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庭》的两代情等三则

时间:2022-09-28 01:03:43

与《家庭》的两代情等三则

与《家庭》的两代情

《家庭》杂志社:

首先感谢贵刊,伴随我父亲走完人生旅途的最后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其次感谢《家庭》杂志,帮助我的老伴战胜了疾病。亲身经历告诉我:《家庭》杂志是亲人、老师、朋友,是呵护健康、延续生命的天使。结识《家庭》,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思念父亲,总会牵扯出对《家庭》杂志的一段情。在父亲卧床的最后四年里,除了母亲和儿女们的精心照料外,酷爱书报的父亲,随着心血渐尽,越到后来越想阅读《家庭》了,他期期必看,病床边总放有一沓《家庭》,刊物上的文章成了他生命里最后的慰藉。一次,重病中的父亲与我闲谈,就说到:“我这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计较吃穿,唯视报刊如贾宝玉颈项上的‘通灵宝玉’一样。我接触过许多生活类刊物,感觉还是《家庭》杂志最好。它既能奉献家庭生活的经验,又能提供养生保健的知识。你看,每期《家庭》杂志一到,我先仔细阅读,然后给大家传阅,慢慢地,病房里的五个病友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家庭》,议论里面的内容。我告诉他们:‘《家庭》杂志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创刊最早,办得最好,读者最多。’”

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着保存完好的《家庭》杂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父亲在阅读过的《家庭》上留下的字迹,越来越像锯齿般难以辨认;画过的杠杠,也变得越来越扭曲,时断时续。但我仍能从这里面追思到父亲读刊时的神态,追寻父亲对生命渴望的目光。四年多生命的延长,四年多与《家庭》真诚的牵手,在此,我代表家人对《家庭》衷心地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了!”

如今,老伴病好如初,更坚定了我一生一世交定《家庭》这个良师益友的信心。今年5月初,老伴突患肺结核,出院后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无论医生如何开导也无济于事。苦痛中,我想到了《家庭》上的“心理健康”栏目,我信任它,因为它对读者认真负责,所刊发的文章言之有物,尤其是考虑到病人的特殊心理,既无危言耸听的渲染,又不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总是娓娓道来,慢慢解开人心灵深处的结。基于以上原因,老伴在积极配合中西医治疗的同时,十分重视心理治疗。就像《家庭》上所说的:“身病用药医,心病用心医。”很多亲朋好友十分惊讶:“你老伴的病好得快而且彻底,有秘方吗?”我告诉他们:“有。我的秘方就是《家庭》杂志,你们赶快订阅吧!”

古人云:“人生贵相知。”这就是我与《家庭》杂志的两代情。

江苏南京 宋桂林

幺女祝寿送《家庭》

去年10月,邻居王老太太过80大寿,膝下4个子女都上门祝寿。“祝寿”当天,老大,老二和老三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实物,唯有幺女儿两手空空。岂料,席间王老太太及其家人却说幺女送的礼物最珍贵。原来,幺女祝寿尽孝的礼品是为王者太太订了平时她最爱看的2010年《家庭》、《保健与生活》等杂志。昨天,据王老太太的老伴告知,前天过中秋节,幺女回娘家过节时讲,她的老妈太喜欢看《家庭》,她决定今后年复一年不停息地为老妈订阅这份陶冶情操、领悟人生、指导生活、养生保健的《家庭》杂志。

贵州台江 杨用军(于2010年9月24日)

本刊明年全新改版,请从速到当地邮局订阅

作为婚姻家庭领域的主流文化综合类期刊,《家庭》杂志多年来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办刊风格,如今时代变了,生活变了,读者变了,《家庭》杂志也在变。2011年《家庭》杂志即将迈入而立之年,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家庭》杂志从2011年1期开始将全新改版。为了这次改版,编辑部和发行部先后召开了20多场论证会,倾听来自各个领域和地域的专业意见;集团公司高管分别率队,走访《家庭》杂志的销售重镇,与读者面对面,听取读者的声音;并随杂志发放了300多万份读者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我们做出改版样刊,广泛征求行家、读者意见,论证,修改,再论证,再修改……深入细致的读者调查,殚精竭虑的分析创意,精益求精的创新设计,一切都为了让我们杂志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回馈读者多年的厚爱。

改版后的新《家庭》,扩版为72页,栏目更丰富,内容更精彩,装帧更精美。既秉承《家庭》杂志传统的办刊风格,同时彰显“传递温暖、张扬亲情、守护家庭”的新理念,在讲述每一段人生的跌宕起伏时,唱响更悠扬的亲情主旋律;在维护每一个家庭的合法权益时,投入更强大的记者力量;在走近每一张面孔的喜怒哀乐时,注入更多更深广的人文关怀;在祈愿每一对夫妻的幸福美满时,化身天下眷侣的婚姻守护神。

现在,各地收订工作已开始,记得为自己、为家人,送上这份新年礼物哦!《家庭》邮发代号:46-23

订阅热线:020-89668281 89668283

上一篇:秋天食粥可解燥等 下一篇:护眼?舍廉求贵陷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