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活动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28 01:16:34

幼儿户外活动的实证研究

摘要:户外活动主要是指幼儿到幼儿园外面去参观游玩的学习过程,它对幼儿早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扩大幼儿生活的范围,更能提高幼儿的自我调适能力及培养其对事物的兴趣。户外活动要遵循趣味性、主体性、适宜性原则。在此原则下,教师、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员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探究幼儿户外活动的有效方式及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户外活动 幼儿教育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107-01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之一,幼儿通过户外活动掌握活动及适应社会的技能,增强与社会人的交际能力,从而逐渐理解社会人的行为意义、逐步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户外活动运用于早期幼儿教育不仅能够广泛培养幼儿与周边社会接触的能力,促进幼儿性格的良好发展,更有助于提升其认识事物的兴趣,对其以后的学习、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本文即从户外活动对幼儿的意义入手,结合幼儿户外活动的原则,具体探讨户外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具体方式及实施策略。

一、户外活动对早期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身体活动和周边事物等有着天然的兴趣和爱好,而户外活动则充分的利用了幼儿对这些事物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相对较高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和培养,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幼儿教育过程中户外活动应用的主要原则

鉴于幼儿教育实施过程中户外活动的重要意义,就为其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户外活动的实施,应当具有相应的主要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也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具体的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能注意到,幼儿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兴致勃勃,一丝不苟。因此,在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时,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以保证实践知识积累的不断扩充。

2.主体性原则。在户外活动过程中,幼儿应当是更为独立的主体。对于幼儿来说,户外活动更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当中获得满足,在不自觉和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获得了发展,完成了幼儿教育的既定目标。

3.适宜性原则。户外活动虽然提倡幼儿的“自由”和“自主”,但要求所选取的户外活动形式要依幼儿教育的目标而定,另一方面,户外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

三、户外活动在幼儿教育应用中的方式及具体实施

在户外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原则的指导下,户外活动的应用方式及具体实施过程也应运而生。

㈠户外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方式

1.个体器具、观察活动

个体器具的户外活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幼儿园教育为主的教师带队活动,另一种是以家长带领为主的活动。教师带队的活动相对于家长带领的活动而言其指导性更强,其形式都是以孩子自己“玩”为主,这一过程教师与家长不主动参与,有助于孩子自主兴趣的开发,使其对其所运用的器具用途及用法有较为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2.集体户外活动

集体户外活动主要是以教师以及多个孩子共同进行场地集体游戏或外出参观游玩。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都是户外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活动。

3.亲子活动

随着家长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幼儿教育中对亲子活动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早教班都将户外亲子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具体说来,户外亲子活动是个体器具活动和集体户外活动的折中和融合体,已经成为广受教师、家长与孩子欢迎的幼儿教育方式了。

㈡幼儿教育户外活动的具体实施

幼儿教育中户外活动的实施,主导是教师,辅助主体是家长,因此实施过程也必须围绕此主题进行。

1.地点选择

地点选择是幼儿教育户外活动的重中之重,地点选择的成功与否,地点活动的排序先后,均会影响幼儿受到教育的程度与性质。因此在幼儿教育伊始,教师就应当谨慎选择相应的户外活动地点,严谨制定户外活动路线。

一般而言,“自然――历史――人文”是教育的主线,对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户外活动的选择上,大自然如空旷的草场、植物园、动物园往往是首选,因为这可以让孩子首先接触到广阔的自然,从而为其后面的认识打下坚固的物质基础;此后是历史古迹,认识了自然,孩子们就很容易转向自然衍生的一系列户外内容,按照历史的足迹走,孩子们就可以去了解古建筑群、古迹等,这为此后认识人文内容又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接触了自然与历史,人文内容如名人故居、文化博物馆等给孩子们的冲击就容易渗透他们自己的知识层面,使幼儿教育进行的游刃有余。

2.人员责任

⑴教师的具体操作

教师在选择、设计户外活动时,应注意一定要自始至终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掌控好在户外活动过程中突出重点。若户外活动设计不恰当,则极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挫伤孩子的户外活动积极性。

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活动内容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主题要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主题要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此后教师即要注意活动内容的选择,并做好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另外教师务必要进行自我演练,以检查该户外活动是否适宜。

⑵家长与孩子的配合

孩子是户外活动的主体,然而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在许多事情上都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户外活动进行时,家长也不可否认具有重要的监护作用。家长应当运用适当的方式给孩子打“预防针”,使孩子由内心中产生谨慎感,有助于活动的顺利进行。

⑶社会及其他人员

社会其他人员对于幼儿的户外活动来说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尤其在突发状况出现时,社会人员的地位也就容易凸现出来。因此在户外活动进行时,应当借助社会人员的协助,这对孩子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保障。

对于幼儿而言,其所处生活范围很小,幼儿教育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形成的,户外活动的的成功进行能够有效扩展幼儿的知识范围,符合其年龄段,能使其增长见识,教师、家长及社会应当有效配合,为幼儿探寻出更多、更好的户外活动场地,使幼儿教育更灵活,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唐海萍.论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户外活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4).

[2]张永红.浅析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J].湖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1(4).

[3]何艳玲、秦志敏.幼儿园的隐性课程:户外活动[N].中国教育报,2001年10月30日.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学习新“课标”,反思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