然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正途,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的方法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辅助。其三,思想史研究如何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与过去把思想史置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具体背景的做法不同,人们关于社会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学者提出社会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经济生活以外的其他生活方式。

张岂之教授主持的《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9册本,在继承和发扬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对中国思想史的理论问题、方法问题以及许多重大学术问题,提出了独立的看法:

1 明确了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该书认为:学科理论与方法创新是在充分消化前辈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创新,理解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更加明晰我们现有的基础和努力的方向。侯外庐对中国思想史的学科定位,是在继承中国思想学术研究传统、吸收西方学术理论的基础、参照同时代学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所做出的科学判断。他所揭示的中国文明早熟论、私有观念缺乏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突出的特点、实践方式的变化不能改变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实质、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具有与西方启蒙思想不同特点等种种论点,是中国思想史研究重要的创见。

2 勾勒出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的整体面貌。该书共分先秦卷、两汉卷、魏晋卷、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6卷,其中每卷又基本分为社会篇、经学篇、子学篇、宗教篇、科技篇,力图全面展示各历史时期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整体状况以及每一种思想学说的完整的发展历史,既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思想发展的全貌,也有助于读者了解每类思想内容的深度。

3 论述了以前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许多薄弱环节,推进了中国思想史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例如先秦卷详细叙述了前诸子时代的思想发展历程;两汉卷详细叙述了经学思潮在汉代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经学与汉代政治的结合程度,澄清了关于经今、古文之争的一系列模糊认识;魏晋南北朝卷详细论述了玄学思潮的曲折变化,对东晋玄学思潮的继续发展以及它与佛、道二教的渗透给予了高度重视,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隋唐卷对于纷繁复杂的佛学理论体系做了精炼而准确的释读,补充了6―9世纪佛教宗派冲突与融合的大量史实。宋元卷充分展示了理学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揭示出理学思潮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明清卷对乾嘉学者的学术理念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讨论。上述研究,充分展示该书立足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前沿,具有独立的、成系统的观点。

4 反映出新材料的发现,吸收了相关最新研究成果。该书对于考古的最新进展给予了充分关注。如先秦卷论述中国思想的起源,大量使用最新考古发现。论述儒、道思想,充分运用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出土帛书,在充分理解出土文献的基础上,对孔子思想的发展过程以及先秦重要文献《中庸》的属性,都做出了新的判断。秦汉卷之子学篇,对考古发现也特别重视,举凡秦汉时期的与子学相关的文献和文物都基本有所涉及。该书对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也给予充分吸收。如魏晋及宋元卷关于社会史的研究,就吸取了当前学术界关于社会史研究的许多见解;隋唐卷与明清卷的科技篇引用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天文数学史研究的大量成果,提高了学术涵量。

《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本是一部在中国思想史研究理论上有创新,在研究方法上有进展,在论述上有深度的专著,是近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它的出版对于推动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

上一篇:梅子及其食俗 下一篇:东岳庙打擂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