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时间:2022-09-28 01:01:02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或解说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确实比较平淡无味,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又必须引起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呢?

一、在明确目标中激发兴趣

无论哪一类文体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说明文的教学中,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对选文内容进行表达时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和方式,而不是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选文内容。有些说明文就是讲科学知识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科学知识,如果课堂上单讲语言手段和方式,不讲科学知识,这节课上得就没有深度,学生就没有学到知识。《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让学生欣赏第一自然段用语优美、生动、形象的同时,要让学生懂得物候知识。说明文是真实地反映整个客观事物的,属于科学认识,获得自然、社会、思维三大领域的科学信息。究竟怎么讲才算是讲出语文的味道呢?那就是要将科学知识放在教学当中。换句话说,就是以科学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科学知识化在语言的训练当中不着痕迹。

二、在“观察”活动中学习说明文

说明文有事理说明和事物说明两类。如果学事物说明文时能让学生亲自去耳闻目睹,进行实地考察,效果就大不一样。如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我们就可选定一个云多且云变化多端的适当日子走出课堂,让学生对照课文的介绍去观察辨别天空的云。他们对课文介绍的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扔掉课文都能去“看云识天气”了。再如教《苏州园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课文,就近的有条件的就可以带学生实地游览、参观。此外,还可以利用教学挂图、录像等让学生观看,对照学习课文。总之,在“观察”中学习说明文,学生兴趣异常高涨,收到了“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

三、在阅读中理解智慧美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作为万物之灵,体现出了高度的智慧。这种智慧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一种“大美”。智慧美,首先体现在深邃的思想和理论中。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透过纷繁芜杂的现象的外表,掌握其中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并在这些规律的引导下,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地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地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地出乎意料地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看看今天的世界,我们不由得惊呼:这是多么了不的论断!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这是多么高超的智慧!智慧美,还体现在人类进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马克思语)。正是因为人类的智慧,客观的自然才成为“人化的自然”。正是因为人类的智慧,才有今天的高度文明。理解智慧美,歌颂智慧美,应该成为说明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四、引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真知中得乐趣

说明文最大的魅力,在于它那科学的真知对人的吸引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新知的时候,他们便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活动中,倘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努力强化科学真知的吸引力,积极诱导、扶植学生的这种愿望,借助有效的专门方法,让学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愿望,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得到激发。中学课本所选的说明文,几乎篇篇都是精品,文中蕴含的具有吸引力的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强化和激发。有一位老师在导入新课《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时候,首先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往透明的各自盛有石灰水和稀盐酸溶液的玻璃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请大家观看。一会儿,学生发现一个杯子里的溶液变红了,而另一个变蓝了,同学们的兴趣骤然大增。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里面所隐藏的秘密,如果你认真看一下新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了。现在请同学们细阅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最快地在课文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兴趣上来了,又是翻书,又是看画,连本来认为“说明文没有什么看头”的学生也都沉浸在研究和思考的海洋里。

五、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

在说明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恰当利用教学手段地为学生理解课文搭建阶梯,引导他们去理解课文,并且通过恰当的语言做引导,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其效果比单纯地分析课文要好得多。说明文一般比较难读得精彩,并能入情入境。《蝉》这一课也不例外。讲蝉进食时,课堂时间所剩不多,采取以读代讲,为学生争取主体参与的时间无疑时最好的选择。首先,我通过录像和模仿蝉进食时的动作两种较为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蝉进食时的特点,然后通过学生的朗读进一步指导并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指导学生朗读时,用上课文中一些关键性的语句。想一想,怎样通过你的读,展现出一只机敏的小蝉?因此,学生通过亲身的体会和朗读,对蝉进食时的动作把握得比较到位。

当然,运用多种教学法教说明文形式应多种多样,我们在教学中可灵活地运用、综合地运用。笔者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己种方式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其共同探讨。我相信如果大家能积极开动脑筋,探求新的途径,在说明文教学中争取高效率也是很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活动性教学法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佚名.

[2]《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教育论文》.佚名.

[3]《语文教学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看法》.佚名.

[4]《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佚名.

[5]《对说明文教学的一些反思》.佚名.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